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以内蒙古第十二届运动会跆拳道大级别男子甲组73KG、78KG、+78KG,女子甲组63KG、68KG、+68KG各三个级别24名运动员共17场比赛录像为研究对象,对大级别运动员横踢技术时机运用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反映了内蒙古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掌握、使用横踢技术的情况,从而为内蒙古大级别跆拳道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理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运用录像分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11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天津队男女各15名运动员击头技术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通过跆拳道比赛中击头技术运用的特点和存在问题的研究,为跆拳道击头技术的训练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17年13届全运会跆拳道项目女子比赛进行录像统计,分析当下跆拳道女子运动员技术运用特征.旨在为竞技跆拳道运动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结果显示:在新规则的背景下跆拳道女子运动员进攻战术运用较多,其中高位横踢、下劈技术成为比赛胜负的关键,转身动作成为中小级别击头技术的增长点,但女子大级别在高位技术和高难度动作的运用和得分率有待于提高.  相似文献   

4.
以2009年第19届丹麦哥本哈根跆拳道世锦赛的男子58kg、68kg、80kg以及80kg以上级4个级别参加半决赛、决赛的1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录像,对其在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与效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究世界优秀跆拳道运动员比赛中技战术运用特征与规律,为今后我国跆拳道的训练与比赛提供理论依据与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方法对2009年世界跆拳道锦标赛男、女前四名运动员的6场比赛进行了统计分析,主要分析跆拳道运动中前腿下劈技术在比赛中的运用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男、女运动员运用跆拳道技术的频率高低依次为:后退横踢、前腿上步横踢、前腿下劈、双飞、后踢技术;前腿下劈的得分率最高,男子为50%,女子为62.5%,女子在该项技术的得分率上明显高于男子;前腿下劈在比赛中攻击的距离长而灵活,无论是在主动进攻、反击、迎击等战术运用的过程中都具有较强的杀伤力。  相似文献   

6.
跆拳道是一项对抗性很强的运动项目,不仅是运动员身体技术的较量,更是智与谋的比拼。本文通过对18名跆拳道运动员观看跆拳道比赛视频所得的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跆拳道运动员的运动级别、训练时间、比赛经历及正确判断真假动作视频的全部数目、真正数目、假正数目、总体得分之间存在的关系,以期为广大跆拳道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2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中,通过对参加本次比赛的男女13个级别、168名运动员(本年度锦标赛获取前12名的运动员参加本次冠军赛)84场比赛技术使用与犯规扣分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和技术分析。  相似文献   

8.
1996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调研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1996年“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有关资料与现场技术统计,对262场比赛中各级别一般运动员与冠亚军决赛胜负双方比分进行分析,从得分与比分差值得知,我国男子水平高于女子,各级别中男子83kg、64kg、58kg级,女子47kg、55kg、60kg级水平较高。对79场运动员各种类型技术使用情况与对应技术得分率进行统计比较分析,说明我国运动员技术掌握尚欠全面,与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今后应重视基本技术的全面训练,以尽快提高我国跆拳道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运动生物力学为主要研究手段,利用影像技术对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下跆拳道后腿横踢技术进行了生物力学分析。研究认为:上肢对跆拳道整个横踢技术动作的运用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有手和束手两种情况相比,束手横踢由于没有上肢的协调配合,技术的动作时间延长了;击打阶段横踢的速度、力量等也都相应有所减慢。文章最后指出,我国跆拳道运动员今后应注意上肢及躯干爆发力的训练,从而带动下肢的运动。使下肢获得更大的动作速度和更好的击打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DaeDo电子护具对男子竞技跆拳道比赛技战术特点的影响,以参加201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58kg级共44场比赛的4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竞技跆拳道比赛男子运动员的技战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三个回合中,技术运用次数逐渐增加,第一回合技术运用成功率最高,第三回合技术得分最多;下劈是得分最多的技术,占技术总得分的41.0%,横踢是运用最多的技术,使用率达44.9%;击头得分占总得分的61.2%,明显高于躯干得分,下劈是击头次数和得分最多的技术;各战术运用中,直接进攻、直接反击的使用率和得分率较高,而防守反击、攻防转换的使用率和得分率偏低,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1.
张航 《少年体育训练》2013,(2):60-61,59
横踢又被称作是抡踢,是跆拳道所有技术当中最为基本的一种腿法,横踢是跆拳道比赛中运用率较高的动作之一,也是运动员得分的主要技术,具有较强攻击性和猛然性。可在进攻和反击战术中击打对手除去背部脊柱垂直部分的躯干部以及抛去后脑的面部得分。我国男子与女子运动员横踢技术较为熟练,但在衍生技术上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本文通过对2011年跆拳道世界锦标赛中国男子与女子分别2个级别,一共4场比赛的录像中我国运动员对横踢技术运用的情况进行分析统计,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横踢技术在比赛中击打的情况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数理统计、专家访谈、比较分析等方法对参加2011年全国拳击锦标赛10个级别的冠军运动员和10名一级运动员的一般和专项灵敏素质进行为期6周冬训,并对6项技战术指标进行冬训前、后对比测试分析,结果发现,经过灵敏素质的专项训练,健将级和一级运动员的一般灵敏性和专项灵敏性具有显著提高;大级别运动员灵敏性的提高强于小级别运动员;灵敏素质的增强促使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增多;一级运动员技战术的运用次数高于健将级运动员,大级别运动员的技战术运用次数高于小级别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灵敏素质训练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优秀男子跆拳道运动员身体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本文对1997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男子各级别前4名运动员(共30名)的身体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运动员体脂%为10.23%,去脂体重、去脂体重/体重、去脂体重/身高等值均随比赛名次的升高而增加,同时,去脂体重与比赛名次高度相关(r=0.951,P<0.05);运动员的体脂%和去脂体重均随级别的增加而升高,尤其是大级别运动员的体脂%较高,与小级别运动员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与国内同项群如拳击、柔道、摔跤等项目优秀运动员相比,其体脂%最低(10.23%),去脂体重/体重比值最高(89.63)。  相似文献   

14.
’96万基杯中国跆拳道锦标赛于1996年5月17日至19日在浙江金华市举行。这是我国第1次全国性正式比赛,共有33个单位278名运动员参加,男女分设8个级别,总比赛场次262场。对有关资料及现场技术统计分析发现,各级别比赛胜负双方每场平均比分为2.41:0.47,每场比赛最高得分平均为4~6分,与国际比赛相比比分较为接近。说明我国运动员在场上得分意识已逐渐增强,有些级别已与国际比赛基本相同。除男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尽管2000年奥运会上我国女选手陈中获得一枚金牌,2004年奥运会上我国女子选手陈中和罗薇为我国获得第二枚和第三枚金牌,但是我们对跆拳道技术概念、原理的理解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阶段,缺乏对各项技术动作的定量分析,这不利于我们对各项技术的理解和训练方法的选用。笔者认为我国和韩国同属亚洲国家,在身材、生理、和生化指标上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但在基本技术上我国选手显得技术粗糙,基本功不扎实,技术运用单一,没有变化。女子运动员在某些级别上已达到世界水平,可是男子与世界水平的差距甚大。为了尽快赶上世界竞技水平的高速发展,本文以我国优秀跆拳道运动员后横踢技术为突破口,力图通过深入研究我国高水平跆拳道运动员的技术特点及差别,确立正确的后横踢技术概念,对跆拳道技术原理和规律有着更深入的理解,进而改善我国竞技跆拳道水平落后的现状。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精度多频率生物阻抗分析技术和40s Wingate实验,对中北大学20名男跆拳道运动员进行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的测试,通过分析身体成分和无氧代谢的内在联系,探寻某些潜在的特征联系。研究发现:中北大学跆拳道一级运动员与二级运动员相比身高、体重、身体质量指数、上肢、躯干肌肉量无显著性差异,但体脂、体脂肪率明显比二级运动员要低,去脂体重、最大、小功率、平均功率、下肢的肌肉量及总肌肉量明显比二级运动员要高。跆拳道运动员身高、上肢及躯干肌肉量与无氧功率无显著相关性,但是体重、去脂体重、下肢肌肉量及总肌肉量与无氧功率呈高度相关性,体脂肪率、体脂肪量与无氧功率呈显著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跆拳道于1988年汉城奥运会首次亮相,2000年悉尼奥运会正式成为奥运项目至今已经经历了4届奥运会。跆拳道也从裁判主观打分步入了电子护具时代。2008年无缘奥运的电子护具,也将在2012年正式进入奥运赛场。本文将参考2012年全国跆拳道冠军赛中男子58KG、68KG、80KG三个奥运会体重级别的半决赛及决赛,共9场比赛的12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使用DaeDo电子护具的我国男子跆拳道奥运级别运动员技战术特点,为跆拳道技战术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全国男子武术散打锦标赛(团体赛)11个级别前8强的88名运动员的防守技术运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我国男子高水平武术散打运动员防守技术体系的主体结构特点及防守技术发展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9.
通过2003年和2004年全国男子散打锦标赛不同级别前16强运动员的组合技术运用情况的统计和对比分析,探索实施新规则对运动员组合技术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实施新规则对各击数组合运用率的影响不大,但平均每局运用次数上升,说明新规则增进了比赛的激烈程度,有利于提高竞技性和观赏性;大级别运动员2击组合运用率提高4.8%,3击和4击及4击以上组合运用率均呈下降趋势,表明2击组合是大级别运动员比赛的制胜法宝,但有技战术单一化的趋势;中、小级别运动员均出现2击组合运用率下降,其他击数组合运用率上升趋势,显示出新规则有利于引导中、小级别运动员组合技术向着多元化、多击次方向发展;实施新规则对运动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建议加强运动员专项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针对性训练.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录像观察、数理统计及专家咨询等方法对2005第十届全国运动会武术散打比赛、2006年冠军赛、2007年冠军赛各级别进入前四名运动员的比赛实况进行录像分析,并作数理统计,统计、研究三次比赛在拳、腿、摔、组合动作方面的运用状况,分析我国女子散打技术发展的趋势,旨在为女子散打技术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