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中期兴起的人力资本理论指出,人们可以通过培养自身的“能力”来提高未来收入,但“能力为何”却一直成为研究的黑箱.在传统的“瓦尔拉斯模型”环境下,“能力”被假设为与生产能力紧密相关的认知能力,非认知能力被忽视,这限制了人力资本理论的解释力及其发展.本文试图总结人力资本的两个基本特征,即有价值并可投资的,在拓展传统模型的基础上,对非认知能力的经济价值和投资特征进行探索,并指出未来研究需要开展的议题.  相似文献   

2.
王春超  林俊杰 《教育研究》2021,42(1):104-128
人力资本发展对家庭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对我国家庭父母陪伴与儿童入力资本发展的关系进行考察发现,父母陪伴对初中学龄儿童认知与非认知能力的发展均有显著影响.其中,亲子陪伴时间的投入会显著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督导时间的投入对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但能显著提升儿童的非认知能力;娱乐时间的投入对儿童非认知能力的发展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但对儿童认知能力发展的影响不明显.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上述发展关系在儿童性别、户籍、出生顺序、留守与否,以及不同的陪伴主体等不同特征群体具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进一步分析表明,父母陪伴主要通过提高与学校的交互程度、提升儿童学习的积极性等来促进其子女的人力资本发展.  相似文献   

3.
根据OECD对社会与情感能力的划分,意志力是一种重要的任务能力。意志力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全面性和持久性。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和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发现意志力对学生的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分位数回归与交互模型进一步显示,意志力对认知能力的积极效应存在个体和群体层面的异质性:对于自身认知能力较低的学生、所在班级平均家庭社会经济地位或平均学业水平越低的学生,培养意志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研究发现为学校加强意志力等任务型能力培养提供了经验证据,有助于从教育公平的视角探讨意志力培养的价值,同时也对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认知能力 一般认为,个体道德结构是 知、情、意、行的统一体,即道德 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 行为的统一体。其中“知”,具有 重要地位。 道德认知能力可以定义为在认 识活动中,个人获得新的道德认识 和接受新的道德规则的能力,包括 道德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道德判 断以及选择能力。认知发展是道德 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皮亚杰和柯 尔伯格的道德发展学说的一种基本 看法。道德是一种认知,个体的道 德发展由智慧水平(即认知发展水 平)制约,认知发展必然决定着道德 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理论认为, 道德认知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空间方位认知能力是个体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对个体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不仅有利于其整体认知能力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增进幼儿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能力。幼儿一般先认识上下,再认识前后,最后认识左右,并且经历了从以自身为中心到以客体为中心的转变过程,幼儿先是感知理解空间,然后通过动作、语言、符号表征对空间的认识,动作表征先于语言表征。教师要发挥游戏和生活的价值,通过集体活动、区域活动、生活情境等多种形式促进幼儿空间方位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道德认知能力是个体形成道德概念、应用已有知识进行道德分析与判断的基础 ,是个体品德行为的先导。当代各国学校德育普遍重视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 ,而我国学校德育却存在着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忽视。加强对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当前学校德育的基点。教师的德育能力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 ,高师院校在教育改革中应注重对师范生进行现代德育理论与德育实践的教育 ,使之具备初步的德育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7.
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加工信息、发展认知和生成意义的过程,并充分注重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自我图式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这一学习理论对于提高儿童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的实效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指导,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应该注重儿童早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开发,合理地制定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目标,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情境式合作学习模式,提高儿童对口语交际的自我效能感和动机,并利用多元化的评价机制来评价儿童的口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政府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培训实施严格监管,成人培训成为资本角逐的新热点,但是社会上普遍存在对成人培训能否提高能力的质疑。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心理学的“大五人格”测量体系衡量个体的非认知能力,实证检验了我国成人培训对于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一是成人培训对于非认知能力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二是进一步分析发现,参加成人培训能够让人更容易与他人合作,更宽容和信任,更善于社交,同时,在决断力和领导力方面有所提升,并且可以提高工作时的条理性、审慎心和创造性思维;三是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对个体选择性偏误进行修正后的结果依然稳健。研究结论对于政府提供农民工培训补贴以及制定对于成人培训机构的监管政策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分布式认知及其对学习环境设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布式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分布于个体、群体和人工制品之中。其中,个体和人工制品同样重要,群体和人工制品也同样重要。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日益凸显人工制品的价值。在学习活动中,"学习环境"即为"人工制品";分布式认知对人类认知活动和人工制品的认识即为分析学习环境设计的一种理论框架。它基于"认知分布"的视角对学习环境赋予新的隐喻,给予学习环境设计新的启示。这为学习者的有意义学习创设环境提供了有力的"给养"。  相似文献   

10.
学习是“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因成熟、疾病或药物引起的,而且也不一定表现出外显的行为。”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从不同的视角予以解读。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外部刺激是积极因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内部的信息加工过程,外部条件只是学习发生的环境,学习者自身是积极因素;建构主义与情境认知则将学习置于情境之中,把关注点放在学习者的意义建构和外部情境,揭示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从而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向外的视角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向内的视角相整合。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概念、结构和测量三个方面和认知的角度论述了情绪智力与青少年智力活动的关系。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是,一方面,情绪智力加工的是作为个体主观特性的情绪特性,而不是客体的特性;另一方面,情绪智力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认知特性,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加工过程,但这种认知加工中同时带有其特有的情感成分加工。而情绪智力作为传统智力的重要补充,虽然是对情绪、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这种加工仍然带有明显的认知特性,并丰富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2.
教育策略清晰描述了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阶段人们脱离贫困代际传递时的复杂性。为了更好地解释治理贫困代际传递长效性问题,可将该策略研究由传统的人力资本理论转向认知资本理论,并分析人力资本视角下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的三个逻辑困境:教育政策制定过程的低认知意识驱动导致的价值困境,贫困群体教育水平与认知能力"脱嵌"所致的实践困境,教育策略难以形成可持续政策的结果困境。政府官员要真正通过教育策略治理贫困代际传递,必须基于认知资本理论,引导价值回归,提升教育脱贫政策输入过程的认知意识;重塑实践路径,促进贫困群体教育策略与认知能力的精准对接;重新进行结果评估,实现贫困群体教育认知资本策略的精准评价。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概念、结构和测量三个方面和认知的角度论述了情绪智力与青少年智力活动的关系.与一般认知能力不同的是,一方面,情绪智力加工的是作为个体主观特性的情绪特性,而不是客体的特性;另一方面,情绪智力对情绪信息的加工具有明显的认知特性,是一种典型的认知加工过程,但这种认知加工中同时带有其特有的情感成分加工.而情绪智力作为传统智力的重要补充,虽然是对情绪、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但这种加工仍然带有明显的认知特性,并丰富学生的智力活动过程.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心理理论最早源于Premack和Woodruff对黑猩猩是否具有一种心理理论的研究,之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儿童的心理理论进行了大量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以至于对它的研究已成为继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和元认知发展的研究之后,又一个探讨儿童心理表征和心理认知的新范式。心理理论是指个体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如需要、信念、意图、感觉等)的认知,并由此对相应的行为做出因果性的预测和解释。目前对于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个体对他人和自己的信念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关系的认知。因此,实验研究范式大多是错误信念任务(意外地点任务、意外内容任务、外表事实区分等),也通常把儿童达到能够正确理解他人会拥有错误信念的年龄认为是儿童获得心理理论能力的年龄。大部分研究认为儿童在4岁左右获得了心理理论能力。  相似文献   

15.
长期致力于人类认知能力研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提出智力的新定义,智力是在社会文化及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创造产品及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所需要的能力.围绕这一定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审视“聪明”的全新视角.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涵盖语言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自然智能等九个方面.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具有普遍性、发展性、差异性和组合性等特点,因此不能用单一标准来进行智力水平衡量.  相似文献   

16.
莫扎特效应(Mozart effect)指的是音乐学习,特别是莫扎特音乐的学习,能够有效促进个体的空间推理能力.该理论最早由Rauscher在1993年提出.它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强烈反响.本文综合分析了莫扎特效应在心理学领域的有关研究,认为莫扎特效应有一定的实证研究基础和理论价值,有其合理性.同时,其研究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如研究的结果是否具有广泛性,对实验效应的解释存在偏差,等等.因此,仍有必要对音乐与认知的关系以及发生机制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致力于人类认知能力研究的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曾提出智力的新定义,智力是在社会文化及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创造产品及解决自己遇到的难题所需要的能力.围绕这一定义,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展示了审视"聪明"的全新视角.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能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涵盖语言智能、空间视觉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数理逻辑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以及自然智能等九个方面.加德纳认为人的智能具有  相似文献   

18.
时至今日,中外经济学家在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上,一直存在一个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混淆问题。文章认为,人力资源如同劳动力一样是商品,是其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对立统一体。人力资源的使用价值是指具有独特个性的个体人力资源本身,也就是具有包括正常身体素质、品德素质和较高文化素质、智能素质的劳动能力的人。人力资源的价值是指人力资源生成、使用、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投资,由于这种投资也能带来价值增值,因此称为人力资本。西方经济学家把人力资源与人力资本混为一谈,是同他们把劳动力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混为一谈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19.
数学认知能力的认知与脑机制理论模型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数学认知能力是个体最重要的认知能力之一,也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的重点研究课题,近二十余年来,一些研究者分别从不同的视角,采取多种研究手段与技术对数学认知能力,过程及其与脑结构,功能的联系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获得了大量的研究结果,并据此建立了若干数学认知的功能与结构模型,这些理论模型彼此继承,又不断进行着扩展与深化,为数学认知研究奠定了较好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几个理论模型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其主要理论观点,研究证据以及尚待改进之处,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心身关系是关于精神与物质、心理与大脑等心物之间的关系.心身关系理论的发展主要有离身认知和具身认知两类观点.具身认知观的理论基础是自然主义观和身体现象学,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观点:心智是具身的;隐喻是思维的核心;认知是无意识的.具身认知观丰富并深化了有关心身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代表了心身关系的新取向,把心智活动归结为大脑、身体和身体经验的相互作用,认知活动取决于身体本身和个体在社会文化中获得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