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明确地写入了基本理念之中。现代思维科学认为 :问题是思维的起点 ,没有问题 ,思维就成为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问题又是创造的基础 ,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而在数学课堂中唤起学生质疑意识 ,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 ,乐于质疑问难 ,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 ,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一、唤起学生问题意识 ,使学生想问数学课堂教学首先应把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看作创新的动力源。我们从教师为学生写的观察日记和教学反思中了解到 ,学生不敢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的…  相似文献   

2.
有位哲人说过:"提出一道问题比解决一道问题更有价值。"的确,质疑就是思维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一.创设宽松的氛围,营造质疑  相似文献   

3.
陶行知老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禽兽不如人,就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在数学课堂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题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新授之后教师问学生:对刚刚讲的知识还有什么问题吗?  相似文献   

4.
学思结合是我国传统教育的宝贵经验。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乐于质疑问难,教会学生善于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文本的课题、插图、文本内容等,引导学生有效质疑,使学生学会质疑问难。本文从质疑文本课题、质疑文本插图、质疑文本句子、质疑写作思路四方面阐述了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质疑能力和质疑习惯的培养,以期能带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相似文献   

5.
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是点燃学生创新思维的火种。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的,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要从儿童的好奇、好问和求知欲强等特点出发,课堂上积极培养学生勤于思考,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对于启发和推动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其加深理解基础知识,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创造思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试从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作一些初步探讨。一、鼓励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古…  相似文献   

6.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英 《河南教育》2005,(12):31-31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只有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人,才能产生创新的冲动。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很强,想象丰富。挖掘和利用他们这方面的潜能,从小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一、创设情境,使学生“想问”要让学生质疑,就应该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首先要创设情境,使学生不得不疑。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同时要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通过评选“最佳一问”等形式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其思维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杨天文 《考试周刊》2009,(45):53-53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质疑呢?如何提高学生质疑的能力呢?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通过巧借教材、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奇思异想、学生自主合作的课堂探究等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相似文献   

9.
毛幸运 《考试周刊》2013,(52):35-35
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勇气和善于质疑的能力,是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教师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种手段,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提高其质疑能力,使其"能问"、"善问"、"乐问"。  相似文献   

10.
质疑一般指学习个体在求知欲的驱使下,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敢于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发表见解、敢于追求真理的一种思维方式,质疑是一种品质、更是探索的起点和创新的前提,没有质疑精神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将无从谈起,语文教学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然而在传统课堂下学生的质疑精神严重缺失,要改变现状,就必须转换思路。思辨课堂提出的培养学生思辨的能力,要求学生勇于质疑、大胆质疑,这使得学生不再是只接受不思考的工具,真正成为有思想有见解的人。  相似文献   

11.
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师究竟该如何引发、疏导、调控学生的课堂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呢?笔者认为教师引导学生静心研读文本.教给质疑问难的途径与方法,是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2.
冯婷婷 《成才之路》2014,(18):90-91
正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质疑是学生思维的开端,也是向数学知识不断迈进的推进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不断创新,以开启学生质疑意识为线索,以促进学生思维运转为内核,逐步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从而为数学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一、营造敢于质疑的民主氛围任何一种学习能力和意识的形成都必须以良好的习惯为基础,质疑问难同样也是如此。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数学课堂教学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享一生。”我们的课堂教学,其最终的目的不也是为了“授人以渔”吗?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任何功课,最终的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要达到“自能”,必须先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而质疑是主动探究的第一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人类思维的精华,是一切创造活动的起点,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与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大胆地质疑。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1.教师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  相似文献   

15.
刘有京 《广西教育》2014,(45):43-43
正"思源于疑"揭示了人们思维发展的动力之源,以疑激趣、以疑促智是开启学生思维之门的不二法宝,也是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培养数学素养的有力举措。然而,大多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问题",他们没有真正的自我,更多的是盲从,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可谓是学生的真实写照。不会质疑、不知问难成为制约学生数学素养发展的重要瓶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6.
一、对学生质疑问难的再认识第一,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能很好地实现学生的完全自主、积极探究,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也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内驱力,激发其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课堂注意力。第二,勇于质疑、勤于质疑、善于质疑是一种良好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观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动性的培养。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确实,发现、创新都是由  相似文献   

17.
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应成为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呢?1创设质疑氛围“学贵有疑,不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小学数学教学是以数学问题为中心的教学。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串讲串问,牵着学生走,没有留给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  相似文献   

18.
一、质疑答难,为培养问题意识打好基础质疑答难即指学生质疑问难和教师引导学生释疑解难。教师积极鼓励学生缘疑质难,或主动引导,或有意激发,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相似文献   

19.
正数学素养是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感悟、实践得以逐步提升的。数学教师不仅要强化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意识,而且要不断探索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下面谈谈数学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一、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消除紧张的心理,乐于思维、敢于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感受  相似文献   

20.
疑问,是思维的开始,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质疑,可以使学生学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得到更充分的发展,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的保证宽松、民主、合作、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敢于提出问题的前提。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