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班主任工作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这样的一群孩子——"问题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会错过学生的一辈子。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契机     
郭莉 《辅导员》2014,(10):69-69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一个教育机会,没准就错过学生的一辈子。"问题学生"同样拥有一颗真诚纯洁的心灵,也有被尊重被赏识的愿望。对"问题学生",只有诚挚的师爱,才能填补他们心理的缺陷,消除他们心理的障碍。所以,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3.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师爱是严与爱的结合,是热爱、尊重、理解学生的过程,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博大无私的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那些在学习、思想等偏差的学生,称之为"问题学生",往往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殊不知,错过学生的教育机会,没准就耽误了学生的一辈子。我们班上有个学生叫阿迪力(化名),最初分到我班时,他十分  相似文献   

5.
那些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学生,我们称之为“问题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班主任应当对他们给予更多的教育引导和关爱,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问题学生”.  相似文献   

6.
杨德华 《考试周刊》2011,(74):220-221
“爱学生”是教师人格的灵魂。那么,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如何去爱学生,而且是去爱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呢?在职校中,“问题学生”往往是指那些在学习、思想或行为方面存在偏差的学生。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殊不知.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爱“好学生”不难,因为他本身就讨人喜爱。爱“问题学生”才是对我们最大的考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及时地解决学生思想上遇到的困难,从而实现思想到行为的转化。  相似文献   

7.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表面化,以为不讽刺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爱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爱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品行上"扶德",心理上"扶健"。  相似文献   

8.
等待也是爱     
李红霞 《下一代》2012,(4):31-32
我曾听说过一句这样的话:“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好人,而爱别人不爱的孩子才是教师的崇高境界。”有些孩子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确实和别人不一样。就是我们常说的讨厌的、烦人的孩子。他们往往被忽视、被冷落。这些孩子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做了一年时间的班主任工作后,在我心灵中产生过这种概念:错过对孩子的一个正确教育,  相似文献   

9.
正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灵魂。"教育成绩源于爱。"成功的教育都出自内心对孩子们的爱。只要有爱,倾注爱心呵护每一位学生,我们就会创造出优异的成绩。前教育部长陈至立曾说过:"学生在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最需要爱的时候。"我深深地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多年来,我一直把爱倾注在每一个学生身上,把爱播洒进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一、用爱让"优秀生"不断进取优秀生,谁都爱他们。也正因为如此,优秀生  相似文献   

10.
正一句话这样说:"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如果你讨厌学生,那么你的教育还没有开始,实质上就已经结束了."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就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更应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他们,为他们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因为学困生学习差,纪律差就讨厌他们,而要更加"偏爱"他们,关注他们,  相似文献   

11.
爱的教育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冰心当教师的时候,始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用爱去信任他们、尊重他们、引导他们。在《当老师的快乐》一文中,冰心写道:"我看完文卷,从  相似文献   

12.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长期熏陶、感染和唤醒的过程,但是让爱均匀地洒向每一个学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爱成绩好的学生容易,爱成绩差的难;爱文明守纪的容易,爱调皮顽劣的难;爱尊敬师长的容易,爱目无师长的难;爱循规蹈矩的学生容易,爱招惹是非的难。然而,学生最不可爱的时候,就是他们最需要"爱"的时候。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培养一个学生,而讨厌,意味着毁灭。笔者认为作为班主任,应以快乐和开放的心态、追求氛围和细节、注重爱的表达和沟通的艺术,让师爱如同阳光,让班级温暖明亮,让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应以"爱满天下"的精神,把爱撒播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去爱每一位学生。我从多年教育实践中认识到,爱是教师最美丽的语言,爱是教育的真谛。我们要给予学生无私的爱,宽厚的爱,多一些期待,多一些热诚,从学习、生活点滴、心理疏导等各方面去深入了解他们,关心爱护他们,帮助他们释疑解难。以平等、博大的爱,来抚慰孩子的心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思想变化也十分迅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明显感觉到与学生的代沟,个别学生甚至不愿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产生心理闭锁的现象。面对这些现象,我认为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用爱开启学生的心门"。"没有真挚的师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学生是一个个有思想、有情感、性格迥异的人,他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关爱和呵护,特别是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因此,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真挚的爱。我的班上有一位做事比较毛躁  相似文献   

15.
爱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是一切教育的灵魂和源泉。爱的教育就是在孩子心灵深处播下爱的种子,让他们懂得爱与被爱,健康成长,收获爱的果实。本文通过"用爱的理念剖析教材,教学生领悟爱的真谛","用爱的责任关注学生,解读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用爱的行动关爱学生,使学生在爱心中健康成长"3个教育、教学实例,来实证爱的教育在真心付出,在点滴积累,在循序渐进,在潜移默化,来说明爱的教育的随处可行,并从效果列举说明爱的教育不可或缺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日常交流中,总会听到家长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孩子平时爱说爱唱,可是在客人面前却缩手缩脚,不能大声地回答问题,不敢表演节目了呢?其实,这是孩子不自信的表现。他们的头脑里大都有"我不会,我不行,我害怕"的想法,使其产生胆怯心理,这种不自信的心理会使孩子错过与他人交往和表现自我的机会,影响个性健康发展,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那么该如何帮助他们驱逐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7.
在对高二学生进行的心理咨询主题统计中发现,这个阶段学生最关注的是“情感”类问题。他们会被同性朋友、男女生之间的情感所困扰。作为学校心理咨询师,每次在听学生讲述自己心事的时候,我心中都会升起喜悦之情,一种见证成长的喜悦。  相似文献   

18.
<正>热爱学生,是每个班主任必须具备的教育素质,班主任要用爱的高温消融学生心田的孤独和冰冷。爱就是给予、关心、责任感和尊重,让学生体验到班主任对他们的热爱和对他们的希望,使学生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使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爱必须有一定的方法,不能用教育者的盛气凌人爱学生,也不能用纵容和庇护爱学生,导致学生心理上的逆反。最有效的爱是与学生打成一片,尊重、信任他们,掌握学生思想、学习、生活中的热点和兴奋点,实现  相似文献   

19.
<正>爱是解决所有问题最有效的钥匙吗?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要解释什么是"爱"。如果爱是给点好处,说点好话,那么回答是否定的。如果爱是公平的规范,爱是尊重的促进,那么回答则是肯定的。如果学生上学迟到,老师只是摸着他的头温和地说:"没关系,下次注意就好了。"这样肯定解决不了问题,或者说这也根本不叫爱。因为如此会让这个学生养成迟到的习惯,日后会失去全勤奖,错过某个重要的约  相似文献   

20.
<正>教育是爱的事业,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个学生都想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弱势学生和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师爱,是伟大而神奇的。一、用爱去透视问题学生的心灵问题学生一般是不守纪律,学习成绩落后,诸多方面表现欠佳的孩子。由于长期受歧视,遭遇冷落,他们一般都很自卑,对外界极其敏感,对他人存有戒备心理,对同学存有敌意。其实,他们的内心深处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与爱护,希望得到同学的信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