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11册《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教材简析《哲学家的最后一课》是一篇哲理性文章,记叙了一位哲学家以“如何根除旷野里的杂草”为话题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揭示了只有用美德才能净化人们心灵的哲理。文章语言质朴,情节简单,富有悬念。设计理念鼓励学生多元解读,走进文本,构建活生生的课堂,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一个建设者。本文的最后一段点明了文章的主旨:用美德去占据人的心灵。文本本身蕴涵着丰富的信息,对此从本体论和认识论来讲,同一个人在不同时间会有不同的解读。所以针对文章留下的空白,可以让学生从各自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试题] 试以“两人的手紧紧地一握”做文章的最后一句,写一篇结构完整的记叙文。[题解] 这是一个内容逆推型作文题目。题目给了文章的最后一句,“两人的手紧紧地一握”,要求根据文章的最后一句进行合理逆推:1.人物:文题限定了文中至少要有两个人物,而这两个人物又必须是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相似文献   

4.
王雪梅 《成才之路》2009,(26):44-44
一、通过作品中人物的语言、神情、动作表现人物的心理 如都德的《最后一课》一文中的结尾部分,正当每个人的炽烈的爱国热情都凝聚在“最后一课”中,而这感人的情景又激动着每个人的内心的时候。教堂的钟声和普鲁士军队收操的号声。令人心碎的宣告了“最后一课”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都熟悉法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但是想不到的是,而今的法国并不像中国等国那样学习这篇课文,法国中学并没有都德的《最后一课》,甚至许多法国人也不知道都德是何人。而文中描述的被德国侵占的法国领土最初就属于德国而不是法国,当地居民本来就说德语而不是法语,甚至包括文中主人公小弗郎士或许都是如此。  相似文献   

6.
刘一 《教师博览》2010,(7):45-45
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法国作家阿尔方斯·都德的《最后一课》并不陌生,这篇作品因被收录到中学教材中而被人们熟知。不过法国中学教材并没有选入《最后一课》,只有很少法国人知道都德写有《最后一课》这篇文章.法国中学也没有要求学生学习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7.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是充满爱国情怀的一课,也是充满了对侵略者无比仇恨的一课。读着这样的文章,我们仿佛与作者一样,心里充满了爱国的情感。  相似文献   

8.
鲁迅先生的经典杂文《拿来主义》被各个版本的语文教材选录。而苏教版教材将其定位为高中必修教材的文章,把教学重点落实到思路结构上。课前单元提示要求学生在阅读时从文章结构人手,以作者的思路为切人点,论述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并分析解决问题的,而课后练习要求学生阅读时要理清作者思路,从整体上把握“拿来主义”的含义。可见,理顺文本是教学《拿来主义》的重中之重,下面笔者从语言视角切人,浅析如何激活个性化阅读。  相似文献   

9.
《现代教育技术》2017,(11):85-91
目前,国内外均在进行高等教育慕课学分转换的尝试,而马来西亚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从国家层面制定慕课学分转换政策的几个国家之一。文章首先介绍了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慕课学分转换情况。随后,文章通过详细论述,指出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慕课学分转换具有原则清晰、国家主导、注重质量、全面实行等特点,并探讨了其存在的不足。最后,文章就马来西亚的高等教育慕课学分转换对我国发展高等教育、构建慕课学分转换体系所带来的启示进行了分析。文章弥补了我国对国外慕课学分转换相关研究的空缺,深化了对国外慕课学分转换政策的认识,可为我国高校慕课学分转换的改进和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11.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  相似文献   

12.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  相似文献   

13.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14.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6,(67):102-103
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篮球运动教学的重要性,其次从课余篮球运动、篮球课教师结构、篮球课教学内容及篮球课教学场地等方面分析高职院校篮球运动的教学现状,最后探索高职院校篮球运动教学的发展策略,即学历与专业并重,提高篮球运动课程的教师水平;理论与实践并重,充实篮球运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数量与质量并重,完善篮球运动课程的教学场地。  相似文献   

16.
《秋魂》这篇文章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清新亲切、通俗易懂。同学们知道,并不是所有的文章都会给人这种感觉的,比如我们刚学过的《最后一课》就让人觉得沉重,《羚羊木雕》或许还有些压抑,而《散步》的题材虽然通俗,主题却显得有点深奥。是什么造成了它们的不同?大家一定想知道其巾的奥秘吧?今天就让我们来一次“探秘之旅”吧。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无补乎以下三种:一种是纯粹的文言注解课,注重文言词汇的注解.句子的翻译;一种是纯粹的阅读分析课,注重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行文思路.思想情感的讲解,分析;另一种则是对上述两种方式简单相加的复合课.先翻译.后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单元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计划教学备课的基本单位,单篇文章的教学是组成单元的部件,而一节节课却是构成单元的细胞,是具体实施教学的单位。因此,备课必须落实到每一节课。而单元是由不同类型的课组成的。不同的课的目的、功能、结构都不相同,因此必须下功夫备好每一节课。有条件的老师可读读《语文教育学》(江西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三节,会有利于备好课上好课。[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除审题、选材之外,讲究文章的结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篇比较完美的文章,往往给人层次清晰、结构严谨、一气呵成之感。文章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如总分式、空间顺序式、因果式、事情发展顺序式、并列式、概括式、交叉式等。我们写作时采用何种结构形式,要根据习作的内容而定。如,写《家乡的小河》可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先整体写家乡小河的美丽,再具体从小河的春夏秋冬情况来分述,最后照应文章开头,写出小河的美。这样写,给人的感觉,不但把家乡小河的美描绘得生动活泼,而且在文章结构上显得非常严谨。再如,有位同学写《游黄果树瀑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东盟合作的框架下,广西高校的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师肩负着培养具有较强写作能力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的重任。写作能力是衡量学生整体语言水平的重要标尺,而写作却是英语专业教学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中国一东盟合作框架下广西高校英语专业写作课教学的改革。文章讨论了新形势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特征,分析了当前高校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写作课教学改革的一些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