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去年,进入陕西省委党校理论部深造后,我利用负责班里新闻写作组的机会动员几个同学订阅了《新闻知识》。每期刊物一到,我就先学一步、然后运用《新闻知识》的知识指导大家写作,一年来收到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今年春节期间,几位同学来串门,谈及我毕业后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成绩,要我“介绍经验”。其实,我1984年才中专毕业,参加工作还不满两年。起初分配在县农业局办公室。办公室工作人员是“万金油”,样样都干,是杂家。有一点使我感兴趣,就是每天有许多来信来访,有许多报纸、杂志可看。从信稿和来访人谈话中可知道许多情况。我从报纸、杂志的文章中受到启发后,就随便写写。出乎意料,第一次投稿竟中了,《农民王文兵成立农产品批发部》被登在《通川日报》上。从此,我从事业余新闻写作的兴趣日见浓厚。一年来,先后在《农民日报》等  相似文献   

3.
嗜好     
朋友们说我既不会吸烟,又不善饮酒,是个没有嗜好的人。我总是点点头微笑着。但心里不免想着自己还是有嗜好的。上中学时,同学中很有几个爱书的,渐渐地我也不满足学校图书馆里的“中华百科丛书”和“万有文库”了。家里几乎没有藏书,不知哪里来的《三国演义》、《封神演义》,以至《玉梨魂》之类,早已偷偷读过;叔叔留下的《中学生》、《东方杂志》曾使我迷  相似文献   

4.
我是个不易动感情的人,可是当我读完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和《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的时候,却久久不能自已,一任激动的泪水尽情流淌。时隔一二十年,现在回想起来,那种强烈的感情仍然记忆犹新,我想,这大概就是通讯的力量吧。从读者到记者,从读通讯到写通讯,使我愈发认识了这样一条规律,即人物通讯的教育、激励作用,是通过思想上的启示和感情上  相似文献   

5.
我于1995年从大学毕业后通过公务员招考进入了现在的这个乡政府大院子里上班.到现在十年多了。到乡村工作不久.我就开始为《农民日报》、《重庆日报》和《半月谈》写稿。我读大学是学理论的.以前也没有从事过文学创作.拿起笔来尝试写东西也是偶然。我一直认为能够把自己的名字变成铅字在报上发表是作家才能做的事。读大学的时候.同班有一位同学爱好计算机.常写些相关小文章在报刊上发表。我才发现原来写文章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学步一得     
人生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小时候,我羡慕作家,艺术家,却从没想到自己也会“舞文弄墨”。可不到十六岁时,《北京文学》发表了我的处女作《工业气压》,却给了我勇气和信心。尔后,我又和妹妹合作发表了中篇小说《恰同学少年》,并获得“《当代》文学奖”。我感到高兴,但更多的是惶惑。我需要加倍刻苦努力,而不可希冀天赋与运气。我马上就要高中毕业了,中学六年的生活历历在目。记得刚上初中时,许多事情与我想象的大相径庭。我疑惑不解,便把这些飘忽的思绪零零散散地记在日记本上,以期得到解脱。在我上小学时,课外活动很多,我学木琴,做  相似文献   

7.
我的自述     
王益 《出版史料》2004,(1):48-52
1933年,我没满16岁,在无锡县立初级中学读初三。那时离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已有14年,我们的语文课(那时叫国文课)还尽教些《古文观止》上的东西,引起了同学的不满。有些同学怂恿我向老师作些表示,让我在上课时提出质问:“什么是‘时代’?什么是‘潮流’?”我傻里傻气地照办了。老  相似文献   

8.
刘怡男 《青年记者》2020,(12):100-101
主旋值观律的电、影歌是颂体时现代主与流赞意美识人形性态的价电值影的。、20弘19扬年我国国庆主档流期价,《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等献礼影片在票房表现和用户口碑上都取得了不俗成绩。近年来,国产主旋律电影愈发成熟,也持续生产出了如《建国大业》《战狼2》《红海行动》等优质作品。生产机制的产业化尝试、影片内容具有共鸣性、"明星"的引入、走出去与精品化与"观众本位",是主旋律电影蓬勃发展的重要策略和所带来的主要启示。  相似文献   

9.
18年前 ,我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母身体都有病。8岁那年的一个周末 ,我和妹妹到同学家去玩 ,正巧同学家正开着电视。我和6岁的妹妹感到既新奇又陌生。看着电视上的草原、高楼 ,还有大海…… ,太美了 !我第一次知道原来世界那么大 ,大自然那么美。直到那节目的结束 ,我才依依不舍地带着妹妹回家 ,那时天已经黑了又下着小雨 ,我背着妹妹一连摔了几个跟头 ,再加上害怕 ,到家时我的眼睛都哭红了。后来才发现膝盖也摔坏了 ,至今还有伤疤。虽然如此 ,我仍然很高兴。第二天我才从同学那里得知那节目叫《正大综艺》。后来 ,我自己家也买…  相似文献   

10.
尊敬的姚老师: 您好! 我是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一名研究生。仔细拜读喻权域先生发表在《新闻大学》1998年秋、冬季号上的《对新闻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简称喻文)及您、李位三和孙旭培等三位学界前辈的商榷文章后,感觉受益匪浅,获识不小。这种针对某个学术问题展开认真商榷、深入探讨的新形式,我也是极力赞同的。平时,与系里导师及同学交流时,大家不约而同认为,目前新闻学术研究的气氛不浓厚,处于  相似文献   

11.
我的处女作发表在1991年9月18日的《太原晚报》上,谁能想到一篇“豆腐块”的小文章竟使我走上新闻报道之路。 大学三年级时,我班一名女同学父母双亡,只有高考落榜的妹妹和她相依为命,生活无经济来源,面临退学的困境。班里的同学知道后纷纷捐款,并到家中看望她。我觉得这件事很感人就连夜写了篇500字的表扬稿,第二天送到《太原晚报》社会部。一位编辑看过我的稿子淡淡地说:“写的有点像板报,先放下吧!”我当时感到稿子没有希望,但仍坚持每天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太原晚报》从头看到尾。就在我几乎绝望的时候,1991…  相似文献   

12.
没想到《带着致富信息回故乡》获得第六届全国青年报好新闻竞赛(昂立杯)一等奖。今年春节放假前,见有同学从学院的种子公司往家带良种,心里怦然一动:是不是还有别的同学这样做呢?一番采访后发现,我所在的河南  相似文献   

13.
不断创新不断进步──《谁来装备中国》序艾丰程远是经济日报的著名记者之一,也是我国新闻界80年代后崛起的一位有影响的记者。70年代末80年代初念研究生的时候,他是我低两班的同学──当然年纪比我轻得多。现在我们又都在经济日报工作,除了原有的同学关系,又加...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接连参加了几个研讨会,包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召开的“中国梦”主题电视节目创新研讨会(《等着我》《开讲啦》《最强大脑》《我是演说家》《生命缘》《急诊室故事》等六个栏目是入围研讨的范本);山东卫视的《精彩中国说》研讨会;辽宁卫视的《归来》研讨会.在中国电视一片“歌唱吧、奔跑吧、出游吧”的喧闹中,这些节目愈发显得安静和干净.如果比拼收视率,它们比不过那些“现象级”节目,但若论思想和情怀,自然立见高下.  相似文献   

15.
叶继元 《河北科技图苑》2007,20(2):36-36,31
2006年下学期,我为博士生开设了“当代图书馆学前沿理论与实践”一门课程。在10月末的一次讨论课上,要求学生检索近期有关学者的论著并进行评价。一位同学谈到于鸣镝先生在《重庆图情研究》2006年第2期上发表的《图书馆学的学科归属问题》的文章,她评论后说于先生不久前去世了。我听后大为吃惊,急忙问“哪来的消息”?答曰“网上”。我知道于先生是1939年出生的,年纪并不是很老,近来时常见到他的大作,我以为他的身体应该不错。我半信半疑,准备下课上网查实,正好接到江乃武先生的来信,信中证实了这一不幸的消息。呜呼,我说不出话!我又一次感到…  相似文献   

16.
1992年初秋,我到哈尔滨参加一个会。市委宣传部长——我的同学和挚友问:“会议间歇想到哪儿领略一下风情?”我毫不迟疑地答:“萧红故居!”上朔30年,我的少年时代,同学们大多捧读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然而那时我所钟爱的书,却是萧红的《呼兰河传》。那条静静的、默默流淌的呼兰河,穿过密林,越过草原,傍着黑土地,带着女作家童年的梦,流啊,流,似也在我胸中萦绕。《呼兰河传》带我重温童年,在咀嚼往事中思想得到升华,从而产生一种昂然向上的力量。于是我集中一  相似文献   

17.
朱晖 《出版参考》2009,(5):36-36
那是在大学时代的迎春晚会上,她演唱了一首《闪亮的日子》,他向来喜欢罗大佑的歌,而她的女生唱腔更具一番独特韵味,令他着迷。她谢幕的时候,台下掌声雷动,呼喊着再来一首。她嫣然一笑:“那我就再唱首《东方之珠》吧,有人愿意与我合唱吗?”他被起哄的同学推起,跌跌撞撞地上了台。  相似文献   

18.
我面对书桌上的一本《联大八年》。这本封面残破,纸张粗糙发黄,印刷拙劣的旧书,却是我藏书中的珍品。因为这本书联系着我敬爱的两位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老师闻一多和吴晗;还有两位当年共同学习、共同战斗过的同学严令武和西奎安。《联大八年》汇集了国立西南联大(有人称之为中国教育史上的奇  相似文献   

19.
春节前夕,高台县图书馆收到上海《图书馆杂志》编辑部的一封信:通知我馆推荐的高台三中白菊萍同学的《我熟悉的一个图书管理  相似文献   

20.
1995年2月底,我采写了一篇通讯《擎起崭新的世界》。此文主要反映了10岁的小主人公何蓉,在父亲瘫痪、母亲身患绝症的逆境中,操持一个家的事迹。该文在《荆沙晚报》首发后,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羊城晚报》、《今晚报》、《扬子晚报》、《中国剪报》、《生活周刊》、《楚天周末》、《家长报》等全国各大报刊纷纷刊登转载,数不清的捐款捐物雪片般向何蓉家涌来。据初步统计,仅捐款一项就达6万元以上。团中央的负责同志在《今晚报》的文摘版上看到了何蓉的事迹后,当即与荆沙市团委联系,称“你们荆沙市出了一个好典型,请速报何蓉的材料参加全国雏鹰少年评选”。1995年6月,何蓉被团中央、少工委评为全国雏鹰少年一级奖章获得者,同年10月,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受到国家领导人李岚清、彭珮云等同志的接见。湖北省省委书记贾志杰还题词:“向何蓉同学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