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乔治忠先生编纂的《清文前编》历经寒暑,已由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这是近年来对清朝入关前文献搜集整理的一项重要成果。一、清朝入关前文献概况清朝于17世纪初兴起于辽东半岛,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在沈阳称"天命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1636年,其子清太宗皇太极改汗称帝,又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关,在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清朝入关以前,历经太祖、太宗两朝,在几十年的军政活动中,形成了数量可观的文献资料。保存至今的主要有满、汉文档案和太祖、太宗实录。  相似文献   

2.
清朝是我国封建王朝中的最后一个,在吸取了前面历朝历代的统治经验后,清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众多领域达到了空前的强盛,它既是封建王朝中最光辉耀眼的顶点,但同时也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穷途末路的终结。清朝前期形成了高度集中统一的档案管理体制。努尔哈赤在1616年建立后金政权后,进行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3.
足迹     
《兰台世界》2014,(Z4):29-30
<正>辽宁省境内的赫图阿拉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出生地,也是他称汗建立金国(史称"后金")立为首都之地,后又移都辽阳(称为"东京")和沈阳(更名为"盛京"),改国号"大清"。清军入关后,盛京成为陪都。在这里,就有了后金和清朝形成的太多的史料和文献。如今,辽宁省档案馆便得天独厚的承继了这些珍贵的档案。早在清亡之后,这些档案历经了民国、日伪等时期,曾有国人在此整理翻译出版,如汉译《满文老档》。伪满洲国时,日本人为其统治中国的施政需要,到东北各地搜集了大量历史档案,并翻译出版,如影印并日译《顺治年间档》、影印清朝《实录》。  相似文献   

4.
清朝宫廷服饰制度肇始于后金时代,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皆为宫廷服饰制度的改革变迁作出了积极调整。清朝中后期,在乾隆皇帝的推动下,清朝宫廷服饰制度日臻完善,也日益突出反映了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  相似文献   

5.
白丽 《兰台世界》2012,(8):35-36
自清太祖努尔哈赤创制满文后,满文一直是清王朝的"国语"、"国书",满文档案对于研究后金和清朝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我国现有满文档案的利用作一综述,以期人们进一步了解满文档案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6.
曾景忠 《历史档案》2005,(2):132-132
中央电视台科技·学术频道举办的清朝十二帝系列讲座,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阎崇年教授主讲。阎教授在讲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简历后,说到清朝历史上有两个历史现象的巧合:一是清(原称后金)太祖努尔哈赤兴起于抚顺,而清朝末代皇帝溥仪也曾被关押在抚顺;一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皇后是叶赫那拉氏,而清朝最后一位皇后——光绪帝(载)的皇后也是叶赫那拉氏。但细想起来,清朝历史巧合之事尚不止此。最显著的是,清王朝开始和结束的两代均曾经历皇帝为孤儿,靠寡母扶持、摄政王临朝主政的情况。1644年清军入关,建立清王朝之初,由皇太极的遗孀孝庄…  相似文献   

7.
刘凡 《兰台世界》2017,(12):126-128
清太祖努尔哈赤是清朝的开国皇帝,他在位时期对农业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并把发展农业生产提到了兴国安邦的地位。其"兵农合一"的农战政策,是满族社会组织的基础保障。"各守旧业安定汉民"的政策,减轻了对农业的最小破坏。"计丁授田、纳赋服役"促进了满族贵族与降金的汉族地主阶级的结合。  相似文献   

8.
清朝皇帝的顺序努尔哈赤及1616年印位,宣布建立国家,建立后金。努尔哈赤死后,他的第八个)L子皇太极即汗位(]628年),改为天聪元年,他就是以后清朝的太宗皇帝。明崇顿十六年(1643年)八月,皇太极去世。皇位传给只有六岁的)L子福临,第二年改为顺治...  相似文献   

9.
<正>围猎曾是满族先辈女真人在东北时的谋生手段之一,骑马射箭是满族人的传统特征。清太祖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由围猎的牛录制衍生创制军事组织八旗制度,其后嗣子孙运用此军事组织建立了清朝,并率领八旗大军入关问鼎中原乃至统一中国。清朝"以武功定天下",统治者尚武,清代前期的几位君主都是"马上皇帝"。清代统治者为了维护本民族特征,将固有  相似文献   

10.
清朝统治者标榜骑射为家法,视骑射为满洲最紧要的传统.但是,一直到努尔哈赤时期,才出现"满洲"的说法,1635年皇太极将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蒙古、朝鲜、索伦等多个少数民族纳入同一族名,建号"满洲".  相似文献   

11.
努尔哈赤(1559—1626)姓爱新觉罗,是满族杰出的首领和清朝的始祖。他南征北战四十余年,统一女真各部,抗击明王朝的民族压迫,保护了满族的生存,对满族的形成和前进,对东北地区的统一和多民族祖国的壮大,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开国之君。本文仅对他的几个方面作些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2.
八旗制度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在万历二十九年至四十三年(1601-1615)创立的满族兵民合一的军事社会组织,后来发展成完整的制度,对清代历史发展曾起过重要作用.满族作家杨钟羲在<雪桥诗话>中,对八旗制度进行了一定的叙述,既保存了清代有关八旗的珍贵史料,又寄托了作者深远的现实关怀,还对清朝的历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1599年也就是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命蒙古族文人额尔德尼和噶盖,根据回鹘文创制的蒙古文字母,创制了所谓"无圈点"满文,史称为"老满文";1632年皇太极又命儒士达海,将使用不太方便的"老满文"改革成"有圈点"满文,后来人们所称之"新满文"。随后清政府将满语、  相似文献   

14.
《兰台世界》2015,(7):3
<正>沈阳故宫,是后金入关前的沈阳(盛京)皇宫和清朝迁都北京后的盛京行宫(或称奉天行宫),始建于1625年,初成于1636年。至乾隆时期又有较大规模的改建与增修,占地约6万平方米。沈阳故宫按照建筑布局和建造先后,可以分为3个部分:东路为努尔哈赤时期建造的大政殿与十王亭;中路为清太宗时期续建的大中阙;西路则是乾隆时期增建的文溯阁等。整座皇宫楼阁  相似文献   

15.
    
<正>清在入关之前,太祖努尔哈赤天命年间(1616—1626)曾铸过满文"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太宗皇太极天聪年间(1627—1635)铸过满文"天聪汗钱",背满文"十?一两"当十大钱。清朝十个皇帝,十一个年号(包括1861年穆宗初即位时,改元"祺祥")都铸有年号钱。清初工部设宝源局,户部设宝泉局,各省分设钱局铸钱,铜钱以平钱为主,都称"通宝"。咸丰以后,币制败坏,才铸大钱,称"重宝"、"元宝"。清代钱币不是简单地延续前朝  相似文献   

16.
满文文献的保护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599年努尔哈赤命人创制老满文到清朝覆亡300余年的历史中,满族同胞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满文文献.吴元丰将满文文献分为档案、图书、碑刻等三类[1].赵令志认为:"按书写形式分,可分为老满文文献和新满文文献;按时间分,可分为后金文献和清朝文献;从文献形式上分,可分为文书档案、图书和铭刻等;按文献内容划分,则可分为历史文献、语言文献、文学文献、翻译文献、宗教文献、军事文献、地理文献、医药文献和自然科学文献等."[2]下面就满文文献的相关问题做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7.
大清朝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算起,共历十一帝,凡二百七十六年,再加上此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创立的后金二朝,则历时二百九十六年,史称"清宫十三朝"然而在这近三百年的漫长历程中,曾经融金为币的,仅大清末世的光绪、宣统二朝,拢共三十多年而已,这当然和近代社会的生产力发展已臻火候有关.所铸金币种类,前前后后加在一起,亦不过五种耳.  相似文献   

18.
在明朝末年政治腐败、边防日渐松弛、后金军日渐强大的不利局面下,袁崇焕力排众议,孤悬宁远,并重伤了努尔哈赤,导致努尔哈赤命丧盛京,取得了彪炳史册的"宁远大捷",对明末政局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国内     
印象系列添新品牌"又见"王潮歌开创中国新剧种2月18日,大型情境体验剧《又见平遥》在山西平遥正式公演。此剧由著名导演王潮歌执导。《又见平遥》讲述了一个关于血脉传承、生生不息的故事:清朝末期,平遥城票号东家赵易硕抵尽家产,从沙俄保回了  相似文献   

20.
<正>辽宁省档馆馆藏有两个版本的《满洲实录》,各为两函八卷(册)。主要记载清皇室爱新觉罗氏祖先的源流及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与明军征战辽东并建立后金汗国的经过,从神话传说开始叙述,直到努尔哈赤去世为止。一版为满、汉、蒙三体文附82组插图本。每卷首页钤有"乾隆御览之室"朱印,卷尾页钤有"古稀天子"朱印。第八卷尾附有乾隆皇帝"敬题重绘太祖实录战图八韵"诗一首,诗尾钤有满、汉、蒙篆字的"乾"、"隆"连珠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