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冬的雾     
清晨,我推开窗户。啊。好大的雾呀。外面白茫茫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楚。近处的灯光星星点点,仿佛满天繁星降落人间,又好像无数珍珠撒向天空。树木直挺挺地立着,树枝上布满了白霜,像雪白的小刺。电线杆的顶端漂浮在云雾间,只显出一部分轮廓。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小鸟们还在入睡,用它那毛茸茸的羽毛裹着身子。花儿缩着身子,在大雾中酣睡着。一切都静极了。月亮慢慢地退去,星星隐隐地从夜幕中消失。整个城市笼罩在茫茫的雾中。我打开门,披着浓雾走在了上学的路上。楼房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像喝醉了酒似…  相似文献   

2.
孙戎 《新闻世界》2007,(2):35-37
2007年2月19日,是世纪伟人、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逝世10周年纪念日。邓小平生前一直关心、关注安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曾先后8次到过安徽,在安徽这片热土上留下了光辉的足迹。1979年7月,邓小平开始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第一次南巡。75岁高龄的小平同志先是来到安徽,坚持徒步登上举世闻名的黄山,以世纪伟人的巨大魄力和深远眼光,以饱含着对黄山的一片深情,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在纪念邓小平逝世10周年之际,我们回顾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的动人情景,以表达对这位历史伟人的深切缅怀和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在举世闻名的安徽黄山大地上,一批批黄山好人为人称道,一个个普通市民身边的黄山好人及黄山好人集体走出黄山、走向全省、全国,成为安徽好人、中国好人,成为黄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一大亮点,也引导了全市学好人、做好人风尚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刊物版式设计中虚实的形式美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游历,云雾绕山涌动,风行雨散,山峦时而显露,时而隐没,变幻多奇,恰似山分五色,实如焦墨,虚似淡染,其险峻奇诡,尽在掩映之中,这便是客观现实中虚实的神采魅力。绘画讲究虚实结合,所谓画法,即在虚实之间。排版也要讲虚实相宜。版式设计是一种艺术创作过程,在于艺术地布置虚实。虚是艺术的生命,是艺术的灵魂,虚实结合,虚实相生,虚居帅位,意味无穷。  相似文献   

5.
黄山七0一发射台省人民台发射机是采用的比较典型的GME1FB型10KW全固态立体声调频发射机。在黄山七0一发射台自主研发的发射机自动监控系统中监测不到该发射机的功放电流,为此对该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和排除。  相似文献   

6.
川藏兵站部政委董勤本每次审批经费时,总是拿着报帐单或报告,翻了又翻,问了又问,算了又算,一分一厘都要问个来龙去脉后,才下笔签字。用他的话说,对国家财产每一分钱都要认真负责,不能浪费。不过,也有两次签字是例外,并且一次比一次爽快。第一次是去年3月的事。政治部王干事,拿着一张有关新闻报道骨干培训班的请示件去了他的办公室,正在批阅文件的董政委把头抬起来,慈祥地问:“小王,你有什么事‘Z”小王把原主任、现副政委杨丕善签I字的请示件呈给他。小王当时想:这次举办70多人为期10天的培训班,各种费用加起来少说也有一…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任中央军委主席期间.进行过两次大的阅兵.第一次是1981年秋.在华北某地观看军事演习后检阅演习部队:第二次是1984年国庆35周年庆典上举行的盛大阅兵。我有幸被派遣参加了这两次重大阅兵的摄影采访,较好地完成了任务。现在回忆起来.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8.
朦胧的学问     
朦胧的学问邓立品不知从何年何月何日起,也不知是何许人开的先例,这些年以来,许多摇笔杆儿的(当然有记者同仁)发明创造了一种“朦胧体”,多在“大透视”“社会写真”“热点扫描”“焦点话题”等文体中出现。一些报刊的“星期刊”“周末版”常以大块头的“大透视”之...  相似文献   

9.
我感觉到,泪水正逐渐使双眼朦胧起来。我忙碌地奔波于教学楼的每个角落.企图用最简洁的方式让自己的心情不再沉重、不再伤感。毕业,什么是毕业?当我还沉浸在考试前和朋友们战斗于网吧的快乐中时,我终于感受到了时间的速度——这是连练成了绝世轻功的韦一笑也无法超越的。它让我经历了恍惚的三天中考.从而又必须经历现在这即将出现的场景。  相似文献   

10.
旅闻天下     
王丹丹 《大观周刊》2006,(41):81-81
版纳旅游二次创业寻求“突围”,文明出游“逃票”莫来,乘火车可先上网查客流,敦煌莫高窟门票将上涨50元,旅游新“自由人”一人也享团队价,旅客飞机上擅自调座位最高可能罚款1万元,第四届妈祖文化旅游节在澳门举行,黄山旅游门票打六折,克罗地亚:低价看牙成旅游新卖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登华山     
华山,登了两次,都成老版本了,却也可温故而知新。头一次,1957年夏初,记者们报道了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像打仗一样,要休整一下,想去登华山。我们一行五人便坐火车来到华山脚下。天阴沉着。看一眼华山的奇峰,转瞬又被云雾锁住。登山,自玉泉院起步。玉泉院人称山门,据说是皇帝攀山祭祀的地方。我们沿峡谷溯小河而上,一会儿左岸,一会儿右岸,踩水踏石,盘来盘去。一路上除了眼前的山、水、石外,远处的景色全被蒙蒙细雨遮盖。走十几里路,过毛女洞,至青柯坪,迎面的摩天奇峰将通道堵住。天色晚,雨在下,便投宿了。夜里躺…  相似文献   

12.
哥廷根的山林就是小夜曲。哥廷根的山不是怪石嶙峋的高山,这里土多于石:但是却确又有山的气势。山顶上的俾斯麦塔高踞群山之巅,在云雾升腾时,在乱云中露出的塔顶,望之也颇有蓬莱仙山之概。  相似文献   

13.
问与答     
问与答文:胡德玉一、IllustratorWindows/Mao(1.0Xonly)有时,我进行分色打印,同一种专色会在不同的色版上印出。Illustrator也会在分色设定对话框中两次列出同样的颜色。这是怎么了?听起来像是有两个版本的同一专色,有可...  相似文献   

14.
公元10世纪末,在结束唐末五代长期战乱分裂之后建立起来的北宋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发展生产,奖励农桑,科学技术又出现一次发展高峰。杰出的科学家沈括及其名著《梦溪笔谈》所取得的成就,就是其中的代表,在中国科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掐指算来,涉足新闻摄影至今近20年了,干专职新闻记已有15个春秋。就目前所获取的一些成就和荣誉,我总认为是机遇的特别眷顾,一些突发新闻之类的“好事”才让我撞上。也正是在一次次突发新闻现场拼抢的历练之中,我逐渐成熟起来,修炼了一个健康、灵动和沉稳的职业心态。  相似文献   

16.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朦胧中,父亲和母亲半夜起来给蚕宝宝添桑叶……每年卖茧子的时候,我总跟在父亲身后,卖了茧子,父亲便给我买枇杷吃……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小渔船。父亲送我离开家乡去投考学校以及上学,总是要借用姑爹这只小渔船。他同姑爹一同摇船送我。带了米在船上做饭,晚上就睡在船上,这样可以节省饭钱和旅店钱。我们不肯轻易上岸,花钱住旅店的教训太深了。有一次,父亲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小客栈,半夜,我被臭虫咬醒,遍体都是被咬的大红疙瘩,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那满床爬满的臭虫和我…  相似文献   

17.
带血的军报     
我第一次见到军报,是在8年前。那时,我才12岁,还在上小学。我的家在山村,很少能见到报纸,乡下人也不注重看报。而唯独我,每隔一段时间,总能收到几份《解放军报》,那是我大哥给我寄来的,他那时在云南边防部队当兵。收到大哥寄来的军报,我就美滋滋地读了起来。那时我不太关心国家大事,只是比较注意报上的那些英模,还有部队上解放军叔叔的故事。每次看完报,我就把那些报纸宝贝似地收藏起来,再等着大哥寄新的军报给我。有一次,有个同学要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换我的两张军报,我都没动心。上了初中后不久,一件奇怪的事发生了,连…  相似文献   

18.
感受惊奇     
石湾 《传媒》2001,(10):45-46
白天在班上太忙,中午也未得休息片刻,到晚上看完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我就觉得有些困倦了,便和衣而卧,想打个盹儿。未曾想,刚迷糊了一会儿,电话铃就响了起来。朦胧中抓起话筒一听,原来是画家赵蘅。她急促而又兴奋地说:“快打开电视,看有线2台,有那个女摄影家的节目,真还说起读过  相似文献   

19.
难拾英语     
书到用时方恨少,若非事业遭遇七年之痒想换个地方混混,也不会意识到自己的英语实在是寒碜得可怜。想当年在学校我也是该拿的证书都拿了,大大小小的考试都通过了,英语老师的提问也赏脸了,操场上月朦胧鸟朦胧的英语角也光顾过了。本以为当年那一点点威武的英语分数足以让我一生仗剑走天涯,谁知道很多年后斗胆想炒老板的鱿鱼。  相似文献   

20.
庞岸清 《青年记者》2006,(18):71-72
当前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此经济报道也是党报的主要内容之一。但现实不容乐观:经济报道很难活起来,难以引起读的兴趣。经济报道难,难在其工作性、综合性、专业性上,难免有些枯燥。往往费了很大的劲,仍是“业内人不愿看,业外人看不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