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京韵大鼓和西河大鼓有很多的相同之处.也有不同.研究它们的这些相同点和不同点,对于更好地促进这两种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曲艺艺术是一种综合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了诸多种类,如鼓曲、快慢板、相声滑稽、评书等。京韵大鼓与西河大鼓是鼓曲类曲艺艺术的两个分支,它们有共同的发展源头,即木板大鼓,但在唱词、唱腔、板式、伴奏、表演、创作等方面,都各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进入了"十四五"发展规划时期,衡水地区的文化建设也处于新时代背景下.尤其是对于民间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工作,更应该结合时代背景,做出新的部署和新的规划.衡水在自身的文化发展历程中,诞生了丰富多彩的民间音乐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传承价值.因而,在与时俱进的社会发展中,加强对衡水民间音乐的文化传承非常的关键.在本文的研究中,对衡水民间音乐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以运河架鼓、西河大鼓、"打花榜"等民间音乐形式的生存状况为切入点,从而总结了在新时代背景下衡水民间音乐的发展策略,以期推进衡水民间音乐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河洛大鼓的雅化艺术特征主要体现于艺术表演形式上的"优雅"、"悠闲",道白、唱词的"高雅"、"规范"。从发展的现实需要上看,当代河洛大鼓艺术的"生产"应具有多元的雅化发展取向,只有这样,才能消解河洛大鼓当下历史演变中所充满的悲喜双重的吊诡气息,才能使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文化事件,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冲击,一些靠口传心授和行为传承的文化遗产正不断地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因此保护与传承"非遗"是刻不容缓的。河洛大鼓于2006年5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文就河洛大鼓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前后有哪些变化对老艺人们进行访谈、调查,并对河洛大鼓走进中小学课堂进行实践探究,以河洛大鼓为例能看出,对"非遗"的研究与抢救有利于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为大运河流域最为经典的文化遗产之一,木板大鼓对于山东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其所具有的文化内涵,也受到了世界范围内容的赞扬。但在新的文化艺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对山东木板大鼓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冲击,人们也逐渐遗忘了这种独特的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7.
古代统治集团为了保护其阶级利益以及部落和国家的安全,边境地区与领导集团之间需要经常沟通信息,便采用了烽燧与大鼓,正所谓"烽可遥见,鼓可遥闻"。后来,随着生产、经济的发展,统治集团深感烽燧、大鼓已不能满足军事与战争的需要,便加以改进,出现了驿道。乌兰察布市境内既有烽燧,也有驿道。  相似文献   

8.
乐亭大鼓是我市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近两年,我校尝试开展地方曲艺特色教育,让乐亭大鼓走进了校园。这一举措不但有利于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方曲艺,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对学生艺术特长的培养也大有好处,可谓是素质教育与德育教育两全其美。一、"非物"进校园,传统艺术绽放生机2011年12月,我校"古韵新声"曲艺社团  相似文献   

9.
正东北大鼓是中国曲艺说唱种类之一,流行于中国的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的东北地区的说唱艺术。东北大鼓受到了东北地区民间音乐的陶染,在弦子书的基础之上,借鉴京韵大鼓、乐亭大鼓等相关姊妹艺术的成熟唱腔和艺术经验,经过不断的实践演出逐渐形成的具有北方特色的说唱曲种。从东北大鼓的产生至今,经历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沧桑岁月,在这漫长的年代中,东北大鼓经历了它的鼎盛与衰微,时代、背景、地域等等因素与东北大鼓的命运息息  相似文献   

10.
谈河洛大鼓的艺术风格与其文化生态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洛大鼓是洛阳唯一入选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传统音乐。在过去的一百年中,六代艺人将河洛大鼓从草创发展到成熟,并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形成并保存了河洛大鼓特有的地方艺术风格,编创积累了许多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作品。在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经受现代化、全球化冲击的今天,河洛大鼓借助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以复苏,同时新兴的文化旅游产业也拓宽了河洛大鼓艺人生存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洛阳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传统音乐文化资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河洛大鼓、白马寺佛教音乐等都是洛阳地区音乐历史的"活化石",深刻体现了洛阳地区的文化特点及人们的精神内涵,洛阳传统音乐走产业化发展道路,是洛阳提升城市文化品味、扩大城市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对传承和保护洛阳地区传统音乐文化起到一定的助力。  相似文献   

12.
<正>乡亲们:西河是我们澄城人的母亲河,是县城茨沟以北几个乡镇人畜饮用及农田灌溉的主要水源,是全县工农业发展用水来源,是全县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主要水源命脉。(简述西河对人们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可是前些年,由于人们忽视了对西河的保护,致使西河两岸成为中度水土流失区,土壤中的化肥、农药、大量有机物、盐类等随着地表径流流入西河,对西河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这严重地影响了人们的生产生活。(陈述不重视保护西河所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榆木大鼓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打击乐器,因其大如磨盘,也有"磨盘大鼓"之称.内蒙古喀喇沁旗的榆木大鼓鼓身采用多年生的榆木制作,鼓膜用的是当地的黄牛皮,具有不易损坏、经久耐用的特性.由于榆木是硬木且坚固耐用,故而制作成的鼓腔共鸣性好、鼓声纯正、声音远播.通过对喀喇沁旗榆鼓的制作工艺及其发展状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田野调查,以期使人们更加直观、深入地认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4.
卜子夏是孔子的著名弟子,《史记》记载:"孔子既没,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由于卜子夏在儒学上的巨大影响,子夏设教的魏世家西河地区究竟在哪里,很受国学家的关注。西河设教地,唐代有两处记载:一是山西汾州,一是陕西韩城,从而引发了后人的争论。清代疑古主义盛行,学术界陆续对汾阳说和韩城说提出质疑,进而否定,并提出了河南安阳说。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证的发现,有必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从历史地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一步翔实考证。考证发现《吕氏春秋》"子夏之晋"的记载,说明卜子夏西河设教处确在山西。而《史记魏世家》的史料能显示,卜子夏来晋之后早期在汾州一带活动,晚期失明之后迁往河津兼韩城一带定居,汾阳说和韩城说都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5.
苏轼《后杞菊赋》"庶几乎西河南阳之寿"一语,从来解者"南阳"不误,而"西河"则牵附"子夏退老于西河之上",其实大谬。苏轼崇信道家养身之说,多服食药饵以求祛病延年,其诗文中多见反映。"西河"乃用《神仙传》故事,与所谓"子夏退老"全不沾边。  相似文献   

16.
弗兰纳里.奥康纳是美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在她的作品中,她塑造了"丑陋"的男人众生相,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解构颠覆了与传统价值观背道而驰的男性形象,以此警醒男权文化偏执发展的最终结果是男性的性格与生活也严重扭曲。  相似文献   

17.
正没有标志性的海豚音,没有愈唱愈强的声线,也没有咄咄逼人的姿态,张靓颖的新专辑《第七感》,玩了一次反转游戏,变得时尚、灵动、飘逸。《第七感》不再是硬碰硬的唱功show了,她不再需要证明自己。她可以时尚,她可以性感,她可以风情万种,也可以耐人寻味。如同张靓颖说:"我相信了,也改变了。直到,第七感告诉我:ll's the time。"主打歌《我是我的》,简单、轻快,足以感染每  相似文献   

18.
正近几年多次去鼓楼幼儿园,每次都能听到崔利玲园长关于继承与发展的畅想。"活教育"是鼓楼幼儿园创办人、也是中国现代幼儿教育奠基者陈鹤琴先生的思想,作为鼓楼幼儿园第八任园长,发扬光大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是她的使命和责任,也是她向善、向前的性格必然的追求。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心向往之,而且带领她的团队通过单元课程的建构,探寻到践行"活教育"思想的有效路径。因而,走进"单元课程",我们自然会新奇地发现"活教育"思想在鼓幼是怎样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  相似文献   

19.
《辅导员》2011,(15):3
"强教必先强师。"在沈阳,有这样一位教育专家,她提出了"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是学校的战略任务",她是"全国十佳高中校长"、"沈阳市优秀校长"、"沈阳市优秀共产党员"各项殊荣的获得者,她成功践行着"幸福学生,成功教师,发展学校"的全新育人办学理念,她就是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关凤艳。  相似文献   

20.
以纵向时间为线索进行分析,研究安徽大鼓从兴起到繁盛再到衰落的历史和种种表现,分析得出结论:安徽大鼓分为生长期(光绪中叶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繁盛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创新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初)、低沉期(二十年代八十年代至今)四个历史时期,此发展阶段也是安徽曲艺整体发展历史的概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