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光飞 《教师》2010,(2):70-7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领域。但因其没有明确可操作的作文教学内容,往往出现“没法教”局面,一般人似乎也“不敢教”“不会教”。作文教学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问题,缓慢滞重,见效甚微,以致目前中学生习作水平普遍下滑,不能写出主旨突出、内容充实的文章。本人在此就初中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应策略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那么怎样让学生面对作文不再感到为难呢?下面谈谈我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看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3.
话题作文风光不再,命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大有重拾山河的气势,可写贯话题作文的学生对于那些用华丽的语言支撑着众多材料的文章情有独钟。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数理化的挤占,语文科教学只能是“夹缝中求生”,要学生多读多写几乎不大可能,因此,在写作时,学生苦于素材不够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在高考中作文取得高分,一些农村中学的老师便提出了“一材多用”的方法,力图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一定的素材,让它发挥最大的效益。笔者也曾拜读了此类文章,也听了几节类似的辅导课,并加以尝试。确实,学生作文的内容不再空洞了,分值也提高了,可一段时间后,便心烦气闷,  相似文献   

4.
作文教学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全面地反 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当前一提“作文”,却令不少师生都 感到“头疼”,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甚至是“头痛”,讥之为“挤 牙膏课”,这种情况下所写出来的作文不是空话连篇,就是老调 重弹,缺乏真实的生活经验,不能写真事、诉真情,表达不了自 己的真情实感;而语文老师也是辛苦教,却收获甚微,他们自嘲 “背着沉重的蜗牛壳在爬行”。因此我觉得在当前新课改的 浪潮下,我们语文老师重视作文教学,提高语文水平,更是有着 不可推卸的责任,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提高作文教学 水平呢?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但它却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少慢差费现象更为严重。经过分析研究,我们创设了“自能式素质作文”教改实验。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初步成功。实践证明,只有在作文教学中采取开放导练,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中学生的作文素质。我们的做法如下: 一、生活积累式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的现实生活.犹如一座矿藏丰富的“宝山”,初看上去,似乎平平常常,只有睁大自己的眼睛,开动自己的脑筋,才会有所发现,才能捕捉到平凡生活中的“闪光点”,才能把平凡生活的深刻意义反映出来。 1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汲取写作…  相似文献   

6.
蒋志鹏 《教师》2012,(27):76-76
摘要:作文教学是当前语文教学中的“老大难”,耗时长、效果差且学生不爱写。问题的根源在哪?在作文教学的“术”与“道”上,我们是否本末倒置?管建刚老师的作文教学革命又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笔者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反思当前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努力寻求解决之道,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尝试开辟作文教学新的道路。关键词:作文教学;管建刚;改革;自我表达;与人交流;班级周报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阅读教学一起几乎构成了全部的语文教学,有人把它比喻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这一点也不过分。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处于相对低迷的状态,教学效率十分低下。而且,现在中学生作文文风不正相当普遍,为了骗取好分数,什么假话都敢说,老而又老的套路,大而无当的空话,没有自己的语言,没有自己的体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  相似文献   

8.
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学中陈旧而难解的话题,它长期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而又始终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不切实际,不顾效果地要求“精批细改”,实在累苦了教师,而真正能做到“精批细改”的又有几人?重温叶圣陶先生“文章要自己改,学生只有学会了自己改的本领,才能把作文写好”,“养成了自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等有关作文批改的论断,  相似文献   

9.
《现代语文》2005,(4):52-52
为了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有的作文老师便在讲解作文知识之后,进行“下水”作文。教师不仅“下水”去作文,而且做成之后还要讲解自己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是怎样克服这些困难的;要讲出文章的某些地方应该怎么写和不该怎么写的“为什么”的原因;要讲出写作时“我是怎么想的”:在评讲作文时,可以和学生谈“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0.
刘淑芸  徐艳夏 《教师》2008,(20):36-37
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而作文评改教学更是令语文老师头痛的一件大事。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评改文章的实践中学习作文之法,历来受到文人们的重视。清人唐彪说:“文章不能一做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是“频改”的结果。目前,作文评改的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绝大多数老师选择的教师评改,另一种是学生评改。实践证明,单一的教师评改,虽然教师付出的很多,但是收效甚微。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教师背着学生改作文是“徒劳无功”。而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的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同普通教育一样,作文教学在成人教育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写作是人的一种基本能力。但诸多从事语文教学的同仁似乎都有一种共同的感觉: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之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很少有“事半功倍”,多数却是“事倍功半”。作文指导课上,教师讲得头头是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好象问题解决了,但一动笔,就露出“庐山真面目”了,仍然写不出文通字顺表意确切的文章来。在一个不断变革的时代,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里,一个学了多年语文的人,写作水平这么不尽人意,岂不发人深省吗?近年来,笔者结合教学工作尝试着对成…  相似文献   

12.
平时接触语文教师,看到有人总是对学生的作文摇头叹息,责怪学生写不出好文章来,似乎学生大有一代不如一代之势。但是,作为教师,有没有从自己身上找一找原因,我的大语文观念怎样,在作文教学中想到了哪些好点子,作文评讲了多少,语文综合活动开展了多少,教给了学生多少?我认为,指导学生作文有很多新鲜的方法,而引领学生登高望远、欣赏名家名作,实在是个不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1.要强化“听说”训练 长期以来,“作文”在教师心目中即“作一篇像样的文章”。这种观念使作文教学始终浮在语文教学的水面上不能深入其中并融为一休,从而影响了作文教学质量。“听说”其实也是作文,因为它反映学生的思维敏捷性、逻辑严密性、语言概括性等,因些是  相似文献   

14.
有人说: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而怎样教学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学生作文是靠学生自己通过努力实践写出来的,但同时也是靠改出来的。作文训练如果不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那就是不完整的作文教学。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除了注重教写法外,  相似文献   

15.
唐耿雄 《湖南教育》2005,(15):32-32
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文章不厌百回改”,意思是说文章写好后不要怕修改,越改会越好。凡是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改出来的。这个“改”,包括自己改和别人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师应怎样培养学生初步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呢?通过近几年的实践和探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教师示范批改。这一方法是教师当众就某一篇作文进行公开批改,以示范例。教师选择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大家讨论并领会文章的优劣得失,再进行集体修改,使学生明白修改文章的目的、方向、内容等。与此同时,教师还要教给学生修改文…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是密切相关的,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朱熹说:“古人作文,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该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读有韩文熟,便作出韩文的文字,读得苏文熟,便作出苏文的文字”。本文就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谈一下自己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98年12月,由上海《萌芽》杂志社和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七所全国重点大学联合举办的号称“挑战中国语文应试作文教育”的首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语文教育界的极大关注,媒体称此为“中国语文教学制度改革的第一道曙光”。新概念作文大赛一反传统的作文命题模式,鼓励学生打破旧观念和旧规范的束缚,寻找自我,感受生活,大胆想象,开拓创新,确实具有突破传统作文模式的一面。然而,我们认真的反思其用意,似乎又觉得它并非救治作文教学弊端的良方,在某种程度上,它也许比传统作文教学走入了更深…  相似文献   

18.
作文是人们表情达意和书面交际不可缺少的手段。作文能力,是语文教学所着力培养的现代社会人人用得着的重要能力,是语文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收效仍不如人意。作文本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命状态和生活行为,它与人的心灵、情感有着最真实、最朴素的联系。学习新课标,联系作文教学实践,我觉得在作文教学中,只要做到了“三少”“三多”,学生作文将不再是难事。  相似文献   

19.
师娘     
作文教学似乎陷人了一个怪圈:学生一写作文便头疼,教师一改作文就心烦。为什么作文会让学生如此痛苦不堪,让老师如此尴尬呢?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做的不是“提桶”,而是教给学生如何去寻源挖水。  相似文献   

20.
陈生祥 《青海教育》2009,(11):20-20
在作文教学中,我常发现很多学生对自己写作文的过程很迷茫,作文写完了就完事了,连自己的大作是怎样“拼凑”出来的都不清楚。因此,自己作文写得怎样,是否存在问题都不得而知,接下来的“发言权”就交给了老师,很少有修改作文的习惯。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文章修改主要是作者自己的事,语文老师千万不要越俎代疱。”因此,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也是作文教学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