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教会知识只能让学生拥有过去,向教会学生方法才能真正的面向未来”,“教师拥有多少水并不十分重要,关键是教会学生取水的方法”。这就要求我们广大地理教师必须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变传统的“教会学生”为现在的“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学会用地理的眼光看问题;学会观察、思索、探究;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从地理资料或图像中提取有用信息,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让学生拥有一双“地理眼”。  相似文献   

2.
有关质疑问难的教学,笔者见过不少课例,如《跳水》的变序质疑,《我的战友邱少云》的抓关键词质疑,《她是我的朋友》对思想内容的质疑,《麻雀》结尾的拓展激疑……这些都是不错的质疑方法。但我认为,还可以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质疑,不使质疑流于琐碎,不满足于学生思维的瞬间活跃,把学生的“疑”充分地诱出来,让“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偶然挖掘到某个思维训练点,巧设疑问或让学生质疑,就引学生发散开去,议一番,练一番,读一番,以为这就是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其实…  相似文献   

3.
数学情境是指用一定的数学信息,同时能使认识主体产生一定的意识倾向和情感共鸣的一系列材料或活动.在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可以用“日食”的形成过程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交流中弄清数学概念;运用质疑探究,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通过小结,让学生认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每年的语文高考题中,文艺性散文阅读题是必考内容,题多、难度大、分值重,学生觉得难以把握,因而失分率较高。笔者多年执教高三,对这类题作过一些探索,认为这部分内容不管怎么出题都可以概括为两大类:一类问的是“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指出一些词、句子或段在文中指代什么或其具体含义;第二类问的是“为什么”,具体地说就是“说说XX词、句子或段在文中的作用”,或是“XX词、句子或段这样说的好处”等等,我们姑且称之为“作用题”。使学生颇感棘手的多是这类题。笔者认为对这类问题的解答,宜从下面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是“死”的,学习的人是“活”的,“活”人学习“死”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把“死”知识赋予其“生命”,使其“活”起来,让“活人”学习的是“活”知识。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策略:使课堂教学活动成为学生主体参与实践,并在实践中自主获取知识的活动;体现学生感知、体验、运用知识的思维发展过程;同步实施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浅谈现代汉语疑问语气词"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认为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么”与“吗”一样是个疑问语气词,通过与“吗”的比较说明了“么”的语法、语用意义。表示弱发问语气是“么”的语法意义,对疑问点答案的有所掌握或高确信度是发问人用“么”问句的语用基础。  相似文献   

7.
这里讲的“激”,是指激起疑问,激发兴趣,即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新奇、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地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现代心理学认为:“疑”是思维的火花,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问,便有了求知欲,它能够激励学生去学习、观察和实验;促使他们自主地、主动地去探究。因此,教学就是要让学生的天空永远挂着一个个奇异的问号,并激起他们探究的冲动和创造欲。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才能把小学生教出“问题”来呢?一、营造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敢问小学生天生具有好奇、好问的特点,但一旦到了课堂上反而没了“问题”。事实上,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模…  相似文献   

9.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语课程标准的基本价值取向。传统阅读教学的根本问题是教师和学生“自我”丢失。语章程标准呼唤阅读教学“自我”回归。应该有教师这个“我”:确立“探究本位”的教学观,确立“终身学习”的发展观;应该有学生这个“我”:营造良好氛围,优化师生关系;提倡自主实践,注重情感体验;鼓励大胆质疑,尊重独特解悟。让“我”在阅读活动中站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挥主体作用,提高整体素质,发展探究能力,这是数学教学值得研究的问题。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采用“寻疑-讨论-释疑”的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意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寻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教师设置的疑问,含:(1)对于教材中的重难点问题,包括重要的习题或例题,教师要认真研究,把这些问题变为学生要讨论的疑问;(2)每章自测题或每套试题后,教师要认真总结,把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变成疑难问题整理出来;(3)易错题,教师在评改作业时发现的学生普遍的错误之处,一定…  相似文献   

11.
"探究-体验-感悟" 教学法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体验-感悟”教学法主要环节分为三部分:在探究中构建知识结构;在新情境中体验或再现知识结构所反映的历史发展变化;在体验或再现中感悟历史发展真谛。目标是还原历史课本来的面目,让它真正成为有思想、有情感、有生活的历史课。  相似文献   

12.
“寓教于乐”是以生为本,实施愉快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学双边互动流程达到和谐融洽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实施此教学方案中,应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喜欢语;应建立平等对话式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乐于学习;应注重情感交流,潜移默化感染学生;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乐中求新,乐中求异。  相似文献   

13.
传统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学生干部→小组长→学生,典型的“一元化”领导。这种管理讲压服,不讲信服;重权威,忽视民主。因此,管理结果是:学生表面应承敷衍,内心对立、逆反,失去教育认同感;学生当面规矩,背后捣乱,偏激、任性、虚伪,缺乏教育合作性。教育上的“高压政策”,不仅会让学生产生异常心理问题与不良行为习惯,而且一些学生由惊恐、惧怕发展为个性压抑,导致独立意识消失;长时间的“一言堂”,使师生失去情感交流机会,冲淡了他们对集体的积极认同与主动参与的热情,失望、冷漠、误解、猜疑逐步发展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导致同学间的小团体或派系产生。  相似文献   

14.
在专业课教学中,笔者从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手,采用了“四环节分组竞赛机制”教学法,使学生在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下学习知识和技能,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环节”即课前预习、课堂讨论、教师精讲、练习巩固;竞赛机制的运行过程就是在教学环节中用A上两组题以竞赛的形式,分别让一组、二组回答,教师作裁判,记下一组、二组的集体成绩,最后加以讲评和表扬。 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作预习笔记,抓住教材知识的脉络,搞清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把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二、课堂讨论。一上课就安排学生讨论,讨论预习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快乐体育从方法论角度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教和学的积极性,使教师乐教、学生乐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氛围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并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体验运动的乐趣,体验克服困难后取得“成功”的快乐的一种体育教育思想。在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改变课堂教学模式,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学生个性,体验练习快乐;利用感官刺激,激发学生心理快乐;评价体系多元化构建,激发学生练习兴趣等。为学生创设多种条件,培养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激发学生参加体育的兴趣,让学生“想学”、“敢学”、“乐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能真正品尝体育的快乐。  相似文献   

16.
在“二次函数”单元教学中,利用同一情境引发问题进行“情境-问题”数学教学,学生在“疑-问-探-用”的学习过程中可以获得新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质疑和探究能力.在初中进行“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把握尺度,给学生自由的思考空间;设置与显示生活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抓住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7.
本文想说的“留白”是在教学中,腾出一块比较大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质疑问难;教师对学生所提出的疑问,视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不宜直接作答。“留白”的实质,就是要留给学生一个“悟”的过程,让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成为有主体精神的知识探究者和发现者,能力和技能在自我活动中得到锻炼和发展。最终达成“恰是未曾着墨处,烟波浩淼满目前。”的境界。 一、导学蓄势:势如九天飞瀑来  相似文献   

18.
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这样一类“新题”:条件中给出学生未知的一个新概念或新运算,让学生运用这个新知识去解题.尽管这类“新题”难度不是很大,但对学生的发展却很有意义。理由之一是这些新知识有些属于高等数学的范畴,通过这些“新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加强初等数学与高等数学的衔接和过渡;理由之二是通过这些“新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19.
傅余宏 《云南教育》2002,(34):29-29
在自然课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创新,首先应让学生从产生疑问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主动地开发自身的创造潜能。孔子说:“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自然课教学中让学生成为“乐之者”的途径之一就是实验演示。一、悬念演示教学“摩擦起电”一课,教师将一根事先经过丝绸摩擦过的鸭毛往黑板上一扬,鸭毛像“着魔”似的贴在黑板上而不掉下来,学生惊奇不已产生“为什么鸭毛不会掉下来”的疑问,并随教师的引导,积极参与对问题的探讨。又如“热传导”一课,教师在烧瓶里盛适量的自…  相似文献   

20.
一、幽默型幽默诙谐的语言最能吸引学生。正如相声、小品最能吸引观众一样。记得我的一位叫张鹄的老师,他给我们上第一堂课时,走进教室第一句话就是:“现在我来解答大家的一个疑问。”我们莫名其妙:这位老师要给我们解答一个什么疑问?接着张老师说:“我叫什么名字?”哦,原来老师是在卖“关子”呀。不过,这确实是大家正想知道的,于是集中思想听起来。接着张老师用诙谐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名字的奇遇:一位医生把“张鹄”念成了“张鸡”、“张告”,最后索性叫号码;一位体育老师怕念错“鹄”字,就干脆漏报学生姓名,让学生自报家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