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知识网络及其测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知识单元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形成复杂的知识网络,知识网络可以用网络广度、网络深度和关联强度等指标和方法来测度知识网络中知识节点间的关联.知识网络及其测度在图书情报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被成功用于引文知识网络分析、共词分析和共现分析、相关文献分析和非相关文献分析、社会网络分析以及知识地图和科学知识图谱绘制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全面了解图书情报学(LIS)学科知识影响力,对于明确LIS的学科地位具有重要意义。以Wo S数据库为数据源,将2000—2019年间LIS 573篇高被引文献作为知识输出源,通过回溯的方式获取来自非图情学科的施引文献85 638篇,参照比格兰模型对施引文献所属学科进行划分,利用LDA主题聚类对施引学科主题及其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LIS知识输出至多元的学科和主题:来自其他学科的施引文献整体上呈上升趋势,其主要施引学科(按降序排列)依次为医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新闻传播学、地球科学、工程学、生物学、政治学、化学、农学等;从主题分布情况来看,来自其他学科的施引文献主题多元,且这些学科的不同主题对LIS学科知识的引用均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同时不同学科主题演化呈现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研究,能够细粒度分析科学与技术的互动关系,为科技评价奠定基础。提出一种基于知识元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以论文和专利为数据来源,在知识元抽取基础上,基于科技术语在不同类型知识元中的共现情况实现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测度。以糖尿病领域为例开展实证研究,结果验证提出的科学-技术知识关联指标与测度方法能够在高质量论文识别中有效发挥作用,所提指标和方法对于完善科技评价体系、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闵超  张帅  孙建军 《情报学报》2020,(3):259-273
科学知识借助引用关系发生动态扩散,客观记录科学发展与演化的轨迹。由于知识之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孤立的观点看待科学知识的影响与价值往往得到的是片面的感观。本文从联系的视角观察科学知识产出,尝试通过被引、引用、文献耦合与共被引等文献关系为单篇论著构建引文扩散网络,探讨"文献嵌入网络"的概念、测度方式及其在引文扩散过程中起到的特殊作用。案例分析显示,科学知识的形成相伴于科学知识网络的发展,同时也受到这个网络的影响:科学知识向科学领域的扩散,遵循从核心领域向周边领域的扩散模式;施引文献可以揭示目标文献中没有显式呈现的信息;四种文献关系之间可能存在相当程度的重合,引文扩散过程显示出知识的"黏滞性"与非常明显的"小世界"特征。对科学产出的扩散网络进行量化有助于为全面评价其价值提供更多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国内外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研究的基础上,评述了知识扩散的单元(包括作者、期刊、学科、专利等)、知识扩散的测度指标(知识扩散的广度、知识扩散的强度、知识扩散的速度)、知识扩散模型三个主题,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基于引文的知识扩散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6.
专利引文评价是当前专利情报分析的主要手段之一,其基本原理是:依据某项专利被其他专利引用的频次来评价该专利的价值和影响力,依据某企业专利被其他企业专利引用的频次来评价该企业的行业地位,这当中所蕴含的基本假设是: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正相关。然而,通过实证研究在美国注册的中国专利2548项及其被引信息11522条,本文发现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基本不相关,高被引专利中仅有少数具有较高专利价值。同时通过实证研究31355条施引信息,本文发现专利施引频次与专利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负相关。通过解读各国专利法对“引用”的相关规定以及对“引文”所赋予的法定功能,本文阐述了专利被引频次与专利价值不相关以及专利施引频次与专利价值负相关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7.
运用引文增强技术对《档案管理》的发文和被引数据进行深层关联分析,从施引学科、施引群体、施引机构、学术宣传效果等角度探讨该刊的学术影响力特征及影响因素。本研究发现该刊的学科影响力主要局限在档案学领域,施引机构多集中在高校,该刊的论文价值发现周期偏长,被错引的比例较高,且高频施引者占比较少,建议该刊扩大选题范围,积极吸纳亲缘学科的相关论文;奖励活跃贡献者,提高作者回报率;重视学术宣传工作,降低被误引的概率,从而进一步提升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采用被引次数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存在诸多弊端。本文认为学术论文影响力包括其传播的深度、速度和广度3个方面,熵可用于衡量学术论文影响力传播的广度。[方法/过程]选择1901-2017年生物医学领域的诺贝尔奖论文作为最具影响力的论文纳入实验组,并根据1:1配对原则设立对照组,比较两组论文发表后5年内其施引文献所属学科数量、熵以及熵与被引次数的相关性。[结果/结论]实验组中65%以上的论文施引文献学科数量高于对照组;实验组熵的均值介于0.552-0.772,对照组介于0.251-0.481,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论文的被引次数与熵的相关性较弱,均小于0.3。结果表明:①70%以上的高影响力论文在发表早期能够影响较多的学科;②采用熵对论文影响力广度进行识别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针对学科对象研究集中在“共性”(即学科交叉)探讨而忽略了学科自身“特性”研究,本研究提出学科区分能力指标来探测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方法/过程]以我国人文社会学科为研究对象,采用题录数据来对其学科区分能力进行测度分析,并利用学科引用网络及有向C8度指标,分析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特征的相关性。同时构建基于出C8度的学科核心施引网络来探究核心施引广度、强度对其区分能力的影响。最后对学科个体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的变化轨迹和规律进行分析和探讨。[结果/结论]经管类学科具有较强的区分能力,部分社会类学科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交叉特征;学科区分能力与知识流动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核心施引广度和强度共同作用于区分能力;学科区分能力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显著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验证了学科区分能力指标的有效性,为学科的独特性和交叉性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力学各分支学科研究前沿和发展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知识可视化是在信息技术推动下发展出来的一个新领域.本文以流体力学、固体力学、计算力学和振动力学领域的14种国际代表性期刊10年间的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CiteSpace软件对引文数据和主题词数据的分析和处理,生成共被引文献网络和施引文献主题词共词网络组成的共被引与共词的混合网络图.以知识图谱的方式展示了力学各分支学科的重要被引文献、主要学术人物以及由施引文献主题词所表达的力学重要研究领域,揭示了力学各分支学科的演化过程、研究热点和前沿发展趋势.并深入剖析了支撑当前力学发展的由20世纪所形成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专利文件作为集技术情报、经济情报、商业情报等于一体的知识载体,其各部分都有不同的情报价值.其中,专利引文中的专利、科学论文等,在显示该发明技术的先行科学或先行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然而,目前常见的专利引文分析法、专利共被引分析法等,都无法满足专利、论文等的共同被引用分析.为此,结合德温特专利数据库的专利文件特征,笔者应用JAVA编程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实现了被引专利、被引论文的格式标准化,进而计算了整体引文间的共现情况,输出了引文间的共现矩阵.之后通过将矩阵导入CiteSpaceII,完成了专利的混合共被引网络分析、聚类分析和聚类自动标引.最后,笔者以"纳米之父"Smalley R.E.的施引专利作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该方法在研究科学与技术间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2.
研究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间知识扩散网络和路径,可以为开展跨学科研究和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发展提供参考。采用群体中心度指标,基于文献的引证关系和共被引网络对不同学科的网络位置进行了测度,探析了以共被引网络群体中心度为测量指标的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知识交叉与知识扩散状况。结果表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重点研究领域,在整个科学知识网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研究内容本身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性,且对各学科都有较强的辐射作用。此外,马克思主义学科对经济学、心理学对教育学和体育学、哲学对政治学、环境科学对人文地理学等也有较强的知识扩散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 基于专利的全代引证网络对专利进行分类,对高影响力专利的知识扩散特征进行分析,为专利影响力的认识和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方法/过程] 以生物学家悉尼·布伦纳的专利为例,研究其专利和前向引证专利生成的专利全代引证网络,根据专利的直接引证数量和引证长度两个对专利扩散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将专利分为四类,将具有高被引数量长引证路径的专利定义为高影响力专利,对这种专利的知识扩散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专利的全代引证网络中"关键专利""重要专利"和"隐藏的高影响力专利"对专利的扩散影响巨大,全代引证网络中专利的领域变化也体现了知识的流动现象,知识扩散速度可以通过数字直接刻画专利时序网络特点。结合研究结果,对高影响力专利的特点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并为高影响力专利的评价提出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运用最新可视化技术与科学计量学方法,绘制当代国际技术创新研究前沿知识图谱,得知其存在9个知识群,形成“核心知识群-次级知识群-边缘知识群”,即“核心-衍生-边缘”三个层次的格局,并且,通过对代表性被引文献的内容分析及施引文献关键词的词频与内容的剖析,计量出各知识群的研究主题所在。  相似文献   

15.
专利价值评估是近年来技术创新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专利被引用次数与专利的法律状态信息是专利价值评估中的两项重要评估指标。文章尝试将这两项指标进行整合分析,通过测度专利的权利维持状态与专利被引用之间的关系,从细致微观的角度来揭示专利价值的变化趋势。文章研究发现,专利的权利维持对专利获得引用有着积极的作用。在进行专利价值评估时,如同时考虑专利权利的维持与专利的被引两项评估指标,可有效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专利引文分析方法被广泛运用,但专利审查员引文的价值却常常被低估甚至误读,亟待澄清,这关乎专利文献内在机理的理解与专利文献潜在价值的挖掘。[方法/过程] 根据施引主体的不同,专利引文可分为申请人引文和审查员引文两类。比较表明,这两类引文有明显的区别特征。与申请人引文相比,专利审查员引文具有三大区别特征:一是施引专利与被引文献之间具有确定的技术相关性,二是格式规范、高度标准化,三是可获得性与数量优势明显。[结果/结论] 专利审查员引文的区别特征决定了其具有诉讼证据价值、知识交流和专利影响力的测量工具价值以及企业竞争情报价值。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有助于专利审查员引文的价值实现,但其价值的深度挖掘还有待审查数据的充分公开、标引的规范和工具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0—2010年载文被引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晓浩 《编辑学报》2011,(Z1):64-68
利用"中国学术期刊文献评价统计分析系统",对《原子能科学技术》载文在2000—2010年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获取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高被引频次论文主题分布、被引论文年份分布、被引论文作者分布、施引期刊分布等量化数据,以从引文分析的角度揭示刊物的学术质量及其影响力状况,探寻进一步提高刊物质量的途径和方法。在2000—2010年间,《原子能科学技术》的来稿量及载文稿数量有大幅增加,但统计分析结果却显示,刊物的被引率、篇均被引次数、最高被引频次等引证数据并未见有明显提高。为此,从统计得出的高被引频次论文主题及被引论文作者着手,提出加强刊物对高质量论文的吸纳能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希望在论文影响力描述中考虑施引期刊影响力分值的差异。在对施引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与论文影响力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考察的基础上,对由论文被引次数的绝对量所表示的论文影响力进行了探讨,其中施引期刊的影响力及其整体影响力是建立在施引期刊影响力描述体系的基础上,同时对相应的论文影响力分值的分布情况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Physical Review 于2000-2010年间刊载论文的科学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对论文的前沿术语、关键词、学术机构、被引作者、被引文献和被引期刊等实体绘制研究前沿及其知识基础的科学知识图谱,从定量和定性的角度揭示国际上理论物理研究领域的结构和动态,发现理论物理研究领域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20.
莫愚  王旭  谢秋红  贾津津  程林 《编辑学报》2015,27(4):405-408
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被引参考文献检索”途径,将中华医学会123种非SCI期刊作为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的代表,统计其刊载文献被SCI期刊引用的情况;以被引文献数量大于50篇作为高影响力期刊的筛选条件,分析其中高影响力期刊的被引文献数量、单篇被引文献最高引用频次、施引文献数量、施引文献最高被引频次以及施引文献的国家地区分布、出版年份分布,从而了解这些非SCI科技期刊的国际影响力.基于这一分析,认为SCI期刊并非是获得同行认可的唯一途径,国内大量的非SCI科技期刊应走“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发展道路,以踏实做专业领域内有影响力的期刊为目标;同时呼吁国家有关部门能对现行科研评价指标进行调整,鼓励质量上乘的稿件能选择具有影响力的国内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