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现元 《教书育人》2013,(18):34-35
一大学生个性化教育的内涵和特征所谓"个性化教育"是面对独特的生命个体,通过适合每个独特生命的手段,发掘个体生命的潜能,促进个体生命自由发展的教育。有研究者指出,个性化教育具有下列特征:认同个体生理基础的差异,重视学生的个性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注重学生的自信心、独立意识、创造性、主动性、创新性、向权威  相似文献   

2.
试论个性化教育的原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个体的生命是独特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因此,直面生命的教育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在实施过程中要遵循适应性原则、分化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和特色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具有区别于他人的个性特征,因此真正的教育是适合个体生命发展的教育,即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必须建立在对学生科学认识和了解的基础上,而心理发展档案是科学认识学生发展状况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个性化教育的重要依托。在实践中,我们从自身实际出发,从建立学生心理发展档案、创新校本培训模式、优化家校协作方式、搭建学生个性发展平台等方面努力探索,为个性化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实施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科学的发展和人群老龄化的趋势使毕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它关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应体现出阶段性,更应该放眼于未来。用毕生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大学生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科学的发展和人群老龄化的趋势使毕生发展成为心理学研究的主流之一,它关注个体整个生命历程的发展。大学生生涯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不仅应体现出阶段性,更应该放眼于未来。用毕生发展观作为理论基础的大学生生涯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个性化教育要求尊重每个独特生命的价值,挖掘个体生命的潜能,培养其个性的自由发展。然而现实中,学生的个人性化教育却困难重重,这与学校生态课堂的"缺失"、课程的文化"遮蔽"、规训教学"控制"和闲暇教育精神"远离"等多重因素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7.
郭艳芳 《地理教育》2014,(11):47-48
生命教育的源头始于美国。西方许多发达国家随之在中小学开展生命教育,至20世纪末已基本普及。20世纪90年代生命教育引入我国,并逐渐成为探讨与研究的热点。学科渗透生命教育是实施生命教育的有效途径,地理学科具有渗透生命教育的独特优势,且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家成认为,我国当代学校教育正在走向一种"关怀生命"的学校教育。学校教育生活对个体生存方式形成的影响是整体性的,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影响是整体性的[1]。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命,注重人的生命的珍存,注重生命价值的升华,注重实现生命的价值,是我们当前教育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9.
学校教育发生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个体的社会化是指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教育把个体培养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一定态度、知识和技能结构的人;社会的个性化是指通过教育把社会的各种观念、制度和行为方式内化到需要、兴趣和素质不相同的个体身上,从而形成他们独特的个性心理结构[1]。在实践中,这两个过程互为前提、密  相似文献   

10.
个体的生命是独特的,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因此,直面生命的教育也应该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体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为目的。个性化教育作为一种思想贯彻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要遵循如下最基本的原则。适应性原则:适应性原则体现在教育实践中,要求教育教学安排适应个别差异,创设相应的情境,构建相应的课程内容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尺度。教师适应学生,为学生发展服务,是个性化教育的核心。分化性原则:分化性原则就是在集体教育的框…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末期,教育革新成为世界各国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各国尤为关注与其他国家的横向比较,这一趋势直接推动绩效与评价研究的深入发展。[1]另外,吸取七八十年代"防教师"课程在课程改革尤其是评价中"丢盔弃甲"的教训,关注教师在课改中的关键角色已成为学界研究者的共识。[2]有鉴于此,本文首先对评价范式转型进行概述,并在梳理评价理论配合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的同时分析教师发展所存在的实践困境。  相似文献   

12.
崔兵 《教学与管理》2006,(7):112-113
体育面对人的生命,就是要承认和尊重生命的独特性,为生命独特性的实现创造条件,让体育为个体而生存,创设适合个体独特的生命的个性化教育,是教育对待生命的最基本的态度;发展个性教学模式是从不同年龄学生的兴趣出发,采用多种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发展以学生个性为核心的体育教学活动方式。这种体育教学思想是现代社会对培养具有生动活泼个性的现代人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王志伟 《教学与管理》2012,(27):156-157
一、对美国外语教育的历史回顾美国的外语教育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引起了美国联邦政府的关注,1958年的《国防教育法》就已将外语作为"新三艺"课程,突出其在尖端人才培养中的作用[1]。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外语教育因政府预算降低,家长和社会认为外语学习耗时费力,加上政府预算下  相似文献   

14.
杨志强 《家庭教育》2007,(8X):26-27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中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一、特殊需要概念的提出与确立 需要,是人的生命存在与发展的永恒主题;特殊需要,则是生命基于个体的差异性所表现出对其生存发展的特殊条件的依赖。然而,“特殊需要”(Special needs)作为特殊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概念,却是在20世纪中后期,在全民教育运动和融合教育理念的主导精神下,频繁出现于特殊教育领域的。这主要源于特殊教育的服务范式的不断转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闫荣林 《家庭教育》2007,(6X):26-27
全语言教育(whole language)是20世纪70年代末西方儿童语言教育领域最重要的一种理论思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这股思潮的影响波及了全球幼儿教育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个性化思潮,一种强劲的教育影响力,正在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法国、日本两国学校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教育个性化思潮的影响,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实施课程的"个性化"追求,力求通过学校课程充分发展每一个人的个性,实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8.
国外在二战以后,普遍开始关注生命教育这个课题,并在各个国家中逐步开展实施生命教育。美国的生命教育已经形成比较成熟的体系,代表性著作是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完成的《生命教育》一书。国内的生命教育最早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开始,90年代,大陆开始有零散的生命教育,理论成果也开始出现。但总体来说,起步晚,成果少,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学者华特士(J.Donald Waiters)在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关注的是反吸毒、预防艾滋病、自杀、暴力等社会问题。生命教育的理念与实践在中国的推行始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生命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不断推行,其内涵也由模糊逐渐清晰起来。生命教育是“教人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  相似文献   

20.
裴淼 《中国教师》2012,(13):31-32
<正>教育理论和教师实践之间的矛盾关系使得教师教育改革经历了复杂的进程。[1][2]20世纪六七十年代最初流行的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基于行为主义和要素主义,注重对教师行为的塑造和知识的灌输。此时的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教师参加各种以"普遍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某些"固定"的思维模式为目的的训练来完成。20世纪70年代以后建构主义的兴起使得研究者认识到技能和知识都要经过教师自己的体验和思考才能成为他们自己的东西,他们需要有建构知识的过程,也要具备建构的潜力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