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八象限法三角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空间点云的三角化是三维立体视觉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当前三角化文献中大多数只介绍空间部分点云的三角化方法,只有少量文献中介绍的空间闭合点云的三角化方法,但其算法较复杂而不太实用。本文通过将空间闭合点云划分成多个相当的部分点云进行平面三角化,然后再将分割的部分点云进行缝合,而最终形成对整体空间闭合点云的完整三角化。实验表明该算法简单,速度快,三角化的质量高。  相似文献   

2.
当前三角化文献中一般只介绍点云的三角化方法,几乎没有文献注意到点云三角化过程中与用户互动的过程,按用户的要求进行点云的三角化。本算法是一种增量算法,为了提高算法是实用性,算法将剖分信息按照点的不同位置存储到不同的对应边链表和三角形链表中,以降低边和三角形的搜索操作时间,提高三角化的速度;算法中采用了加点剖分中同步优化和初步剖分后用户随意多次优化的多重优化方案提高剖分三角形的质量,并且剖分中同步优化和用户再次优化分别采用最小角最大化优化准则和曲率最小优化准则,使剖分拟合表面更加光顺。通过点云剖分的实例结果显示,该算法具有速度极快、占用内存少、形成三角表面质量高,程序运行界面友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在点云数据采集过程中,现场情况会导致点云数据质量下降,出现如点云残缺、点云稀疏、噪声等问题,传统点云配准算法在对低质量点云进行配准时会出现配准失败的问题。针对低质量点云配准的挑战,提出一种粗匹配和精匹配结合的算法,通过PPF方法进行粗匹配,将其计算结果作为ICP精匹配方法的迭代初值,提高算法的速度和精度。最后,分别针对稀疏点云、含噪声点云和残缺点云进行实验验证,证明了本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机器人抓取问题进行了综合性教学实验设计,提出了基于物体点云信息的机器人跟踪抓取方法。通过阈值处理保留运动模糊光条中亮度较高的部分,改善了运动模糊情况下光条区域提取困难的问题;利用特征直方图对不同物体的点云进行特征描述,实现了由未知的点云信息查询得到实际的抓取位置的目标;采用基于位置控制的优化算法实时更新跟踪路径,完成抓取操作。通过该完整的实验设计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激光三角法、点云信息、位置逼近等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相似文献   

5.
基于一种新的曲率分析算法对散乱数据点云分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数据分块系统性方案, 即从仅含有三维坐标的散乱的点云中自动提取几何曲面特性. 首先基于局部基面参数化估算散乱数据点云的局部表面曲率分析是其方案的关键性技术. 再采用由高斯曲率和平均曲率的记号得到的8种曲面类型, 就形成初始数据分块. 通过区域增长法可以使粗略数据分块进一步被提取, 得到更小的噪声影响及更精确的区域划分. 其方案得到了实例验证, 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基于新曲率算法的分块方案使数据分块技术能够直接运用于散乱数据点云.  相似文献   

6.
离散点云数据缺乏空间的拓扑结构,不能清晰表达目标物体表面的形态特征,采用Geomagic软件直接对散乱的点云数据进行建模时容易导致拓扑关系混乱,且建立的模型不准确.因此,采用数据格式转换的方法进行模型构建,首先构建空间三角网,建立空间点之间的拓扑关系,将离散点的"txt"格式文件转换为"obj"格式的文件,然后在Geomagic软件中进行三维建模,通过与原始模型进行比较,新方法建立的模型能表达物体表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基于微元网格扩张的三维散乱数据点的空间直接三角剖分算法的实现过程中,散乱数据点的空间划分方法、存储结构、空间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判断、空间多边形顶点凹凸性判断以及三角网格的法向一致化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三维人脸建模和识别中,为获取信息更为完整的人脸数据,常常需要对多个视角下采集到的三维人脸点云进行配准和融合。传统的点云配准多使用ICP方法求取刚体变换,但由于人脸属于非刚体,容易因表情变化等引起形变,而且多视角人脸点云间的重合度较低,使用ICP方法效果较差。使用改进的BANICP方法进行人脸点云的配准,并提出一种多通道迭代光线补偿算法,可实现纹理一致的多视角三维人脸点云融合。  相似文献   

9.
从数据采集、精简、配准等方面讨论了数据点云的预处理.在第三部分,针对散乱数据点集,给出了的基于数学期望的数据点云预处理,精简并去掉分布较稀疏部分的数据点,并按照数学期望意义下数据密集的位置对点云进行了预处理.  相似文献   

10.
针对从散乱点云重建三角网格曲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插值数据点的简单且鲁棒的曲面重建算法,其中点云是从任意拓扑的模型表面上采样得到的。利用最小二乘平面拟合方法计算每个点处的曲面法向,并计算两个等距面上相应的采样点,在构造好所有等距点的Delaunay三角剖分后,利用marching tetrahedra方法即可得到一个插值...  相似文献   

11.
离子注入聚合物(在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剂量),可引起聚合物电导率增加几个到十几个数量级。利用这个特性,可制作导电图样,制作连线,制作P型半导体材料和N型半导体材料,制作P-N结,制作二维和三维集成电路互连接。离子注入聚合物还使聚合物的颜色加深,光吸收增加,可制作有机太阳能电池。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focuses on a pattern design method for a 3D triangular garment surface. Firstly, some definitions of 3D style lines are proposed for designing the boundaries of patterns as drawing straight lines or splines on the triangular surface. Additionally some commonly used style lines are automatically generated to enhance design efficiency. Secondly, after style lines are preprocessed, a searching method is presented for quickly obtaining the boundaries and patches of a pattern on the 3D trian- gular surface. Finally a new pattern design reuse method is introduced by encoding/decoding the style line information. After style lines are encoded, the pattern design information can be saved in a pattern template and when decoding this template on a new garment surface, it automates the pattern generation for made-to-measure apparel products.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一种3D点云数据几阿压缩的新算法,这种算法可视为“无损”压缩,它较好地保持了原有数据的特征。这种算法既可用于形体体内点又可用于表面点,是基于八叉村空间分解,通过占有的八叉树单元格对点云编码,根据失真率的限制生成八叉树,本文采用了行程编码技术(Run—Length Encoding)来压缩八叉树节点。  相似文献   

14.
根据零件表面的数字化数据提取零件表面的边界是反求工程的关键步骤.针对完全散乱的、无组织的"点云"数据,首先,利用网格法得到边界网孔和非边界网孔,把所有相邻的边界网孔相互连接起来,得到边界网孔环;把边界网孔环中每个边界网孔的最小凸边求出来就得到一段边界线,把各个分段的边界线连接起来就得到初始边界线,然后利用B样条技术对边界线进行光顺处理,得到理想的曲面边界.实践证明,通过该方法得到的边界曲线能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应用Geomagic实现鞋楦的NURBS重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鞋楦建模的特点,阐述了应用Geomaglc反求鞋楦时的NURBS重构技术。文章根据鞋楦的结构特点,介绍了应用激光扫描仪获得的鞋楦点云的预处理方法,包括坏点去除、消噪,以及点云数据的筛减和排序技术;阐述了鞋楦自由曲面反求过程中产品点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点数据的网格化、边界处理与特征曲线提取、曲面质量评估等。  相似文献   

16.
改进传统的活动形状模型法,准确地提取人脸特征点后,利用人脸特征点初步估计人脸姿态,以初步估计值为初始值,通过线性回归迭代算法,精确估计3D人脸空间姿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方法不仅可以获得稳定和唯一的3D人脸空间姿态.而且与同类方法比较具有较好的姿态估计精确度。  相似文献   

17.
建立地面激光扫描三维重建技术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介绍理论知识、提供点云数据获取和三维重建的技术路线和数据处理方法。设计出实验教学平台总体框架,在此框架下建立以技术原理、技术流程和工程应用案例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平台,以专业点云软件和在线式实验环境为依托,建立了实验教学平台网站,开放若干自主学习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使学生熟练掌握地面激光扫描三维重建技术,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18.
Makerspaces embody a growing movement of educators promoting constructionist learning with physical materials and digital technologies such as 3D design and 3D printing. As it gains traction in K-12 settings, the maker movement represents an interesting context in which to explore how professional ecologies can equip teachers with the knowledge, skills and dispositions needed to implement twenty-first century learning in their school context.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oles of different participants from industry, school leadership and colleagues in influencing teachers’ confidence, enthusiasm, capabilities and beliefs when teaching in makerspaces. Utilising triangulated observations of activities through online questionnaires at beginning, middle and end points, as well as postproject interviews, the study explored the participation of 27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a blend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gramme, followed by classroom delivery of modules focusing on tablet-based 3D design applications and the use of newly instaled 3D printers. Reporting no prior knowledge or experience with makerspaces, quantitative analyses revealed significant increases in teachers’ confidence and enthusiasm. Qualitative analyses of questionnaire and interview data underscored the influence of hands-on and theoretically ground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providing practical exposure to constructionist ideas, design thinking methodologies and 3D design technologies. Findings reveal the importance of targeted professional learning coupled with a substantial collegially supported implementation phase, as well as support from school leaders and industry partners to promote meaningful pedagogical change in technology-mediated maker-based learn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