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教师》2013,(1):52-62
一、上课教师说课 刘文明(四川省绵竹市天河小学):怎样让没有分数乘除法知识的五年级学生能理解“百分数”这一抽象的概念?怎样让学生理解“百分数”是一个“率”?怎样让学生区分“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这一连串的问题便是我们设计这堂课的主线。  相似文献   

2.
观摩了许多的公开课、评优课、展示课,很想在自己的课堂中也来“山寨”一下,可是教学效果却与别人展示的相去甚远,很苦恼常态课的上法。在常态课平淡无奇中,学生除了学习知识,怎样让常态课的效率更高?怎样让学生真正走进课堂?这是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课前思考] 为什么学生对余数意义的理解很难?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理解“复杂”的除法算理?怎样对待学生犯下的“错误”?算法应该只是告知的嘎?学生能否自己总结出算法?  相似文献   

4.
“编码”一课中,“提取编码”和“创造编码”哪种更适合学生?教学中用怎样的方式揭示编码的规则?又应以怎样的姿态赋予学生“编”码的眼光?基于以上思考,本文通过具体的教学片断给出了实践探索,并明确了本课的核心要务是引导学生经历信息采集、筛选及符号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哲学为何而存在哲学为何而存在?这是对哲学最朴实无华而又最切中要害的追问。一个基本的事实是,怎样看待哲学,哲学究竟属于怎样一种学问?哲学的精神、品格又是怎样的?哲学的态度、方法又该是怎样的等等,这通常是属于哲学理论中的“哲学观”问题,即哲学精神的问题。那么,我们应注意彰显怎样的哲学精神呢?我以为:第一,永恒的思———用哲学的态度理解哲学。人们往往把哲学看作是一种玄奥高深而实际无用的知识。因为,哲学不能烤出面包,也不能走进实验室去求得普遍有效的结论。学生有这个印象大致是不错的。哲学的这一特性决定…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就是教师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怎样将这多重目标落实在语文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效统一呢?  相似文献   

7.
田慧 《成才之路》2009,(7):98-98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最新的作文教学理念:“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达到课标要求.我们边远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定的距离。主要问题有:学生不知道写什么?怎样写?教师不知道怎样让学生乐意写?  相似文献   

8.
“复习课真难上!”“总是讲习题没劲!”怎样使复习课上出新意,使学生甘之若饴?在毕业班英语复习课中,结合学生的知识情感现状,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9.
初中思想品德课不是知识的传授课.也不是时事的宣传课,更不是“修理”学生的“政治”课,而是调适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心理课.是形成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思想传承课。是培养学生崇高品质、陶冶学生高尚情操的实践课。怎样让思想品德课回归真实的价值趋向,让它凸显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让它永远放射出思想光芒呢?  相似文献   

10.
李延忠 《生物学教学》2005,30(10):38-39
“种子的结构”一课是北师大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的开篇。学生透彻认知种子的结构以及萌发时种子形态结构变化,可以为以后学习“种子的营养成分”、“种子萌发的条件”打好基础,有利于学生动态地理解绿色植物的生活历程。教材设计了两个观察性实验活动。怎样让活动更有效地进行,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时不断地分析思考?怎样在观察性实验活动中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探究学习?怎样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使探究性活动促进生物学基本知识的学习?对此我做了一些尝试,与学生共同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相似文献   

11.
博引趣例与悖论是哲学课中引趣激思的一种有效方法。“趣例与悖论”可以是哲学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是哲理诗、名人名言等。结合教材内容精选趣例与悖论,可使学生在情趣盎然中掌握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加深对哲学内容的理解。在哲学课中怎样运用趣例与悖论呢?一、用趣例引题,导入新课。在哲学教学中恰到好处地用趣例导入新课,就会一扫课堂的沉闷气氛,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拨动其思维之弦,以积极的心态去听教师讲解新课。如在讲“联系”这个概念时,可先播放哲学寓言故事“唇亡齿寒”的录音,告诉同学们虞国和虢国的关…  相似文献   

12.
平时听课后,经常有教师说:某节体育课的某个环节很有“味道”。究竟是怎样的课,怎样的环节使教师听起来、学生动起来感觉有味呢?  相似文献   

13.
复习课好上,一本复习资料、随便找几道题目就能应对.果真如此吗?这样的课学生喜欢吗?这样的教学有效吗?答案不言而喻.怎样较好地体现“遵循数学复习课的显著特点、理解学生复习数学的认知心理、把握数学知识的内在结构”这几个最基本的原则呢?本文笔者结合张宏政老师的课例谈几点看法,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4.
谈生物教学的新课导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相似文献   

15.
1.用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使用最普遍、最广泛的一种发问形式,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手段。新教材各章节的设置和安排都有很强的逻辑性和科学性,只要认真研究教材.通过提问同样可以导入新课。如在讲到“组织和器官”时,先提问学生:“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什么?”接着问:“微小的细胞是怎样构成一个庞大而完整的植物体的呢?”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片刻后,告诉学生:由细胞构成植物体,先要形成组织,进而形成器官,再由器官构成植物体。那么,细胞又是怎样构成组织和器官的呢?进而转入新课。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课堂小结设计可激起学生的思维高潮,产生画龙点睛、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那怎样演好课堂教学的“收场戏”,实现“课虽尽、而思未尽”呢?  相似文献   

17.
《花瓣飘香》一课,讲述了一个小女孩给生病的妈妈送花瓣的故事,表现她是一个懂事、孝顺、可爱的孩子。昕了几位老师教学《花瓣飘香》第二课时,有的老师采用探究讨论式,有的采用开门见山式,多围绕“小女孩是怎样摘花瓣的?为什么只摘花瓣?摘花瓣做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讨论,得出结论。听完这些课,笔者和学生交流,问:“小女孩摘花瓣送给妈妈,这样做好吗?”学生无一例外地点头。我接着问:“小女孩摘花瓣对吗?”“对啊!”学生肯定地说,忽然有些疑惑,“摘花瓣送给妈妈,是对的吗?”又想了一会儿说,“咦?搞不清楚了。”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什么?是“立人”。要“立人”先“立课”。教师在课堂中“立”下的是什么就直接影响着学生在课堂中被“立”成怎样的人。换句简单的话说,教师在课堂中播下的是什么种,在学生身上就会结出什么果。因此,教师要用思想来立课,立下有灵魂、有深远影响的课,学生才能被“立”成有灵魂、有思想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不断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和信息素养.充分利用课文中的“实践”“探究”“讨论”等活动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研究和协作水平。那么,应怎样结合高中信息技术开展“任务驱动”式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20.
王磊 《贵州教育》2014,(12):39-41
怎样上好中职信息技术课,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信息技术课老师?这是很多同行冥思苦想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很难也很简单。很难是因为很多老师部习惯了以“己”为主,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教书育人,而我们的中职学生又普遍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简单是因为教师只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学生,你会喜欢这样的老师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