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我走过了十四个春秋,曾痛感自己只顾“埋头教学”,而没有杰作,没有突出的管理能力,没有耀人的光环。但是在学校行政推动之下,我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与教师知识管理”课题组,根据自己教育教学的实际,选择了个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我现在不仅“埋头拉车”,学会了“抬头看路”,还尝试着“伸头探路”。我感到我的工作很实在。  相似文献   

2.
回顾十四年的教师生活,我曾痛感自己只顾“埋头教学”,而没有杰作,没有突出的管理能力,没有耀人的光环。但是在学校行政推动之下,我参加了“微型课题研究与教师知识管理”课题组,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选择了个人微型课题研究。通过微型课题研究,我现在不仅“埋头拉印”,学会了“抬头看路”,还尝试着“伸头探路”,我感到我的工作很实在。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大力推行微型课题研究,并大力实施“全员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极大地提升了全区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我校在微型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创新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和指导的形式,提高了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科研工作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微型课题的提出 “微型课题”的研究缘起于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中心小学几位老师对教育科研的自觉和热情。他们热爱教学工作,富于创新,善于思考,特别是能够针对教学中遇到的难题,及时想办法加以解决。而且,他们给自己的研究取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微型课题研究”。2005年8月16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微型课题,教育研究的“快乐便桥”》。  相似文献   

5.
陈健 《教书育人》2010,(7):40-40
“微型课题”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教师参与微型课题研究的热情并没有因微型课题研究难达“阳春白雪”品级而消减,“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昔日零星的“小作坊”变成了规模化的教师成就个人专业成长的“梦工厂”。  相似文献   

6.
相比较“全民课题运动”而言,微型课题研究是更适合教师的一种平民化的研究方式,有利于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随即展开研究。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的矛盾冲突、教学情境、教学反思、理论学习、生活细节中挖掘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同时“宏观课题微型化”、“微型课题系列化”也能打通一般课题研究与微型课题研究之间的关系,微型课题让研究成为教师的一种日常状态,系列化的课题研究则能够使得教师实现自身专业发展上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7.
微型课题是当前中小学教师开展研究的一种普适而又十分有效的途径和载体。笔者对微型课题研究亲力亲为,并在南通市范围内发起、组织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微型课题研究"运动"。(有关情况可参见2008年第2期《天津教育》载《冯卫东谈微型课题》一文,或2008年第5期《人民  相似文献   

8.
《四川教育》2010,(2):59-59
教育的理想状态是教师人人都做行动研究者。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载体是微型课题研究。微型课题是区别于一线教师感到“高”“大”“难”的正规立项的研究课题。校本微型课题研究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为了学校”而开展的关注教育教学细节,以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微小问题为研究切入点,在较短周期内完成的教育科研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9.
姚菊华 《教师》2014,(2):120-120
近年来,张家港市梁丰幼儿园(以下简称“我园”)教科室注重教师微型课题细致化管理。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能遵守“三真”研究原则,规范而细致地进行研究与实践。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萍 《中学教育》2009,(7):7-12
“微型课题”研究直面教师所面临的真实世界,能够唤醒教师的专业意识,激发专业热情,使教师获得存在的尊严。“微型课题”的产生是教师的自觉行为,但是需要在更大的区域内加以推广。推过过程中应该坚持化“行政权力”为“行政引领”;以“研究课题”引领“课题研究”;用“示例研讨”探索“有效研讨”等策略。  相似文献   

11.
“微型课题”研究在教育界波及面很广,影响也很大。冯卫东老师从“微型课题”研究的作用、选题、价值取向以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对这项研究进行了明晰而深刻的阐述。同时结合实例,给出了很多非常具有实用价值,而且操作性很强的方法,这些对广大教师进行教育科研有很好的借鉴价值。.我们附录了一篇“微型课题”研究报告和一篇介绍学校研究经历的文章,希望这两篇文章能给正在进行和正准备连行“微型课题”研究的教育工作者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2.
观点     
于龙 《语文学习》2021,(1):87-87
《语文建设》2020年第11期叶黎明《从知识本位到需求本位——写作知识教学的重大转向》任务驱动型写作教学,就知识教学而言,是从“知识本位”向“需求本位”、从“教师立场”向“学生立场”的转变,营造“学习者中心”的教学环境。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还意味着教师在学生写作过程中,聚焦典型任务的典型问题,组织支架式的微型教学。  相似文献   

13.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4.
微型课题是一种提升教师教育理念与教学机智,改善、优化教育生态与教学文化的“草根化”的教育研究形态。它来源于民间,扎根于民间,流行于民间,能对教师的生存方式、生命状态的转变产生深远的“蝴蝶效应”。微型课题“短、平、快”的特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在经历与自觉中前行,  相似文献   

15.
曹珊 《学苑教育》2018,(1):30-30
“微型课题”是一种“贴身式”的教育研究,它的意义在于对自身教育教学行为的引领。课题以自己为对象,真问题即课题;以行动为引领,真研究即经历:以内驱为需要,真收获即成长。微型课题是教师所需要的教育科研,也是教师能完美操持的教育科研。  相似文献   

16.
“微型课题”式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开放的现实生活情境中抽象出系列问题作为课题,以已知的知识体系为基础,以建构知识体系为指向,探究真实问题为指针,以期促进学生主动活动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形态。  相似文献   

17.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或跨学科领域选择、确定学习的课题,以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研究性、探索性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模拟科学研究的情景和过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所谓“‘研究性学习’教学法”,也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课题学习为载体进行研究性学习,从而提高发展性学力的教学方法。1、新课的“研究性学习”教学。①单篇课文可以设定一个或几个微型课题作为必做课题。如《拿来主义》可以设定研究课题“《拿来主义》的形象说理”、“从《拿来主义》看鲁迅的文化观”、“‘拿来主义’的社会意义”等研究课…  相似文献   

18.
对于“课题”我曾经有过一种“恐惧”,甚至误认为研究课题是专家们的事情,与我们普通教师相距甚远。这种感觉在刚工作的那段时间尤为强烈,是微型课题让“课题”在我心中的面目变得亲切起来:它不大,不会让我感觉无处下手;它不需要统一的模式,可以有很强的个人色彩,几乎没有“会”与“不会”的界限;它没有贵族之气,人人都可以去尝试……我们学校的微型课题研究是开始得比较早的,大约在2000年前后,学校就开始倡导我们进行“微型课题研究”,不过当时我们把它叫做“小课题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日,笔者有幸作为评委参加了某市级小学科学微型教学竞赛活动,执教课题为苏教版小学科学4年级上册第1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3课“空气中有什么”。从大多数参赛教师的表现可以看出,小学科学教师的实验素养、实验教学能力亟需加强。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在南开大学附属中学礼堂举办了一场有关教育新理念的报告会.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研中心副主任冯卫东老师做了有关“微型课题”研究的精彩报告。市内1000余位中小学教师聆听了报告。冯卫东老师以精辟的见解、生动的阐述深深吸引了在场的教师。随后,本刊就“微型课题”的研究对冯卫东老师进行了采访,现将访谈的主要内容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