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障碍跑     
《中华武术》2009,(8):64-64
跨越水池的生物力学分析 在蹬离横木瞬间,眼睛要盯住距水池远端边缘30厘米处的着地点。脚着地时,用几乎是直腿的膝关节和踝关节下压进行支撑,此时,身体重心应位于支撑腿上方而不是在它的前面。起跨腿超过支撑腿后,用一个小步跑出水池。臂的动作对腿的节奏起平衡作用。在体侧的摆臂有助于保持平衡。  相似文献   

2.
王慧 《中华武术》2014,(4):17-17
在立定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提高成绩的方法有很多,但到一定水平之后,运动员的成绩就不提高了,这时就要认真观察运动员的身体重心是否出现了问题,技术动作还存在哪些问题,如果感觉各方面都做得很好,那么弹跳能力的基础训练,就应该改变手法,或者加强量的变化。具体方法如下:一、身体重心的位置是提高威绩的关键环节在训练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身体重心较高,但身体不向前走,导致成绩不好,  相似文献   

3.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2):64-64
过栏动作会引起髋部肌肉的拉长,虽然使得起跨腿动作向后延迟,但确能使起跨腿迅速完成过栏动作。骨盆的稳定性和身体略向前倾会导致骨盆向下翻转,这有助于起跨腿的绕环动作。在过栏过程中,手臂须做补偿动作。摆动臂向下划,而在起跨时摆动腿的同侧臂则向上摆。许多跨栏运动员是以提肘的方式来摆动前臂的。起跨腿向前摆动的同时几乎伴随着上体直立的补偿动作,这就像剪刀一样,促使落地腿向下积极着地。着地点应在身体重心下面且远离栏架。  相似文献   

4.
张李文跳高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方法,对张李丈与女子跳高世界纪录保持者科斯塔迪诺娃的跳高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时以现:张李丈起跳后身体重心腾起的高度优于对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她起跳离地时身体重心太低,其原因是起跳腿蹬伸不充分且蹬伸速度不快以及摆动腿摆动幅度小、摆速偏慢。另外,过竿技术存在着缺陷,这些是导致与科斯塔迪诺娃成绩差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07,(1):64-64
在腾空阶段,手臂和腿应尽量靠近身体重心以减小转动惯量。起跨腿屈曲约90°以确保大腿有最大的角速度:接着强大的臀大肌的爆发性伸展会有助于积极着地。积极的手臂动作会协助腿部快速过栏。为确保着地后身体处于高重心和起跨腿在过栏后的收腿提拉动作,当摆动腿积极下压时躯干略前倾以保持髋部的稳定性。然而。若身体前倾太大反而会导致身体的反向动作。这也是引起碰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一、跳箱上跳下后纵跳起方法:站在三层跳箱上,身体随着重心前移,双臂前摆,双脚蹬离跳箱盖,前脚掌主动落地,同时双腿有意识屈膝缓冲成半蹲状,然后再次积极有力摆动双臂、双脚快速蹬地向垂直方向纵跳起。作用:重点发展腿部肌肉群快速收缩能力。二、跳箱上跳下接立定跳远方法:站在三层跳箱上,身体保持直立,身体重心前移带动手臂向前上方摆出,双脚同时蹬离箱盖,前脚掌主动落地,双腿有意识屈膝成半蹬状,接着快速蹬离地面,积极向前上方摆动手臂来完成向前立定跳远动作。作用:重点训练大腿肌肉群和腰腹肌肉群协同作用力。  相似文献   

7.
刘澜译 《游泳》2006,(1):42-43
花样游泳身体姿势的重心在我们自然站立或平躺,两臂位于体侧、双腿伸直的情况下,身体的重心位于骨盆区,当身体的某一部分移动或身体某部分肌肉用力时重心随之移动。花样游泳要求身体姿势正确、水位高,当我们转换身体姿势时重心随之移动,例如,从仰浮到单芭重心随之改变,这  相似文献   

8.
一、跨栏步技术跨栏步即起跨腿的脚接触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它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起跨攻栏时要获得一个较高的身体重心,起跨离地前身体重心前移,攻栏时要高摆摆动腿大腿,加大两腿夹角,  相似文献   

9.
英语宝典     
《中华武术》2010,(7):64-64
跨越水池技术的分段结构 跨越水池眼睛盯住着地点。跳下时两臂保持平衡。起跨腿拖后,摆动腿几乎伸直落在水池边的斜面上。着地点在身体重心正下方。  相似文献   

10.
肖安堂  向鹏  汤龙 《中华武术》2010,(10):14-17
一、着地技术练习方法 (一)原地模仿直腿刨地动作摆动腿支撑,上体挺直,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起跳腿大腿高抬,与上体成90°~100°角,小腿自然放松屈膝下垂。然后用大腿前送下压,小腿随惯性积极向前伸直,并用力向下后方用全脚掌积极着地后刨、蹬伸,腰、髋加速前移,在大腿下压的同时,两臂积极后摆,当脚着地瞬间立即迅速前摆,同时摆动腿蹬离地面折叠前摆,将身体重心迅速移至支撑点的前上方,两腿交替进行。  相似文献   

11.
背越式跳高“双动力”起跳技术理论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法,分析了背越式跳高弧线助跑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和垂直速度的变化规律,认为背越式跳高起跳身体重心由低向高不断加速上升,垂直速度是由小到大不断加速增大,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垂直支撑开始到起跳腿蹬离地面结束的“两步”中完成的,起跳垂直速度是摆动腿支撑和起跳腿支撑下的“双动力”起跳中获得。弧线助跑起跳最大的优越性是经济实效地降低和升高身体重心,为身体重心运动方向提早转变和垂直速度提早积累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紧密衔接的快速后蹬、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动作能促使身体重心在不更多损耗水平速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并最终提高腾起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初速度和腾起角,对跳远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14.
一传到位率偏低和失误率较高是新一届中国女排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通过三维高速录像分析,揭示了我国4名优秀女排运动员接跳飘球技术动作的运动学特征。周苏红和张娴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在体前低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小,手臂上抬幅度较大的特点;杨昊和殷茵的动作具有移动判断不够准确,击球点在体侧高于身体重心,下肢蹬伸用力幅度大,手臂上抬幅度大的特点。研究认为移动判断准确,击球点低于身体重心,上下肢协调蹬伸用力有利于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相似文献   

15.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2003年北京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高松、张民以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勾手跳动作进行了跟踪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了在缓冲阶段适当提高最低点重心的高度和在落冰阶段冰刀着冰方向趋于重心飞行位移方向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跳远过程中几个技术动作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跳远的运动过程、落地时的身体的理想倾角等进行了力学分析。分析过程考虑了重心落差、起跳时身体倾角、滞空时间内身体的旋转、落地时重心高度等对跳远距离的影响,得到并分析了两个跳远公式。  相似文献   

17.
采用艾立尔系统和三维DLT方法,对中国杯大奖赛上我国运动员及世界优秀选手的内结环跳跃动作进行定点三维测试,比较分析他们在完成同样跳跃动作时的人体重心垂直方向位移-时间与速度-时间等的相关参数,并对我国运动员提出增加起跳的水平速度的建议,为预测和展望新难度动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阶段。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提出了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理论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支撑脚着地后积极蹬伸产生向前水平支撑反力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和双支撑 ,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左趾向前水平位移、身体重心速度水平向前增量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左脚积极着地进入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在训练中选择提高下肢离心 -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9.
采用爱捷运动录像快速反馈系统EIMG90,对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进行细致的分析,结果表明在摆动腿蹬离地面至起跳腿着地支撑阶段,我国运动员两腿着地点近,身体重心向下垂直速度小,这有利于保持起跳前的速度,起跳脚着地瞬间至最大缓冲阶段,摆动腿摆动角速度与起跳腿蹬离地面瞬间的重心向上垂直速度相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比,我国运动员在着地支撑瞬间身体内倾不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