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应用“控制论”的基本概念与方法研究教育过程而形成的一套理论称为“教育控制论”,它是控制论的一个新的应用分支,也是教育学中新增添的一部分内容。控制论能用于研究教育现象,道理是不难理解的。因为:(一)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行为构成的,教育过程参加者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或者说是可以调节的;(二) 受教育者的德、智、体发展情况,作为教育过程的结果(当然不是固定不变)是可以经常测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个传递并反馈信息的过程,它也应适应时代的需求,不断地吸收能反映社会发展特点的新科学来改革和充实教育科学。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日益被不同程度地应用到教育领域。教育作为传递人类文明的社会功能系统,以培养人为明确目的,而教育目的的实现则以控制为条件。所以说,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控制系统,控制得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兴衰成败。一、教育控制论中的反馈教育控制论是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育控制现象的一个学科。它运用控制论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的控制系统、控制过程、控制…  相似文献   

3.
一九四八年美国科学家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一书,标志着控制论的正式诞生。在不够四十年的时间内,这一和“信息论”、“系统论”并驾齐驱,被合称为“三论”的新理论,迅猛地发展。由于这“三论”研究的对象既不同于哲学,又不同于各门具体的自然科学或社会科学,而是以客观事物的共同相似性作为研究的基础,所以成为一门研究各种系统共同控制规律的综合性横向科学,被广泛地应用到工程、生物、通讯、人工智能、社会、经济、教育、军事等几乎一切领域上,并取得辉煌的成果。控制论教育学,就是一门将控制论基本原理应用到教育科学领域的新兴边缘科学。传统的教育学,早已形成完整的学科  相似文献   

4.
(一)控制论的含义和特征维纳把控制论这门科学,叫作“关于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即这门学科是将动物和机器的某些控制机制加以类比,从而抓住一切通讯和控制系统所共有的特点进行概括而形成的理论。控制论是研究各种控制系统的共同控制规律的科学。首先,控制论认为,一切控制系统所共有的基本特征是信息变换过程和反馈原理。信息变换过程,包括信息的接收、存取和加工的过  相似文献   

5.
当今教育教学的研究与探讨是十分热烈的,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不少文章在读过之后,并不能使人得到什么具体的指导。这类文章满足于“现代化”、“信息论”、“控制论”、“素质教育”、“创新教育”、“能力培养”等时尚名词的满纸堆砌,至于现代教育中素质教育究竟应该如何具体实施,创新思维与能力培养究竟如何具体进行,“信息论”、“控制论”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又该如何具体贯彻,论者自己究竟是如何具体实践的,却很少探讨。这种连篇累读的纯理论研究已经成了教育教学研究中的流弊。所以,我们提出教育教学研究应当充分突出它应有的…  相似文献   

6.
美国现代教育家S·布鲁纳在六十年代提出:“探索人类如何通过掌握知识而发展智力”的教学理论,在这种理论指导下,搞出“发现法”教学来。即在高等学校中,培养学生能发现真理,培养学生独立钻研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集中表现在认识客观事物深刻、正确、完全的程度上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质量上。这是当前教学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们在《现代控制论基础》教学中,对此教学法作了初步的尝试。实践证明,“发现法”是开发学生智能的一种较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控制论是本世纪4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列尔涅尔认为.它是“一种能应用于任何体系中的一般控制理论”.所谓教学控制论就是用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教学过程,它是控制论在教学系统中的应用.在由教师、学生和知识组成的教学系统中,用知识作为媒体,通过知识信息的传输,把教师、学生和环境连结起来,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如下方框图表示:近两年来,我们曾在物理科高等数  相似文献   

8.
江玉安 《山东教育》2000,(34):16-16,50
改变旧有的观念和习惯了的方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如果否定一种做法,而没有指明改进它的具体方法,往往会使人无所适从,感到“困惑”。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否定一种做法而不能及时指明正确做法的情况也是常有的,因而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具体管理者,“困惑”也是常有的。本文仅列举曾使自己“困惑”的几个问题,并试图谈一下走出“困惑”的设想。   “困惑”之一:小学到底应开设哪些课程,教学什么内容   通过一定的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培养学生的素质,这是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开设什么课程、依据什么教…  相似文献   

9.
时空观在哲学、物理、数学等科学领域的研究上,不是什么新观念,而用这一观念来考察、研究教育,则是近几年的事,用它来考察语文教育,可说是一种新的多数人在思想上还不甚明朗的观念。一九八三年,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语文界在这一指示的启示之下,才出现了语文的“宏观研究”,“大语文教育”。什么是宏观研究?什么是大语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直觉思维?布鲁纳在《教育过程》中说:“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迥然不同,它不是以仔细的、规定好的步骤前进为其特征的”而“总是以熟悉牵涉到的知识领域及其结构为根据,使思维者可能实行跃进、越级和采取捷径……”。这虽不是在为直觉思维下定义,但却对直觉思维作了周到的描述,可以作为我们探索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1.
能不能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来研究语文教学呢?我想应该是能的。因为“三论”共同构成了当代横跨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科学,它不仅可用来研究自然科学,也可应用来研究社会科学。“三论”是什么?简言之,控制论是用来研究关于生物系统和机器系统间的控制和通讯的学科,通过反馈实现有目的的活动就是控制。信息论是关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教育控制论     
教育控制论运用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来研究教育现象中控制系统的问题,把控制论的基本观点引用于教育之中。这些基本观点是:系统的观点,信息的观点,反馈的观点,总体优化的观点,教育控制论认为,教育是一种可控的社会现象,具有可控事物的基本特性:系统性、有序性、反馈性。它的研究对象是教育,把人的教育看作是一个系统,以对于该系统的控制过程为其特定的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使教育效果尽可能实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3.
一控制论教育学(或称教育控制论)是既属于教育学、又属于控制论的一门边缘科学。它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际上大约有20余年的历史,在我国尚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应用。我们知道,控制论是一种模型化、数学化的理论,是信息、信息处理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技术;而教育学正是涉及信息传递和储存的学科,传统教育学尽管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但总的说来仍属于经验科学,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信息处理以及诸多因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内容是语文课程层面的概念,是语文课程的基本问题之一,回答的是语文课程“教什么”这一问题;从学生学的角度,它是学习的对象,因而也是对“学什么”的规定。然而,对这样的基本问题,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没有作明确的、具体的阐述,在“前言”中也没有作概要的解说,  相似文献   

15.
论教育性——关于“教育是什么”新探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是什么”,是教育学的第一理论问题,也是永恒的理论问题。把“教育是什么”转换为“教育性是什么”,有益于这一问题研究的深化。教育性是一个历史性的概念,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逐渐成为一个包含着干预性、关怀性、策略性和系统性的概念。基于这种理解,我们把教育界定为一种关怀性的、策略性的和系统性的干预。关于教育性的探讨是有意义的,也是永无休止的。  相似文献   

16.
在目录学的研究领域内,好象驼峰一样,存在着几个耸立起来的具体研究项目。其中,书目控制论就是本世纪中期以来新耸立起来的“驼峰”之一。这门学问,从字面上看就可以得知它是一门交叉学科,而且,它是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者大交叉的产物。自从美国科学家维纳(N.Wiener)在1948年创立控制论学说以来,从它诞生的初期起,它就开始向各个科学领域广泛渗透,并由美国目录学家伊根(M.E.Egan)和谢拉(J.H.Shera)率  相似文献   

17.
一、制订目标的依据“教学计划和评价的第一步是清楚无误,毫不含糊地表述教育目标”。这一点对认知目标是重要的,对情感目标也同样重要。然而,由于在情感概念上人们可以作各种解释,描绘情感目标就比描绘认知目标要困难,但这并非是无法描述。如果我们深入研究教学过程,研究情感发展过程,同样也可以象制订认知目标那样,确定我们中学历史教学中心的情感目标。当然,由于情感有它的特殊性,它的目标不可能象认知目标那样具体,那样细致。那么制订情感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华章》2007,(9)
一、理论依据在当代教育研究中运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的思想和方法,从而形成教育系统论、教育控制论、教育信息论的现代教育理论体系,这是教育研究方法上  相似文献   

19.
说到“课堂教学”,我认为教师无非要解决两个问题,即“教什么”和“怎么教”。教什么?为什么教这个?这是方向的问题;而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这是方法的问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教育必须经常检查它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已有的关于教育经验总结的界定,尽管对它归属不同,有时归结为“有效方法”,有的归结为“研究活动”,但对其本质特征的揭示基本是一致的,即分析概括教育实践所提供的经验事实,“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或“上升为理性认识”。诚然,将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这一认识过程的质的飞跃,是教育研究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但以此来界定教育经验总结的内涵似乎不妥。为何?不妨从什么是经验说起。一、什么是经验经验是人的经历和体验,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感性认识。它是在实践活动中直接经历到、体验得到的。经验总是有血有肉的,总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