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自然崇拜起源于原始社会.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国家多难,民生痛苦,人们对自然的崇拜热情依然不减,并有所发展,其主要表现是对天地、日月星辰、气象、山川水火、动植物的崇拜.这种广泛的自然崇拜,反映了当时的民间风俗与社会信仰.  相似文献   

2.
中国相术在其形成发展中,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其中也包括了在汉代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天人感应思想.在相术中,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将人与天地宇宙万物对应上,如以身体器官与日月星辰、自然天地对应,以动物形象及特征来比附人体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12个卷号的相书,主要都是唐五代时期的抄本,其纂集年代,更是早于这一时期.它的发现为研究中国古代相术,尤其是相书的早期发展,提供了十分可贵的资料.本文从星辰感应,日月星辰和四时比附,自然山川比附,动物比附等方面,探讨了天人感应内容影响敦煌相书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3.
日月星辰是各国国旗上经常使用的符号 ,体现着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崇拜 ,具体到不同的国家又有不同的含义 ,代表着各个国家不同的自然状况和人文风貌。日月星辰中 ,日月的形状和颜色相对固定 ,太阳以红色、金色圆形为主 ,月亮大多为白色的弯形 ,个别为白色的圆形 ,唯有星辰形状、颜色是一个抽象的符号 ,宇宙中的星辰绝大多数是圆形的 ,不规则的只有一些体积极小的天体。夜空下人们仰望宇宙 ,眼光中的星辰似乎是有角的 ,但有多少角谁也说不清 ,于是五角星成了星辰最简捷的概括符号 ,所以国旗中五角星成了最常用的符号 ,至于其它多角星 ,则是有…  相似文献   

4.
<正>说到追星,其实每一个人心中都有崇拜的偶像,追星也是一种审美体现。你最崇拜的人物是谁呢?你为什么崇拜他?你是如何追星的?对于明星,我们应该以一颗平常心来看待,既不能盲目崇拜、迷信追求、刻意模仿,也不必追求完美对其吹毛求疵苛刻责备。要以理智的态度对待追星。喜欢读泰戈尔的诗,除去尘世的浮华和喧嚣,没有半点杂质。单纯得如同婴儿,又如雨后的空气,清新、自然。飞鸟、夏花、流萤、落叶、日月星辰……它们在泰戈尔的诗中演绎着另一种精彩。绿叶的生死,是旋风的飞转;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小露珠,而湖水则是  相似文献   

5.
红河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是云南省唯一一个苗族自治县,屏边苗族认为世间万物包括日月星辰,山川河流都赋有灵性,是自然界的神灵。万物有灵观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初级阶段,是整个宗教信仰的滥觞和赖以存在的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在屏边除了自然祭祀活动之外,早期的氏族图腾以及长期流传下来的民间故事歌谣也能很好地体现苗族的早期信仰。此外自然崇拜体现了以万物有灵观为基础的良性生态观,对于今天的环境危机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称谓语直接继承了中国古代的称谓传统,无论自然称谓、亲属称谓还是社会称谓,都与中国人的原始崇拜有着或隐或显的关联,很多称谓语的语素构成及使用的泛化体现了中国人对天地、祖先和君师的崇拜,而且显示出三大崇拜的相互融通。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内蒙古地区、东北和西北地区的各少数民族的原始信仰,基本上属于萨满教。信仰山、水、火、日月星辰等自然物,也崇拜灵魂、祖先和困腾。我国古代南方众多的少数民族,他们各有自己的原始信仰和祭祀活动、宗教仪式。我国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和反映原始宗教的宗教节日、习俗、巫术、占卜以及禁忌等原始文化,由于国内各民族间的相互影响、交流、吸收和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原始宗教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人们对中国思想源头谈之较少,一般来说是忽略不谈。我们试图依据考古发现,从灵魂观念、对自然的崇拜、原始的审美意识及对天地的最初认识诸方面略作探讨,对中国思想的最初源头寻求一种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9.
俐侎人的原始宗教信仰表现为灵魂崇拜、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方面,这些信仰是他们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他们的宗教信仰里面既有族群历史的记忆,同时也是他们家园生活的反映.  相似文献   

10.
刘德朋 《文教资料》2009,(28):100-102
《尚书》被认为是儒家经典中地位最尊的一部书,是研究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哲学、文化思想、社会生活的重要史料,其中所保存的天文、地理等。也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主要从天象(用日月星辰来统称)的角度探讨以先秦为历史背景的艺术文脉。日月星辰之象的“象”在此有双层涵义:第一层涵义,自然天象之象.包括日月星辰;第二层涵义,反映在设计文化上则为某种思想文化象征之象。  相似文献   

11.
东山嘴红山文化祭坛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形态最早、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一处具有郊祭性质的史前社坛遗址,是后世南郊祀天、北郊祭地之礼的重要文化源头。在祭坛之上发现的裸女形象神主,应是来源于祖神的天神,其神格兼有天神和祖神属性,而与以往人们所说的属于自然崇拜性质的生育女神或地母等无关。红山文化先民的祖神、天神和地神彼此重合、互为一体的观念形态,正是商周之际以祖先配享天地和郊天祷祖之礼的历史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唐代元日诗的民俗内涵,深入探讨了元日的民俗内涵,提炼归纳出唐代元日的民俗特征,从全新的角度解读了唐代元日诗,发掘出唐代元日诗丰富的民俗价值。  相似文献   

13.
泰州儒学对传统的"天命"思想进行了改造与创新,特别是对"天人合一"的思想作出新的解释。泰州儒学虽然看到了"天"的力量,但他们更看到了天地间关系的自然本质,因而突出强调了顺应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的要求。同时,泰州儒学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大人造命"的精神,这就否定了纯任自然的传统观念,也使传统的"天命"观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天人哲学背景下,天地人三才的和谐观念派生出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在先秦两汉文献中,记载了诸多体现古人生态意识的具体细节,其中不乏值得今人继续推崇的生态智慧。文章从天地人三才秩序的和谐互动、人与禽兽草木水土的和谐共生等方面讨论了先秦两汉生态智慧的表现,并论述了生态智慧子外在法律和内在心灵的落实。  相似文献   

15.
泰山作为传统文化中的“交代之处”,自古便为历代帝王祭祀封禅之场所。然而汉魏以后,泰山逐步由官方祭祀天地的圣地转化为民间祭祀鬼神的胜地。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泰山自身的文化属性、两汉鬼神说盛行及道教的发展传播和相关文学作品的推动。泰山上官方的封禅祭祀活动及民间的鬼神文化是泰山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楚式镜造型取象浑圆,其装饰纹样多取天地之象,或写实,或寓意,大多具有旋形特征,其构图的形态和风格多主导性地表达出一种神秘、庄严和旋转不息的气势。楚式镜的这种装饰形态和风格不仅是适形造型的需要,而且是楚人宇宙意识的直观反映,是楚人宇宙天穹的象征图式。这种图式对秦汉及以后的装饰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鸟类与鱼类是中国古代装饰艺术中历史最为悠久、延续时间最长、最普遍被人们接受的表现题材之一。由于其拥有独特的自然属性,被古人认为是天和地的象征物。汉画像石中的鸟、鱼组合图像,既是史前巫术沟通天地观念的延续,又是汉代厚葬习俗和时人宇宙观念影响下的灵魂升天图像简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古文献、古文字及其他考古材料的分析,可探析出两周时期人们心目中诸主要神灵的权能,两周时期天(帝)的权能日渐从主宰王朝兴亡向主宰诸侯国盛衰转变,祖先神的自然权能日益被淘汰,社、山川之神、日月星辰诸神的权能到战国时期开始向自然权能方面回归。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尝试对四方祭祀的一般情况进行梳理,并且对“四方”这一重要概念进行探讨。关于四方祭祀的属性问题,古今存在两说,即属于地神祭祀还是天神祭祀。在“四方考”一节中,通过对((诗经》’中((大田》、((甫田》、《云汉》等诗篇的考辩,分析五帝属性及祭天的仪式,认为四方祭祀非地神祭祀而为天神祭祀。。四方祭祀实为四时祭祀,祭祀仪式为四郊迎气。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重大影响的往往是体系化的思想。秦王朝统一中国前夕编撰的《吕氏春秋》,以“法天地”为原则,综合道家、阴阳家等建构起了一个天道论体系。秦汉初期,儒家学派虽然遭到“焚书坑儒”的打击而退居民间,但以《春秋公羊传》为代表的经典注解之作,崇奉孔子“作新王”为万世立法,建构起了一个以儒为本兼融各家的王道论体系。董仲舒在吸收前人思想的基础上,将天道论、王道论体系合而为一,建构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大一统的思想体系,在当时和后世都产生了深广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