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社会性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瑜 《现代教育科学》2006,(3):121-122,53
从发展心理学和儿童教育的角度看,我们认为儿童社会性是指儿童在其生物特征基础上。在与社会生活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会社会角色,获得社会需要、态度、价值。发展社会行为。并以独特的个性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适应用围社会环境。由由然人发展为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儿童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2.
于惠 《山东教育》2005,(15):8-9
社会性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愿与行为特征,是社会化的产物.儿童社会性发展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的统一,是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主要内容,是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环境因素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包括文化、家庭、学校、同龄群体、大众传媒工具等,它们形成了儿童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3.
一、问题的提出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它可以作为行为发生的心理来源,以教养行为为中介,影响儿童发展;或通过环境设置来构成特定的家庭生活环境,形成特定的期望氛围,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不同发展特征的儿童。[1]家庭是儿童的主要生活环境。儿童最初的生活经验、一般的社会道德评价和行为习惯主要通过家庭获得。早在80年代初,帕森斯(Parsons)等人的家庭关系系统理论就指出:“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社会系统作用的结果,儿童与父母组成的家庭是社…  相似文献   

4.
一.良好的环境是脑瘫智障儿童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与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为脑瘫智障儿童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5.
家庭教育环境与儿童的社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社会知识和社会经验的获得,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形成、发展和完善自己社会性的过程。儿童时期是一个人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化主要是学习语言,掌握基本生活知识和技能,以及建立一定的情感联系,为日后在社会生活领域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做准备。在这一阶段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不仅为儿童提供了日常的社会生活环境,而且也为儿童提供了实现社会化的基本条件,是引渡儿童进入社会的桥梁。家庭教育环境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具体表现为:家庭教育环境不仅直接…  相似文献   

6.
一.良好的环境是脑瘫智障儿童合作与分享品质形成的有效资源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与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创设良好的环境为脑瘫智障儿童合作、分享品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的创设。1.物质环境的创设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真正发展应该体现为可持续的健康发展,在当代社会尤其如是,因而教育所培养的也应该是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的人才。根据人的成长规律,儿童阶段是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的重要时期,在形成健康意识的过程中,美的启迪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称之为美赢教育,本文将对美感教育与当代社会的美感教育环境进行分析,来探讨儿童美感教育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儿童社会性交往的生态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社会中,任何一个个体,从本质上说,从一生下来就既是一个生物的人,又是一个社会的人,他从来都不是单一、孤立地存在的,而是被包围在各种社会物体、媒介和关系中,与多方面发生联系,在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存在和发展。特别是在信息化、多元化、开放化的现代社会,人际交往更成为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首要条件。儿童的能力、情感、认知、社会行为、道德规范、交往经验、人际关系与人格品质等个性、社会性品质都是在社会性交往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儿童的社会性交往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和研究。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9.
成人眼中的儿童——5—8岁儿童社会性发展性别差异的调查与思考张博王乃正社会性是人的一种心理行为特征,它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及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以及其他社会行为表现出来的心理行为特征。儿童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包括儿童的道...  相似文献   

10.
从独生子女儿童所处的特殊家庭条件及环境 ,分析早期家庭教育对儿童形成个性品质的影响 ,了解和认识儿童生理特征 ,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 ,按照社会发展方向要求 ,采用正确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是培养儿童形成良好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一、问题的提出 在生物学研究范畴中,常常把生物体随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特性或生活方式以求更好生存的能力称为适应性。小班新入园幼儿在与幼儿园环境相互作用中,必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形成有关的基本生活自理能力,遵守集体生活必需的初步的规则规范,这一过程成为小班新入园幼儿的适应过程,也形成了其社会化发展的转折时期。 大量研究资料表明,儿童在最初的集体生活环境中形成的社会态度和社会行为保持长久,影响一生;如果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得以顺利发展,将有助于儿童增强自信心,发展自我意识,促使儿童情绪  相似文献   

12.
试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道德发展观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班杜拉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社会因素与儿童品德行为的关系,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的交互论思想。他认为,人的道德品性形成与发展是个人在与环境相互作用中的社会化过程,并深入探讨了环境和社会学习在品德中的作用及个人内部因素对环境的影响这一双向作用过程。他的独特的道德发展观点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品德观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对如何开展道德教育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3.
社会化贯穿于人类生命的始终。儿童自出生以后,随着认知能力和自我意识的发展,逐渐从依靠简单的条件反射对付现实发展到能适应社会生活,正是从所谓的“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的过程,这就是社会化。因此,儿童社会化是指生长在一定环境中的儿童学习所属社会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并获得社会经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信念、个性特征,从而成长为独立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影响儿童社会化的因素很多,3-6岁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幼儿园便成为影响儿童社会化的稳定的社会机构之一。众所周知,幼儿园是对幼儿实施教育的机构。由幼儿园承担的、有…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中儿童的社会化问题省教育科学院韩秀英儿童社会化,乃指儿童在社会和家庭影响下,掌握社会行为规范,形成社会行为的过程。儿童社会化不仅是个体在社会上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儿童时期的社会化将为以后的社会化奠定基础。如果一个人实现了较...  相似文献   

15.
社会转型期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隔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阶段中国社会结构转型改变了乡村社会的社会结构以及乡村人生活方式、生活态度。乡村学校教育在组织管理、课程与教学方面与乡村社会形成隔离;乡村人口流动以及社会环境变化导致乡村家庭文化传递功能削弱;现代电视媒体在乡村社会普及阻碍儿童对乡村生活的体验,这些因素导致乡村儿童与乡村社会逐渐呈现出一种隔离状态。这将不利于乡村儿童的健康成长与乡村社会的良性发展。因此,需要人们对乡村教育与乡村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16.
社会是由人构成的,每个人的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无论如何"天生是社会动物","不仅是一种合群的动物,而且是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独立的动物"。因此,人从一出生就开始了学习、掌握、遵守社会规范以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正因为此,儿童的社会性教育受到了广泛重视。当今教育界,理解、合作、对话、交往、沟通已然成为主旋律,而被当作与儿童社会性发展"格  相似文献   

17.
儿童人格的发展过程就是儿童人格的形成过程,它包括个性化与社会化两个侧面。社会化是个体获得态度、价值、需要、交往技能及其他能使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品质的过程。个性化与社会化相对,是指在生理上、心理上获得独立的过程,即所谓自我确立、自我形成的过程。个性化强调的是个体的需要、特征、独特的权利、个人发展、自我实现、个体在世界上的唯一性等等。社会化与个性化作为人格发展的两个侧面,具有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并注重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反映儿童的需要,帮助儿童参与社会,学会做人,培养学生乐于探究,热爱生活,促进儿童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一、教学要凸显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儿童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生活是人的生命的存在形式,而儿童的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这一发展、动态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必须转“变从学科知识教学的逻辑中去获得”“为让儿童通过自己的生活实践和活动体验来获得认知发展”。教育家陶行…  相似文献   

19.
儿童成长的过程是由自然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而这种转变的基本途径之一便是与同伴交往.幼儿期是同伴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伴关系在儿童社会化中起着成人无法取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环境问题与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而,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社会特征。当代中国环境问题的八大社会特征为:随着社会转型的加速进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问题不仅表现为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而且越来越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染在环境问题中的分量加重;城市环境问题受到高度重视,并在局部有所缓解;农村环境问题失控,呈日益蔓延和加重的趋势;环境问题与贫困问题有形成恶性循环的趋势;公众环境意识水平低下;环境问题与其他社会问题交叉、重叠,解决的难度日益加大。这些特征的存在与当代中国社会特定的转型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