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中心论点谈————四川/刘建华《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是从毛主席的《论人民民主专政》里节选出来作为自读课文的。原著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首段(引论)“顺便提一下人类进步的远景问题。”为后面的三部分论证张目。第二...  相似文献   

2.
王卫同学问:“《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文的生动性是怎样体现出来的?”的确,生动形象的语言似乎是文学作品的专利,作为议论文,它的语言需要的严密性,滴水水漏。其实不尽然,一些大家的议论文的语言就是严密性和生动性的结合性,二者之间关系是融合的,而不是排斥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文生动性是从那些方面展示出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初中语教材中,有一篇课的标题为:《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对这个题目的短语类型的分析,往往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认为它是主谓短语,另一种则认为它是偏正短语。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以来,中国人追求中国梦,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梦阶段的追梦,当时社会上现存的阶级力量均纷纷登上历史的舞台,以自己的利益为起点,寻求中国的出路,追逐中国梦,但都以失败告终;二是析梦阶段的追梦,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走向了历史的前台,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代表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结合中国国情科学分析中国梦,找到了一条拯救中国的正确道路即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奋力追梦,彻底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完成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三是园梦阶段的追梦,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人民进入了园中国梦的追梦阶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坚定地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并通过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逐步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道路上阔步前进.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年,以林乐知、李提摩太等为代表的晚清来华新教传教士通过书籍和报刊不断阐述教育兴国思想。当时正在向西方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中国人受到了西教士关于教育兴国思想的启发,产生了教育救国、教育改革思想。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不可能单纯依靠教育实现救国目标。但对推动包括中国教育改革在内的早期现代化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话剧是在外国戏剧的影响下形成的。它的演变过程经历了早期话剧和现代话剧两个发展阶段,本文仅就中国早期话剧,即“五四”前的中国话剧的概貌作一粗略的追述与评说。 三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加紧瓜分中国,中国社会矛盾更加激化,清朝政府摇摇欲坠。当时,爱国的知识分子为了寻求救国真理,纷纷向先进国家学习。他们不但学习先行国家的科学技术,也学习他们进步的文化艺术,来启迪民智,进行社会教育,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我国的早期话剧就是在学习了外国先进的戏剧艺术之后产生的。  相似文献   

7.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以前我们学过毛主席的《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一文,初步了解了政论文,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毛主席的《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一文,以加深对政论文特点的了解和认识。 二、问题讨论 问题①:全文可分几部分? 明确: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段):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的武器的问题。 第二部分(2—5段):具体分析寻找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的道路,也即中国人民为什么要走俄国人的道路。 第三部分(6段):解决问题。最后得出中国要建立经过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8.
上个世纪初,中国有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为报效国家,纷纷走出国门,寻求救国道路。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国以后,都坚信“教育救国”,认为“中国的出路在教育”,陶行知就是其中的一个杰出代表。陶行知1891—1946,安徽歙县人,早年从事平民教育,为农民创办乡村学校,普及教育。继而从事国难教育,战时教育,接着又进行民主教育,为中国教育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毛泽东称陶行知先生为我国20世纪“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我要使全中国人都受到教育”陶行知小时候家境贫寒,同乡蒙童馆塾师方庶咸见他聪明好学,天资超群,便免费为其开蒙授课。后来因家庭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9.
很多同学在阅读课文或其它文章时,因为没有掌握住阅读的技巧,只是大众化的例览,因而达不到最佳的阅读效果、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中,我们只要抓住文章之“眼”,也就等于给自己打开了一扇阅读的窗日。不妨,我们就试着抓住“四眼”读文章。一、抓住“图眼”。文章的题目,不是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就是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揭示文章主旨的题目有不少,如记叙文:(这不是一颗流星)、(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同志的信任)等;议论文:(纪念白求恩)、(俭以养德)、(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等,概括…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虽是《论人民民主专政》的节选,但充分体现出议论文逻辑严密、分析深刻的特点。论述时比喻、比拟等辞格的成功运用又使文章县有引人一读的形象色彩。文章的逻辑表现在一严谨的结构方式文章6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典型地体现出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方式。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简要提出文章要论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得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武器;第二部分(2—5自然段)全面回顾中国人  相似文献   

11.
国强民富,天下大治,这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许多有志之士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提出“科学救国”、“民主救国”、“实业救国”一类主张,并为之奋斗献身,但都没有成功。究其原因,是对中国的问题缺乏缜密地深入地研究,没有找到病根去根治她。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位一体的统治,是造成国弱民穷的根沅。不推倒这三座大山,单靠科学、民主和实业,那是救不了中国的。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唤醒了中国人民,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中国共产党的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美国新教在华传教事业的考察仅限于1830年至20世纪初期辛亥革命以前,尤其侧重于19世纪后半期中国近代化运动的活跃时期。这是因为:第一,辛亥革命前后,中国与西方的直接联系加强,开始主动向西方寻求救国真理,大批留学生回国,日本成为中国主要效仿对象。因此西方传教士作为传播西方近代文化主要载体的作用逐渐丧失;第二,20世纪初期,日益兴起的中国民  相似文献   

13.
应用型本科工程教育的定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工业救国”和“教育救国”的愿望,中国近代高等工程教育从创始阶段就形成了以培养实用(或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宗旨的基本特征。经过一个世纪的不  相似文献   

14.
如同世界教育一样,中国教育的“社会本位论”崛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并主导了整个20世纪,在其具体形态上,它表现为由“教育救国”向“科教兴国”的转变,它以文化民族向政治民族的转型及生产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剖析了“‘教育救国”论的主观妄及“科教兴国”论的客观合理,宏观地展示了这一嬗变的进程,从理论上对这一嬗变给予了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15.
蔡元培先生是著名的民主主义革命家、教育家,是“现代中国知识界的卓越前驱”。本文拟就他的师范教育思想作一粗浅的探讨。蔡元培先生是一位由晚清翰林转向革命的民主主义者。他目睹帝国主义的大炮轰开了中国的门户,晚清腐朽的政治,萧条的经济,落后的文化使中国成了列强的肆虐之地。严酷的现实唤醒蔡元培先生寻求振兴民族之道。他在长期的探索之中,选择了“教育救国”的道路。他认为“改造社会,必先改造教育”,振兴民族,必先发展民族的教育,通过教育发展民族“自强的能力”,养成民族的“健全人格”,培养人民“独立不惧之精神”。他说:“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  相似文献   

16.
孙起孟生于20世纪初叶.当时的中国内忧外困,人民的生活濒于绝境.许多仁人志士,在苦难中多方寻求富国强民之路,"教育救国"、"职教救国"的思潮风起云涌.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时期,孙起孟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代.  相似文献   

17.
[单元课文]《中国人民寻求救国真理的道路》《治学的秘诀》《求知如采金》《工作的大小》滤样丢掉学生腔》(以下比较时均以篇首字代之)[知识点比较]1.文题比较。《中》《治》《工》的语言形式均为偏正式短语,而《求》以打比方的形式出现,《怎》的文题则是一个疑问句?..  相似文献   

18.
评晏阳初“平教派”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晏阳初倡导的平教运动是五四运动后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企图用“教育救国”方式来探求救国真理的一种尝试,是资产阶级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延续。从中国革命发展的阶段来看,平教派的理论与实践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但在一定程度上却冲击了中国传统的封建文化,打破了统治阶层和上层社会对文化教育的垄断。但同时,他们对当时的社会感到不满,又害怕激烈的阶级斗争,企图在不流血的前提下通过教育改良来拯救中国,在客观上为反动统治者用它来对抗革命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19.
以1976年为界,20世纪60年的中国文论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中国文论中绝对主义占据主导地位,第二阶段走上相对主义道路.绝对主义强调单维与绝对,否认真理的相对性.相对主义特别是极端相对主义夸大事物与认识的相对性,模糊事物界限,否定客观的是非标准.两者对于中国文论的发展都是不利的.中国文论应走多元主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一)追求寻求这两个词都是动词。它们都可表示想办法得到什么的意思,但有差别。第一,两个词的意义的着重方面不同。“追求”有确定的目标,指认准了某个对象,竭力争取得到它.例如:①中国的先进分子和志士仁人,为了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曾经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