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英国开放大学"开放学习"项目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开放大学一直是国际远程教育界的开拓者和典范,目前又在全球开放教育资源运动中后来居上,成功开展了“开放学习“(OpenLearn)项目.本文首先介绍了“开放学习“项目的背景和目标、项目实施现状,然后概括了该项目在学习资源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工具与学习支持服务,以及开放理念与举措等三方面的特点,最后,还对“开放学习“项目进行了总体分析和评价,并提出了对我国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开放和共享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并分析了英国开放大学面向全球的OpenLearn项目在LabSpace开放学习平台中的三种以远程学习过程需要为本的学习工具:MSG、FlashMeeting和Compendium,并围绕这些工具对学习者远程学习开展中的作用和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我国远程教育教学中如何根据学习者的需要提供学习工具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开放学习的典范——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介绍了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的起源、理念和特色,重点分析其共建共享机制、评价机制以及互动机制,进而为我国精品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对开放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需求,开放教育资源项目在世界各地得以实施。其中欧洲的远程教育机构组织也发起了开放教育资源三大项目,即英国开放大学的开放学习项目(OpenLearn)、荷兰开放大学的开放教育资源项目(OpenER)和欧洲远程教育大学协会的服务于自主学习的多语言开放资源计划(MORIL)。本文在介绍开放教育资源的基本含义和属性后,从项目简介、项目特点和实施等方面分别对这三个开放教育项目进行了评述,最后概况总结了这些项目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英国开放大学是目前世界上惟一一所以远程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的研究型大学。OpenLearn项目的开展,更好地体现了开放大学在网络教学上的实力和经验。  相似文献   

6.
质量是开放教育资源的生命线,针对目前开放教育资源项目过度重视发展规模而忽视质量保证的问题,该文以英国开放大学OpenLearn项目为研究对象,从资源建设过程的质量控制、学习者参与资源建设、更新和质量监控、内部审查评估和外部监督体系三方面探讨了英国开放学习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英国开放学习项目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构建我国国家精品开放课程质量保证体系的启示在于:建立精品开放课程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完善课程发布流程与反馈机制、建立一套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审体系、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建立适合精品开放课程发展的版权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看,现代远程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开放的、整体性的生态系统。基于此,文章分析了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及其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远程教育生态系统失衡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以生态观为核心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8.
针对开放教育的特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开放英语I的学习策略分析,探讨了开放教育学生在英语学习素质上的自我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在数智技术赋能下,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正在经历持久性、动态性的演变。然而,关于其最终将演变成何种形态,目前仍存在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本研究从技能本位的学习范式视角出发,探讨了开放教育在数智技术赋能下的革新过程,从目的观、教学观、学习观、空间观、评价观五个方面阐述了数智时代的开放教育观并构建了一个开放教育生态系统框架,涵盖开放学习文化、开放教育资源、开放教学法、开放学习法、开放学习空间、技能本位的开放评估机制等,旨在为开放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理论架构,支撑转型中的决策与实践,并呼吁开放教育走向“再开放”。  相似文献   

10.
针对开放教育的特点,提出了自主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对开放英语Ⅰ的学习策略分析,探讨了开放教育学生在英语学习素质上的自我完善,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开放教育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In 2013, the Open University (OU) in the UK launched a large-scale survey of users of its OpenLearn platform for open educational resources. The survey results revealed that OpenLearn is functioning as a showcase and a taster for the OU, thereby offering informal learners a bridge to formal education. In 2014 and 2015, the OpenLearn survey was repeated. This paper reports a comparison of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s, highlighting considerable changes in learner characteristics, priorities and motivations over a 3-year period. The data also reveal a substanti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learners identifying study performance-related benefits resulting from OpenLearn use and, in addition, that educators reveal increasingly positive changes in their approach to teaching. This paper outlines some of the ways in which the OU is responding to the data and discusses how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platform could better meet institutional and learner needs.  相似文献   

12.
Linked Data increases the value of an organisation's data over the web by introducing explicit and machine processable links at the data level. We have adopted this new stream of data representation to produce and expose existing data within The Open University (OU) as Linked Data. We present in this paper our approach for producing the data, based on well-defined workflows at the organisation as well as the technical levels. We also discuss the data already available to consume, and show the potential improvements that Linked Data brings by presenting three applications: (1) the OU Expert Search system for finding experts at the OU based on a specified topic of interest, (2) the Social Study application to identify potential courses for students based on their Facebook profile information, and (3) the Linked OpenLearn application that helps students identify related media and courses to OpenLearn units at the OU. Before concluding the paper, we show the potential benefits and an approach towards interlinking data beyond The Open University with other universities, using a common categorisation scheme.  相似文献   

13.
希望用少而全面的指标,构建一套让社区居民了解其所处社区生态建设情况的指标体系。在借鉴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苏州的实际,从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人居、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五方面构建了苏州市生态社区指标体系。具体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确定了权重,并参照相关标准给出指标的参考值。根据该指标体系,评价了苏州市沧浪社区的生态建设水平。结果表明,苏州市沧浪社区生态建设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系统论原理建立徐闻县海岸带生态承载力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价其生态承载力现状,评价指标权重利用信息熵方法计算,指标权重赋值具有客观性和合理性。评价结果表明:徐闻县海岸带生态承载力为0.17,正处于可载区间的下限,并且发展趋势平缓,可载能力仍有充足空间。如果生态调控措施进一步完善,其生态承载能力将更大。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脱胎于自然生态系统,但始终寄生于自然生态系统,人类是在自然生态系统中构造出自身的文化。文化是人类求及生存、发展、延续的人为信息系统。不同人群在应对不同的生态系统中,形成了与之对应的千差万别的文化事实,由此构成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这一过程中,人类依靠自身的文化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但人类在以"文化规则"来摆脱其自然属性的同时,由对人类对自然系统的偏离实现了回归。在这种往复的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中,就形成了不同文化下(特定民族或族群)的本土性生态知识体系。可以说,本土性生态知识,就是不同文化下的族群在应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偏离"与"回归"过程积累的认知结果。  相似文献   

16.
从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结构、社会生态系统循环、社会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社会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社会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与生态平衡五方面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生态系统的基本运行模式,为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从静态研究向动态研究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生态批评的美学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1978年"生态批评"被正式提出之时,生态批评家就呼吁要构建出一个生态诗学体系和生态美学体系。生态批评不仅在思想意识方面有自己的特性,而且在审美和艺术表现评判方面也有独特的、与其他批评不同的标准。形成这种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标准的主要原因,是生态批评以生态整体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本文试图阐述生态审美与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审美的主要差异,并提出生态批评的三个主要的美学原则。从审美目的来看,生态审美的第一原则是自然性原则;从审美视域来看,生态审美的第二原则是整体性原则;从审美方法来看,生态审美的第三原则是交融性原则。  相似文献   

18.
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经济价值巨大,但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根本原因在于生态法律制度建设的缺位。当前迫切需要将生态文明理念引入生态法律制度建设之中,以生态文明观为指导,实现寒地黑土法律的生态化。法治以其公平正义等功能价值成为生态建设的不二选择。目前,应从立法精神上,以宏观立法层面和中观或微观层面来为建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提供建议,重点研究包含生态责任追究制度和生态公益诉讼制度的寒地黑土区域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