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通过两家制造业企业的纵向比较案例分析,本文试图分析中国企业在不同技术发展阶段应该如何选择与其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并在两者互动中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从而实现能力追赶.研究发现:在企业选择外部知识获取模式过程中,企业知识吸收能力演化(识别与获取能力—理解与消化能力—转化和应用能力)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两者动态匹配机制为“识别与获取能力—企业并购”、“理解与消化能力—企业合作”、“转化和应用能力—引进专家”;企业外部知识获取能够明显提升企业知识吸收能力,而后者又会影响企业下阶段知识获取模式的选择;选择与企业吸收能力相匹配的外部知识获取模式,可显著提升企业创新绩效.本文研究结论对于理解中国企业通过外部知识提升自身创新绩效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社会网络,既有研究在创新团队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的影响;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属于破坏性冲突.明确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的划分标准,内部连接强度包括正式与非正式沟通程度等,外部连接强度指团队与包括竞争者、合作者、客户等外部组织之间的沟通频率;提出创新团队成员的情感冲突是由认知冲突转变而来的,源自个体的认知冲突及其背景不同.从冲突视角出发,并考虑中国人普遍具有的含蓄特性,以上海汽车集团等5家企业研发团队327名研发人员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创新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对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调节作用不显著,情感冲突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根据结论,创新团队的内外连接强度、情感冲突、知识创造会对企业创新绩效产生重要影响,为此提出建议:研发团队内部应增强成员间联系,并加强团队整体与外部组织建立合作、相互学习、竞争等关系,以及重视鼓励通过碰撞来激发创新等,以促进组织创造新知识、提高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3.
以249家具有合作研发项目的企业为调查对象,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合作研发中的控制机制、技术知识转化与合作研发绩效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契约控制对技术知识显性转化具有正向作用,但对技术知识个体隐性转化和协同隐性转化没有显著作用;信任控制对技术知识显性转化、个体隐性转化和协同隐性转化都具有正向作用;技术知识转化对合作研发创新绩效和能力获取绩效均具有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获取是提高机会能力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机会能力是企业获得生存发展、影响创业绩效的关键所在,但是很少有研究对创业者的隐性知识获取、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具体的研究。本文基于创业者的研究视角,构建了隐性知识获取、机会能力和创业绩效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通过对18位创业者的深度访谈和对382位创业者的问卷调研,对概念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分析显示:(1)机会能力在隐性知识获取和创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2)认知型隐性知识获取对机会能力各维度以及成长绩效和创新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而技能型隐性知识获取对生存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3)与机会评估能力与机会利用能力相比,机会识别能力对创业绩效各维度的影响作用更大。  相似文献   

5.
运用网络能力高效获取外部社会网络中的组织隐性知识,对提升KIBS中小企业突破性创新绩效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及对浙江省内213家KIBS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网络规划、配置、运作和占位能力对组织文化型和根植型隐性知识获取均有显著正向影响;两类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突破性创新绩效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组织隐性知识获取对网络运作、配置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对网络规划、占位能力与突破性创新绩效关系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方面基于社会网络的发展,既有研究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中,忽略了团队外部连接对其的影响。另一方面基于冲突理论,管理学领域认为认知冲突在团队创新过程中属于“建设性冲突”,情感冲突在此过程中起到“破坏性冲突”的作用,正文基于对企业研发团队实证调研,创造性的提出了相反的观点。通过对上海汽车集团、上海电气集团、中国东方航空集团、中国商飞集团、伊莱克斯电器公司研发团队的共计327名成员进行实证调研发现:(1)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2)知识创造显著正向影响创新绩效,且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创新绩效的路径上起部分中介作用。(3)认知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无影响,情感冲突在团队内外部连接强度与知识创造的路径上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创新绩效是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的成果。采用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研发项目的数据,探讨企业吸收能力、政府研发资助与外部知识获取对产学研产品创新与过程创新绩效的影响,并构建了以新产品数量、新工艺数量为因变量的负二项分布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以企业研发人员比重度量的企业吸收能力对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府研发资助与产品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对过程创新的影响不显著,外部知识获取与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社会资本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西安光电子产业集群142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所获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认知资本、关系资本、位置资本、结构资本对企业知识资源获取、创新绩效有显著影响.所以,企业应重视社会资本,加强知识资源获取,充分利用外部社会资本,获取更多知识资源,实现创新绩效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郭京京 《科研管理》2014,35(11):35-43
通过四家产业集群企业的案例研究,本文考察了技术学习惯例在外部知识获取策略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技术学习惯例强度在深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技术学习惯例多样性在广度优先的外部知识获取策略影响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机制中起中介作用。论文工作深化了对产业集群企业内部技术学习行为和创新过程的理解,拓展了组织惯例领域的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吸收能力为调节变量,文章研究了知识获取策略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均与新产品开发绩效有相关关系;并购强度对企业新产品开发绩效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战略联盟强度、内部研发强度、并购强度与吸收能力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吸收能力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呈显著相关关系,表明了吸收能力对知识获取策略与新产品开发绩效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特性的知识距离对知识转移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知识距离是影响知识转移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它们二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统一的研究结论,对于不同特性的知识,知识距离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不同的,只有放在具体的知识背景下研究才能得到一致的结论。本文以部门内部个体之间任务知识的转移为背景,从知识隐含性和知识复杂性两个维度将对知识特性进行划分为四种类别显性、简单知识;显性、复杂知识;隐性、简单知识;隐性、复杂知识,考察这四种不同类别知识的知识距离和与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研究对所提假设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旨在明确知识距离和知识转移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有效的管理知识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基于知识创新的知识团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锐  李海刚 《科研管理》2006,27(6):92-96
知识团队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工作特征与要求的新型组织形式。本文在阐述了基于"知识链"的知识团队形成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知识团队结构的体系模型,对知识团队、知识团队间的耦合关系和知识团队的外部环境联系进行了分析,指明了知识团队的特点,提出知识团队是一种发展型组织。  相似文献   

13.
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及其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对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理论探源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知识组织应以知识元为基元,以知识元链接为枢纽来构建知识组织的神经系统———知识网络和语义网,其组织过程一般经历文献信息的知识元抽取与标引,知识元库与知识仓库的构建。最后,针对基于知识元的知识组织特点,进一步阐明这种知识组织所具有的知识服务功能。  相似文献   

14.
朱美光 《科学学研究》2007,25(6):1183-1187
 本文围绕区域知识能力、区域知识吸收能力和空间知识溢出效应综合评价展开,根据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揭示区域间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知识能力和区域知识吸收能力的关系,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5.
基于知识链的知识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常荔  邹珊刚  李顺才 《科研管理》2001,22(5):122-127
知识链是基于知识流在不同市场主体间的转移与扩散而实现知识的集成、整合与创新的具有价值功能的网链结构模式。在对知识链的内涵、特征和二个维度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以知识链组成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为出发点,从几个方面探讨影响知识扩散速度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刘立  党兴华 《科研管理》2015,36(12):39-46
在资源依赖理论和战略权变理论基础上,构建创新合作网络中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西安市信息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采用QAP多元回归方法对企业知识价值性、企业权力与知识转移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将知识价值性划分为知识关键性、知识不可替代性和知识中心性三个维度。研究结果表明:知识关键性和知识不可替代性对企业权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知识中心性对企业权力的影响不显著;企业权力在知识关键性和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企业权力在知识不可替代性与知识转移之间具有中介作用;而企业权力在知识中心性和知识转移之间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一种基于知识缺口分析的知识流程再造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知识流程作为组织微观的线性知识流动的体现,与组织的业务流程方向一致,是组织知识应用与创新的根基。引入知识缺口的概念,提出了一种基于知识缺口分析的知识流程再造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业务流程分析、知识流程表示、知识缺口分析与知识流程再造等四个步骤。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分析,详细说明了本文给出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依托知识这一载体,使高技术企业获得市场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企业知识联盟中的知识转移这一过程的系统研究,分析了阻碍知识转移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定量化的知识转移一般模式、形成机理和收益分配方案,对提升高技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也逐渐成为高技术企业战略联盟合作的主流趋势。  相似文献   

19.
知识转化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企业的知识存量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不断将个人知识转化为不依赖于具体个人的组织知识。本文首先分析了知识转化的一般过程,进一步研究了知识转化中粘滞知识的成因,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实现知识转化的机理并构建了一种知识转化的模型。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知识链成员的战略差异对成员间的知识协同效果的影响。基于协同学原理,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战略协同的前置变量,构建基于战略协同的知识协同过程模型,探究战略协同与知识协同的内在联系并运用结构方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知识链战略协同以目标协同、利益协同、资源协同、组织结构协同为前置变量,平衡知识链各主体间的战略差异,促进知识链知识协同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