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世界史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通过对江西省世界史学科现状的探讨能够对未来世界史学科在江西的发展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世界史学科升级为一级学科,通过对江西省世界史学科现状的探讨能够对未来世界史学科在江西的发展起到鉴往知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于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高校三个世界史"一流学科"建设单位之一(其他两个兄弟单位是北京大学和东北师范大学的世界史学科)。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与历史系同步发展,承担着包括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在内的主要教学任务,自1923年建系之初到今天,世界史学系的发展奠定了世界史学科整体发展的基础。根据历史系老主任魏宏运先生编订的《魏宏运年谱》,  相似文献   

4.
世界史学科在近现代中国史学的发展中,经历了在称谓上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这种转变以1952年院系调整为划分点,其背后更伴随着相关学科建制的变化,是外因与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称谓变化,及隐含其中的中国学者对世界史学科的不同认识,既反映了中国的世界史学科建设的发展历程,也说明了近现代中国史学不断走向世界的学术视野。考察从"西洋史"到"世界史"的转变过程,对理解世界史学科的产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建设当今的世界史学科体系也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为目前国内高校仅设的两个"双一流"建设学科之一,世界史学科能够取得如此佳绩,其基础是世界地区国别史。世界地区国别史长期以来是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的明显特色,1981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授予点,成为国内高校世界史学科最早的博士点之一。在1987年国家教委首批设立的国家重点学科中,南开大学世界地区国别史名列其中。此后,南开大学世界史学科几乎囊括了教育部在高校设置的各类资助名头,包括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走向世界的今天,世界史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但在目前的学科设置中,世界史只是历史学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与世界史学科丰厚的内容极不相称,也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不相称.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对世界史的教育非常重视,这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所必需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2011年学科目录调整后,世界史上升为历史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其升格经历了漫漫长路。升格后有利于人们进一步了解世界,会促进世界史学科研究的深入和全面发展,世界史学科的老师和学生将大有作为。同时,世界史学界在顶层设计、专业期刊建设、二级学科划分、院系教研室调整、师资力量和学生就业等方面面临着亟待解决的问题。两年来,为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世界史学界召开多次会议,组织多次笔谈,就世界史学科建设等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8.
<正>上海大学世界史学科现有历史学本科、世界史一级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以及世界史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同时自主增设有"全球学"交叉学科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面向国际留学生的"全球学研究""中国学研究""国际关系与外交"全英文硕士、博士项目,世界史学科是学校重点建设的学科。2012年入选上海市一流学科(B类),2015年入选上海市高原学科(Ⅰ类)本学科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11月24日,中国世界史学科发展研讨暨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成立大会,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举行。此次会议旨在总结中国世界史学科改革开放后40年来的辉煌成就,推动世界史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来自全国世界史一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和研究单位的50余位学者参加本次会议。华东师范大学世界历史研究院执行院长沐涛教授主持开幕式,校党委副书记曹友谊教授致欢迎辞。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专职副主席解超教授,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原所长于沛研究员,国务院学科  相似文献   

10.
现有的历史学的八个二级学科其畸轻畸重的问题明显。其中,纯粹的中国史有五个,加上其它二级学科中中国史的份额,总计占了六个。而纯粹的世界史只有一个,加上其它二级学科中所含世界史的份额总计也只有两个。但世界史研究的地区(陆地)面积是中国史所研究的地区面积的15倍,世界史研究的人口是中国史所研究的人口的四倍,世界史研究的海洋面积是中国史所研究的海洋面积的120倍。解决的办法是:设中国历史学、外国历史学、考古—博物馆学三个一级学科,这是最好的方案;或历史学下面只设四个二级学科: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考古博物馆学。  相似文献   

11.
共产主义不是一个应然的理念世界,而是一项不断完成的世界历史性事业。而世界历史的产生和发展条件是"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世界交往的普遍发展"。世界历史的进程本质其实就是人的解放过程。人的解放不仅要扬弃私有制和分工,还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才能实现自由和全面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历史性普遍经验的个人。  相似文献   

12.
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发展的背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教育和专才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模式,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原有单一的专才教育模式面临新的挑战,我国通才教育的回归与发展有其深刻的国际背景、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当代通才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培养目标模式,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而不断发展,既没有完全否定专才教育,又在传统的通才教育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诗学》①中指出,由于历史现象中因果关系的混乱,常见的历史无法记载一个完整的行动,而悲剧作家可以虚构出一个有明确起始、中段和结尾的行动,反映可能或必然的原则,因此,悲剧比历史更具哲理也更有价值。波利比乌斯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采取既批判又继承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所处的时代具有历史的必然趋势,因而他可以写作一部有始有终、内部因果关系明确的"普世史"②。同时,波利比乌斯指出史家不应像悲剧作家那样虚构情节,而要如实记录史事。不过,身处某种文化和学术传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而不自知,这是常有的事。波利比乌斯主张避免悲剧的"虚构"手法,可在写作"普世史"时仍然使用了与悲剧相同的虚构手法,就是这种情况。不过尽管如此,他还是坚定地认为,还原现实且追求必然性的"普世史"比"摹仿"现实且追求可能性或必然性的"悲剧"更加高级,这就是他的"普世史"中所蕴含的真实观。  相似文献   

14.
论儒教伦理的缺陷及其与儒教天道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儒教对天的崇拜的剖析,证明这个“天”是一种有抽象的绝对普遍性的自然实体,这种崇拜建立起一种普遍的道德意识,不是能为在血缘家族关系之外的社会领域建立超自然超血缘的普遍伦理,而是只能勉强建立一种不纯粹的父系血缘等级伦理,故春秋时汉民族的理智觉醒必然使其丧失真理性,战国后中国两千年的历史轮回缘由即在于此。  相似文献   

15.
当前,文学史研究种类繁多,著述甚丰。纵观文学史研究现状,流弊甚多。文学史是研究文学生成、发展规律的学科,它是重现人类情感发展变化的事实,揭示其具有普遍有效性和客观必然性的内部规律。文学史研究应遵循以下两个基本原则:一,还原历史;二,主客交融。  相似文献   

16.
近代著名学者梁启超和钱穆,都对史学理论尤其是专门史的理论和方法,作过深入系统的研究,分别在20世纪20-30年代和60年代著有《中国历史研究法》,成为上世纪中前期我国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的重要成果。在论述专门史的研究时,他们都借鉴和扬弃我国传统史学理论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历史文化观,从部分与全部、特殊与一般,以及从专门史与普通史关系的角度来诠释专门史,从而形成富有时代气息和个性特点的专门史观。而二者的专门史观又有一定的差异,梁启超把历史分为专门史和普遍史,不只是表明历史的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认为专门史是与普遍史或文化史相对应的,是明了全部历史的基础;钱穆则强调从文化、通史的角度研究专史,又由专史而通史,以见历史大体。总之,梁启超突出传统的史体和史法的继承,钱穆侧重文化和哲学的追寻,这是他们的专门史观区别较大的地方。  相似文献   

17.
八十年来,党在坚持和体现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忠实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上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沉痛教训。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八十年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概括,新总结。  相似文献   

18.
墨子生活时代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个人生活经历为其"刑赏"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墨子"刑赏"思想以独特的自然观、国家观和人生观为理论基础,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具体实施原则,并且体系完整。"刑赏"思想倡导"非命"、宣扬"天志"、追求"非攻"、推崇"兼爱"、致力于"兼相爱,交相利"理想国家和社会秩序的建立,是一种理想的社会控制思想。它产生于背景复杂的时代,其中某些领先于时代的思想因子对我国当代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为我们观察人类造物活动提供了可靠的实证资料。就设计史研究而言,考古学所提供的实证资料,不一定具有普遍的意义,考古史料只能作为其中的一个证据。设计的原生状态是极为鲜活灵动的,故设计的历史性研究应重视多重证据。当前,设计史的撰述还存在诸多缺憾。用造物设计原生态式的把握方式扩展设计史视野,寻找多重证据,进行设计原生态研究,使设计史框架内容体现出相应的宽度和深度,是设计史研究的一个意义重大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八十多年的历史,实际上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回顾和考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总结其中所包含的经验教训,对于在新世纪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开拓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境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