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徐方 《中国教师》2013,(18):53-53
"线",即线条,它作为美术创作最原始的表现手法,尽管简练,却能较好地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感受。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线"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一、"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价值"线"是一种存在于现实或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在美术  相似文献   

2.
张娓娓 《快乐阅读》2011,(14):110-111
线条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而线条在幼儿美术作品中是最基本的符号,从绘画创作至身上的衣服都有线条之踪影。线条是一种很单纯的元素,在造型原理中的线,是建构形状的基本单位,因此,我们在艺术创作区投放了各种线条,让幼儿自主探索在不同的空间位置运用线条进行游戏创作,发现线条之间的关系,建构起对线条、造型的认识以及表现能力。通过游戏创作活动,促进幼儿的肌肉发展和发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合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线是一种极具张力的表现手法,在美术作品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本文首先介绍了线的表现方式,论述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中外对于线的不同的表现方式,然后分析了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和审美特性。  相似文献   

4.
不论是在中国美术作品中,还是西方绘画中,线条都是最基础的、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绘画语言。线条是绘画的主体部分,能够将美术课的内涵与精髓体现出来。而在低年级的美术课教学中,需要对学生最基本的技能进行训练,也就是通过线的造型训练,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在美术作品中,不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线都是表达作品思想的重要方法,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线条教学来培养学生一定的美术功底。  相似文献   

5.
“线”在美术作品中的功能与审美特征民乐县一中赵宁普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翌累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  相似文献   

6.
<正>线是表达物象艺术的一种工具。在绘画中,线,或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同时并存,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视觉中,线的功能与审美有很大的差异。几何上的线往往是形的塑造者,在这方面,线有功能但无艺术审美特征。然而,美术中学生对线的功能与审美特征的感受和认识,对线功能与审美能力的形成,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  相似文献   

7.
儿童依靠直觉把握物象基本特征,创造性地表现视觉意象,体现美的自然法则,这是人类的审美本能。儿童的线条是他们直觉的表现。儿童画线的渊源是因为他们从出生起一直在表现自己。这种用线来表现儿童内心世界的东西一旦被引上正规化的道路,将完成用线造型的环节。“线条添画”是将儿童的直觉、线条、联想和想像都连接起来。“线条添画”中包含两个概念:联想、想像。“线条添画”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儿童从无意到有意想像。通过“线条添画”的教学能够唤醒儿童“见异思迁”的创造潜能。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尝试。从儿童的认识特征入手运用“线条添画”使他们拥有联想的能力,实现创造性的思维。  相似文献   

8.
德国画家保罗说过,用一根线条去散步。一句话道出了线条在绘画中的重要性。线,又称线条,是一种存在于现实生活或者美术作品中的视觉形态要素,由于它们往往是和形、体、色、光等视觉感受同时并存的,所以,造型观念中的线,往往和视觉上的概括提炼与抽象相联系,然而这些能力的形成,又必须通过美术欣赏和美术创造的实践去训练。无论是西方的油画,还是中国的传统国画,线条都在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方绘画讲求块面造型,但在作品中也不乏线条的灵动跳跃。中国绘画更是注重以线造型,古人早就总结出了生动活泼,变化无穷的十八描,来阐述线条在中国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术作品其精神内容和物质实体融而为一,自然物象的塑型和人的精神情感合一,在<米洛的维纳斯>中,维纳斯的瞬间态势最能表现出她的"一般性格",即爱与美.断臂维纳斯,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想象空间,体现了美术作品在艺术审美中的作用与地位.  相似文献   

10.
线是速写表现的主要元素,笔触则是速写中线条笔迹的变化,是速写用线美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生动、个性鲜明的线条笔触,是构成绘画艺术作品审美的重要元素。速写用线讲究快慢疾徐的节奏感,有速度但又能留得住,使笔触在纸上徐徐渍出,呈现出沉稳凝重而又不失轻松自然的笔触美。  相似文献   

11.
教育改革中,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已成为审美教育的核心,通过欣赏直观的美术作品,感染和培养受教育者,提高艺术审美能力。美术欣赏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必需的知识要素,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美术概念及社会作用,并认识美术作品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进而探讨美术作品的情感与精神表现。美术欣赏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使学生从生活中真正感受美、创造美。  相似文献   

12.
线描画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方法,通过变化的线条,图形,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形成风格独特的的画面。幼儿学习线描画,可以培养动手能力,训练想象能力,提高观察能力,提升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3.
刘晓敏  渠静 《课外阅读》2011,(8):322-323
“线画”是单纯用线条来描绘对象的一种绘画表现方法。它运用千变万化的线条采构成风格独特的作品。通过“线画”学习,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训练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审美能力。笔者大胆尝试了“线画”教学,目的是让幼儿通过“线”塑造形,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促使幼儿掌握基本的绘画技能。笔者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体验到幼儿线画教学是可以最直接地用于表现形象的绘画手段。经过系列的,有步骤的训练,可以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促进绘画技能的掌握,为他们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实践中我们就幼儿线画兴趣的培养、主体性的发挥、教师指导策略、幼儿作品评价等问题进行了相关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赵韶梅 《学周刊C版》2010,(2):132-132
线奈在绘画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从状物再现到抒发情绪的表现性.从具象的写实性到抽象的写意性上,无不体现着线条的艺术魅力.线条及线条美是中西方绘画艺术的重要媒介和审美因素。但是由于东西方地理位置、人文环境的不同.东西方绘画用线在审美感受上也有所不同:东方绘画中的线条.注重表现情感,富于韵律感和装饰美,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西方绘画中的线条.则具有较强的理性特征。  相似文献   

15.
《邢台学院学报》2020,(1):154-156
美术作品具有多元性的内涵。美术审美和美术创作都是一个多元性的思维过程,二者具有一定的互逆性、非对等性。美术审美关键在于美术作品多元性内涵的解读,解读是一种再创造的表现。审美者的主观性能动性决定了审美的创造性,其第一印象最具创造性。在美术教学中,以多元性为核心,注重第一印象的维护,多维度解读美术作品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的多元性思维和创造性能力。  相似文献   

16.
史贤琴 《安顺学院学报》2013,15(2):61-62,68
线是速写表现的主要元素,是速写美感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速写艺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变化多样、个性鲜明的线条,是构成速写艺术作品审美至关重要的元素。速写用线讲究粗细变化,有快有慢,颇具节奏感。速写通过线条笔触的变化运用,使画面呈现出自然、沉稳、变化无穷的笔触美。对于线条的把握和运用,直接影响速写的画面效果。因此,我们应当重新审视、解析和感悟速写艺术中的线条美。  相似文献   

17.
线描画是用线条说话的艺术,有很强的装饰性及独特的视觉效果,它是儿童绘画中最基本的一种形式。线,是最幼稚的造型语汇,所有孩子的第一笔绘画都是由线条来表现的。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表现力越来越强,开始用这一便捷有效的艺术语言来描绘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各类事物,而这些表现活动都离不开幼儿的创造力。在幼儿美术的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无从下手的情况。本文阐述了线描画教学中教师存在的误区和如何在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教育途径,改变幼儿缺乏自信、害怕动手的现状,促进幼儿观察力、表现力、创造力和想象力等审美素质的全面提高,帮助幼儿提升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成为教育者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正>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德育要通过艺术形象的感染来树立学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品德意志,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一、在美术欣赏课中有机渗透德育美术欣赏课是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去理解艺术作者的创作初衷,感受美术作品中蕴含的审美意义,来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陶冶学生的思想情操。在欣赏中国水墨大写意的运笔用墨上,可以让学生体会到"黑白分明","对立也是一种和谐"的哲理意味;在欣  相似文献   

19.
"力"在古今书画论中多有提及,所指有技术方面、审美方面、自然方面的,也有情感方面的。用笔与"力"有着重要关系。弹性的线条是"审美力"的体现,笔墨的正确运用是"技术力"表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所提到的美术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中的"图像识读、美术表现"是美术学科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其中"图像识读"素养主要是通过美术鉴赏活动来提升的,而在这其中对美术作品形式语言的识别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美术作品的审美判断以及接下来的一系列鉴赏活动.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对作品形式的识别能力是一个值得探究的教学课题.通过结合当地学生的特点,并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对此进行探究,发现比较有新意、效果较好的方法为"返璞归真"法,就是用"专业术语通俗化"的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判断美术作品的形式语言,这可为今后学生的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美术基础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