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强调知与行的交互性,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学习者对情境认知的过程,即个体参与实践、形成参与实践的能力的过程.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的英语实践教学改革要转变教学理念,明确目标定位;调整课程设置,确定英语实践教学的内容选择;创设情境化的实践教学环境,切实把英语实践教学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是由主体内部建构的,它强调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知识的社会协商和社会实践参与过程,而情境认知理论的核心观点则认为“知识来源于活动”,基于情境认知的教学更强调学习环境以及学习活动设计的提供。以“无穷集合的比较”为例来观察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研究表明只有巩固了的知识才是完备的抽象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创建新的数学建构。  相似文献   

3.
具身认知理论从全新的角度阐释人类认知和表征世界的方式,它强调身体在具体学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通过身体在情境中的具体实践和大脑内化的反思来强化对知识乃至社会的认知.相对于儿童的学习而言,成人的学习更强调具体情境的实践以及对实践结果的反思,因此,具身学习理论无疑是符合成人自身学习特征的.具身学习理论对于指导成人教育的教学以及制定适合成人学习的教学设计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培养本科生的科研能力成为各个高校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本科生科研作为一种新型的培养方式,也成为本科生成材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的角度来阐述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任务所经历的四个步骤。并且在文章中结合一些实际情况对每一个步骤进行详细的展开说明。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性、知识的情境建构性、学习的文化适应性以及在构建中的实践。情境中的学习为制定培养本科生科研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建构主义强调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学习的具体内容。它应用于农科网络教学中,通过一系列的教学设计.用比较、归纳、综合等方法将实践纳入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来实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弥补了网络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创建出一种虚拟实际环境的学习情境,并最终帮助学生建构起所学知识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6.
李亮 《今日教育》2023,(3):58-59
<正>20世纪90年代,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的学习或意义的获得是与情境脉络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知识是情境化的,是通过活动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是在实践活动和具体情境脉络中建构形成的。将情境认知理论应用于教学,则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习者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情境中,通过类似人类真实实践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习者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受情境认知理论的启示,写作教学不应是文章学的知识告知,其最终的结果会出现众多应试性的“小文人语篇”,  相似文献   

7.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8.
认知学徒制模式以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理论为依据.将传统学徒制和传统学校教育加以整合而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范型.它强调在具体情境中通过问题解决进行学习,强调学生与专家实践文化的互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认知学徒制的基本思路.学科教学法教学要重视师范生的教学实践,并通过观看优秀教师或优秀学生的教学实录、课堂评议、微格教学等环节.在教师的帮助下.让知识在丰富的情境中通过运用而被学习.使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更为合理、有效,有效地提高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9.
e-Learning新解:网络教学范式的转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当代学习理论正在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学习越来越多的被认为是建构认知、分布式认知和情境认知的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越来越关注知识协同建构的社会本质,知识协同建构受共同体的影响。Web2.0技术在e-Learning中的应用更加关注学习过程的参与性,强调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学习活动来促进知识内容的内化,通过学习活动的序列化,来支持多种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而普适计算技术的发展,使得学习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按需适应成为可能。在学习理论发展和信息技术发展的双重推动下,网络教学正实现从接受认知范式到建构认知范式再到分布式情境认知范式的转换,这反映了e—Learning从技术向教育回归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10.
情境理论认为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强调认知和学习的交互特性和实践的重要性。基于情境理论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为学习者创设“实习场”,学习者在“实习场”互动中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的转化,通过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促进意义和身份的建构。  相似文献   

11.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 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只是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认知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通过情境、协作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2.
张莉萍 《教师》2014,(11):103-103
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由于强调知识在多元情境中的应用及学习经验而受到广泛重视。将认知学徒制教学模式运用于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李燕云 《亚太教育》2020,(1):164-165
道法学科认知理论主要是探讨道德与法治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所引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对教师所创设教学情境的知识理解,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教师在进行认知理论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话技巧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  相似文献   

14.
情境认知理论是对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发展和完善.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在具体情境中协商建构的产物,学习是对知识不断建立意义的历程,通过认知学徒式、抛锚式、交互式教学模式来创设真实情境,可使学生在情境行动中主动地、积极地、交互地进行求知,并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这为识字情境教学提供了充实的理论基础和有效的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认知是教学法中的中心问题,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教育心理学强调学习是一个知识构建过程,而不仅仅是知识、知识技能的记录和吸收;强调学习依赖于知识,学生必须应用已有的知识来构建新知识;强调理论学习与技能学习的情境有高度的一致性。这些观点不仅为技校教学提供了相应的理论及方法,也为教材改革、教师处理教学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认知规律是指个人知识经验的获取、积累和运用的规律,与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紧密相连。技校生的心理特点决定了这一群体的认知规律。技校生心理特点与认知技工教育具有明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是对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网络化的“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模式真正契合了建构主义理论。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高校英语教学应合理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使学习者的认知在多媒体网络教学中通过情境、协作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  相似文献   

17.
程辉 《考试周刊》2012,(55):97-9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学习者的学习过程是在一定情境中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参与者的协作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切入点.探讨其在现阶段高职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并提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模式。  相似文献   

18.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鲜活的实践,学习是参与实践共同体,提倡学徒制和抛锚式教学以及在情境中进行评价。在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我们可以应用情景认知理论去进行:转换中小学教师培训过程中的知识观,建构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学习共同体,重视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情境评价,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信息化,等等。促进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实践性转换,提高中小学教师培训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情境认知理论强调无情境无认知、无交互无认知、无参与无认知。其观点对于写作学习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意义。情境认知理论下的写作学习情境是以学生的真实表达交流为背景,以写作核心知识为依托,以任务、问题为驱动,贯穿整个写作学习过程的学习场。它具有真实性、知识渗透、任务驱动、连续性等特征。其构建应该注重生活与认知的真实,与该节课的学习元素(写作核心知识)相匹配,包含带有特定的话题、读者、目的的写作任务,贯穿整个写作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20.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职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实践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发现和对所学的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文章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以实例阐述了高校教学实践中通过创设、建构情境,组织协作学习等课堂教学设计,促使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更加有效地提高高校教学质量并促进高校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