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绝对方法的批评是一种哲学意义上的悖论。马克思不赞同黑格尔脱离现实生活的唯心论的“运动的抽象”,但并不反对哲学本体论上的辩证方法的“抽象”。马克思哲学反对在每个时代中寻找某种范畴。但又确认范畴在形成理论科学中的重要作用。马克思哲学的理论立场。既是生活的、历史的,又是抽象的和超验的。  相似文献   

2.
杜娜叶夫斯卡娅认为,只有重新考察黑格尔辩证法的历史价值,才能找到“马克思的原始基础性”,即贯穿于青年马克思和成熟马克思之间的“新人道主义”。她在作为革命辩证法基本内容的“新人道主义”的理解层面上“重建”马克思主义,就是试图说明马克思的哲学从一开始就是政治学说和经济学说,或者说是理论与实践、哲学与政治经济学相结合的革命辩证法,是实现人类自由的革命哲学。  相似文献   

3.
哲学史是以哲学思想史的方式体现的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实践的阐释对哲学发展至关重要。回顾西方哲学史,对实践的认识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初期,从自然哲学中人的不在场到道德实践的转折;中期,从神学中人的实践活动的遮蔽到近代哲学中认识论范式对于实践的统治;现代,马克思对实践范畴科学而完整的揭示。由此,可以看到马克思对实践的阐释对实践范畴的发展具有归结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体论”作为对对象世界本真存在的追问,是人的超越性和自为性特质的表征,是哲学的本然使命和永恒课题。马克思哲学革命性变革的真实意蕴在于马克思并没有抛弃本体论,而是拯救和完善了本体论,改变本体论的历史形态,建构了实践本体论。“实践”范畴本身独具的特质使“实践本体论”的建构成为可能和现实化。马克思实践本体论的建构作为一种独特的本体论建构范式,克服了传统本体论的缺陷,显示了自身理论的优点和说服力。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最基本的范畴,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就在于它实现了哲学主题由“解释世界”到“改变世界”的转换,而改变世界的最终落脚点就是实践。马克思的这种实践观在当代意义视角下去审视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思维方式革命,人与人,人与自然,工业理性与价值理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范畴是马克思整个思想的逻辑起点。马克思将生产劳动界定为基本性的自由自觉性的实践活动,从而将自己的思想与传统的理性主义区别开来,并且在此基础上,与实证主义思潮与非理性主义思潮区别开来。通过对马克思哲学中实践范畴的辨析,可以把握到马克思哲学的基本特点,并在此基础之上,充分理解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如何能够更好地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现实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有一个逻辑演变过程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 ,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图景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 ,从不同的语境中对实践范畴作了不同的规定 ,总体来说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经历了一个由思想实践到人的实践再到社会物质实践的逻辑演变的历史过程。我们在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时 ,必须坚持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下进行的原则 ,一定要界定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实践范畴的具体的、历史的语境。理清这一逻辑的历史线索 ,无疑对我们更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被尊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奠基人的乔治·卢卡奇(George Lukacs),主张实践不是一个认识论的范畴,而是一个本体论的范畴,认为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就表明了马克思是把“实践”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和出发点的,从而认为“实践本体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新本体论。这种观点,尽管被国内一些学者所认同,但笔者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以前的近代哲学是立足于“市民社会”来理解实践的 ,马克思则揭示了实践的“革命的、现实批判活动”的本质 ,将其作为哲学的现实基础 ,实现了哲学的根本变革 ,说明哲学的可靠性不在于设定“不可怀疑”的逻辑起点、理论前提 ,而在于合理地理解现实实践。实践是辩证法的原型 ,“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与否定性的辩证法在精神实质上是一致的。实践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交互作用的过程 ,由于这两种关系的相互中介 ,实践的发展表现为异化和扬弃异化的辩证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海德格尔的“世界”范畴从存在论的角度对于人的生存背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在这一范畴的统引下,海德格尔哲学中对于“存在”、“器具”、“上手性”诸概念的阐发与马克思“人化自然”范畴下对于“人”、“工具”的分析有着相当大的相似性。从这两组范畴的比较中可以看出这两种思想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1.
对于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伦理学思想,在国内外存在不同的看法和争论,这些争论涉及到对马克思伦理学思想的认识和评价问题。深入《手稿》文本,围绕“异化”、“劳动异化”这些中心范畴剖析马克思论说的基本理论构架,在“道德异化”和“道德理想”的关系视域中,进一步思考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重要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哲学是人民的灵魂”,卡尔哲学的“灵魂”就是“实践人本自由主义”。“实践”是马克思理解世界历史和创意理想世界的出发点;“人本”即“以人为本”是马克思的哲学武器和服务现实的目的;“自由”或“自由王国”亦或“自由人联合体社会”则是马克思哲学的最高理想和恒久信仰。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世界理论是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具有非课题性、主观性、相对性、奠基性等特征。胡塞尔的“生活世界”,一方面,既是客观实在的世界;另一方面,又是主观先验的世界。“生活世界”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只是通向先验现象学的两条通道之一。马克思的实践哲学中最集中地体现着他的“生活世界”。虽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和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有很多相通之处.但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实际上已经包含和超越了胡塞尔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14.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关乎“实践”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是一种有着具体历史内容的人类社会活动。文章对“实践”一词进行了溯源,并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文本中的“实践”概念进行考察,梳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实践”概念的二重解读。  相似文献   

16.
孔伟 《教学与研究》2002,(10):78-80
20 0 2年 7月 15— 2 0日由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举办的“全国马克思哲学观学术研讨会”在长春举行 ,7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着“什么是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变革”及“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一、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所理解的哲学 ,即哲学观问题 ,不是哲学的一个问题 ,而是全部哲学中的根本问题 ,是决定如何理解和解释全部哲学问题的根本问题 ;思考这个问题的深度直接受制于对哲学观问题的讨论和对当代哲学的回应。有的学者认为 ,今天我们讨论马克思哲学观问题 ,是2 0多年来当代中国哲学改…  相似文献   

17.
实践的特性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这个问题自从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的著作予以重新解读以来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继承的中心问题.我国学术界也予以极大的关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现实起点都不是物质,而是人类的劳动实践.实践的特性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这不是一个形而上的问题.实践本身是直接的现实性的活动,它同时又具有强大的目的性;实践的特性完美的体现了它的桥梁和中介作用.马克思正是充分认识到实践的主体能动特征,并以此批判一切旧唯物主义的机械直观性.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人类历史本身.由此,我们可以明确马克思的哲学文本是建立在崭新的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为了区分以往的一切旧唯物主义,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成为新唯物主义或实践的唯物主义,行动着的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把实践纳入哲学并使之成为核心概念并非马克思的创造。马克思吸收前人有关实践的论述,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正式确立了实践范畴,并把实践作为自己哲学区别于其他唯物主义的根本特征。马克思从实践视角出发,考察了人之外的客体、人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认为新唯物主义哲学的任务不在于认识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因此,马克思哲学的目的是为现实的实践活动服务的。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20.
黑格尔历史哲学的逻辑起点和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逻辑起点都是对"历史"进行的前提预设.不同的"历史规律观"塑造了人们不同的"历史观".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表明,它的"历史本体观"不应该是黑格尔历史哲学的"理性规律观",而属于"实践规律观"."历史生成论"是基于"唯物辩证思维"所理解的唯物史观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人类追求自己目的 的活动过程的马克思唯物辩证思维的理解."历史决定论"是基于"知性思维"所理解的唯物主义意义上的"历史观",是对历史就是理性过程的黑格尔唯心辩证思维的扬弃."历史决定论"的局限性在于其遮蔽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意义."历史生成论"的合理性在于,它准确地界说了"历史"的本质是对"实践历史规律"的哲学表征,而不是试图抽象出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性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