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受制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我国法官继续教育最初是以学历教育为任务的;2001年以后开始服务于法官职业化的目标,向法官在岗继续教育转型。然而,由于法官来源大众化与法官职业化精英化相;中突、法官职业化的路径不清、继续教育体制缺乏活力等因素,我国法官继续教育的发展面临困境。要在困境中寻找出路,应当以解决以上问题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2.
法官职业化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一个突破性成果。法官职业化由法官职业的属性决定,是现代法治的必然要求,是国际社会通行的司法制度。实行法官职业化,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法理问题:注重法官的“法的精神”的培养和造就;实现法官知识背景的多元性和法官职业行为的独立性;合理配置审判资源,确保法官中立、超然地行使审判权。  相似文献   

3.
2002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加强法官职业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已出台,该《意见》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部署了我国未来法官职业化之路,意义可谓深远。而今,距该《意见》出台已十多年,伴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发布,"法治"、"司法改革"等被重新提起。如何具体推进法官的职业化,尽快提高法官素质,已成为我国司法制度改革中的关键。对比英美,他们深厚的法官职业化文化积淀和制度设计也许能给我们提供良好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实现司法的公正与效率,对法官提出了素质化和专业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顺应了现代社会对法官专业化、素质化的要求。法官职业化体现了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法官职业化与精英化是中国司法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法治对现代司法体制的必然要求。由于我国法官职业化建设起步较晚,并且诸如法官选任、职业道德规范以及与人民陪审制度的契合等问题依然是影响法官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所以我们需要借鉴西方的司法制度,充分挖掘本土资源来解决法官职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并完善相应制度。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的司法改革中,“法官职业化”这一目标的提出,蕴涵了法官不是被动反映纸面法律的保守力量,而是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力量而存在。对法官职业的功能和社会角色必须重新进行定位,从而引导“法官职业化”在观念层面上的变革。法官职业具有平衡社会利益冲突的整合功能、推动法律发展的变革功能、连接国家和社会的沟通功能;同时,法官职业必须坚持民间化、社会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司法改革如火如荼已到攻坚期,法官队伍建设是其重要的先行部分。高素质法官是现代法治国家的中坚力量,职业化的法官队伍是法治社会的建设者、维护者。目前,我国法官队伍亟待建设,存在着职业能力不足、职业保障不够、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因此,需要从任职、选任上建立职业化法官队伍,加强法官职业保障,着实提高法官职业素养,推进法官队伍的标准化、职业化,以促进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我国审判制度自产生以来,一直是行政和审判合一,审判从属于行政。法官非职业化现象严重,特别是法官管理的官僚化现象十分严重。20世纪以来,我国大力推行一系列司法改革,但囿于政治体制方面的原因,司法独立,特别是法官独立问题始终未能解决。因此,我国的司法改革要想达到公平公正的目标,不仅要从形式上保障司法独立,而且还应从实质上保障司法独立,特别是法官的独立。彻底摒弃法官的官僚化,还法官职业化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民法院的定位由阶级专政工具演化为现今的治理化工具,法官角色也实现了"大众化"到"专业化"再到"职业化"的转换。作为一种动态的连续发展,以法官来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这一角色定位的转型历史以及两大改革引发的制度惯性,旨在为当下中国司法场域中"法官职业化改革"提供一个"事件"发生的"关系"语境和历史背景,并为建构满足本土政治、社会与组织秩序的多元的合法性要求的司法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因复杂的地域环境、人文背景,致使社会发展不同步,造成了社会断裂。法官在断裂社会状态下形成了两种鲜明的阶层,即乡土法官和职业法官。乡土法官根植于乡风民俗浓厚地区,对我国基层社会法治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法官职业化改革不能搞“一刀切”,因地、因时地发挥乡土法官的作用,化解乡土法官与职业法官的冲突,重视其存在的现实夼值,扩大其话语权,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理论大体包括两种分析方法,其一是以沃勒斯坦的世界体系理论为代表,强调政治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其二是以亨廷顿、罗伯逊等为代表的文化主义价值取向。两者多自以其独特的认知视角、崭新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实践并检验着后现代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2.
体育裁判员培养及其社会"辐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师范学校具有培养体育裁判员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和相对专业化的师资力量.加强对师范生进行体育裁判员知识的教学和技能的训练,对落实全民健身计划,推动终身体育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辐射"效应.  相似文献   

13.
刑事审判中的法官认知偏差具有阶段差异性,主要分为事实认知偏差、法律认知偏差和社会认知偏差,存在于证据材料处理、证据证明力认证、案件事实认定和案件裁判四个阶段;隧道视野、印证证明、经验法则、锚定效应、选择性注意和投射效应是法官认知偏差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对法官认知偏差进行有效控制,可从法官自身修正、外部因素革除和程序制度...  相似文献   

14.
高等学校职称评审的科学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职称评审涉及高等学校教师的切身利益,直接影响高校教师积极性的发挥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高等学校的职称评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评审人员中专家学者少,操作过程不科学。实现高等学校职称评审的科学化,关键是行政权力要切合职称评审的内在要求,发挥专家学者的专业作用,同时要健全职称评审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推理法,对篮球裁判员的能力结构进行了分析与归纳,简述了培养普通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篮球裁判能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庸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法官是公平正义的化身。法官的司法水平是保证司法正义的前提和基础,该文从中庸思想对法官人格素质的影响和中庸思想对法官在司法判决中的方法论进行了研究,以商榷中庸思想对实现司法正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篮球裁判员是特殊的执法者,在复杂而细致的裁判工作中,需要有接受各种艰巨任务和承受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本文对心理受挫因素进行调研分析,旨在为篮球裁判员克服和消除心理挫折提供可靠的经验和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法官受贿的现状:形势不容乐观;不乏领导干部;窝案串案突出;犯罪黑数较大。法官受贿的原因:对法官的物质待遇不满;法官拥有可能滥用之权;对法官裁判的监督缺失;对法官受贿的惩处乏力;一些法官自身素质不高;一些法官存在侥幸心理;行贿法官者的拉拢腐蚀。法官受贿的对策:须提高法官的物质待遇;去除法官的行政化模式;加强对法官裁判的监督;增大法官受贿惩处力度;推行法官职业的精英化;健全法官廉政制度建设;堵塞法官受贿犯罪源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法院调解的优势日益得到重视和发挥,刑事调解在刑事自诉案件纠纷解决上的作用也日益得到体现。作为法院调解的一个重要主体,法官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是刑事调解程序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现代的刑事调解理念出发,法官在刑事调解中应充分尊重当事人意愿,实现作为见证者、中立者、权威者和监督者的作用,以保障刑事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及增强当事人和社会对刑事调解的信任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中国法官十杰的选评,昭示了法官与社区的关系,是亲密接触;学术界从司法权的特殊性出发,强调法官与社区,应保持距离.探究法官与社区亲密接触和保持距离的原由,正确平衡二者的关系,消解其矛盾,才能构建正确健康的法官社区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