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做一综述的基础上,依据体操项目特点,分析了体操运动员产生心理疲劳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了有效恢复体操运动员心理疲劳的手段.这对于完善体操的运动训练、提高运动成绩、增进运动员健康有着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过栏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中国优秀跨栏运动员刘静为对象对十运会女子100m栏测试赛上过栏动作技术进行生物力学三维摄像解析,获得运动学参数进行分析探究动作技术上存在的问题,为跨栏运动技术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寻找对四川省散打队十运会赛前训练有关运动性疲劳有效的生理、心理监测措施。方法:采用追踪实验法和统计分析法。以四川省散打队备战“十运会”的五名队员为对象。以周为训练单位。采静脉血:每周一展8时空腹采血,共四周。测试指标:1)生化指标:CK、BU、Hb;2)心理指标:闪光融合频率、自创量表法。结果认为将整体监测与个体监测配合运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可靠手段;而将生化指标与心理指标结合使用,是监测运动性疲劳的有效手段。结论:运用生理生化指标和心理指标对散打运动员进行综合监控,其效果优于单一使用生理生化指标或心理指标。  相似文献   

4.
一、简述现代体操训练工作中学习新动作的各个阶段直观教学手段的运用答:目前直观教学已被现代化教学运用到形成动力定型的各个阶段,特别是在高级运动员的学习过程中,直观教学越来越明显地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我国近年来的训练实践及国内外科技文献来看,直观教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录像、肌电测定、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等方面的成就),已由原来“初步建立动作概念”的作用逐渐扩大到学习新动作的各阶段,但  相似文献   

5.
本课题的研究人员运用有关理论及训练工作经验,结合影片解析资料,对获得世界冠军的难新双人技巧动作——跺子前空翻1(1/4)周同时转体180°接手成悬垂甩浪下的动作技术进行研究后,揭示出该动作技术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动作技术规格及技术要领。  相似文献   

6.
运动性心理疲劳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文献资料法、个人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为基础,对运动训练中心理疲劳的致因、训练中的表现及判断方法和如何消除心理疲劳进行了探讨。旨在帮助教练员深入了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的预防和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当今体操大赛中出现了大量的难新动作及新技术、新编排和新连接,这标志着现代世界竞技体操运动己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新时期。由于体操动作难度越来越大,技术越来越复杂,因而对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这一方面体现在教练员的训练计划、措施、方法以及技术规格更趋于科学化,另一方面要求运动员还必须具备较佳的智力发展水平,以便理解和领会教练员制订的计划要求和意图,只有这样才能使训练工作更有成效。由于运动员和教练员之间在年龄、经历、知识与思维能力方面存在着差距,所以训练计划和要求并不一定能得到理想的贯彻。因此,要提高我们的训练效果,更快地提高技术水平,就必须在普遍重视身体训练、技术训练、战术训练和心理训练的同时,大力加强运动员的智力开发,这也是运动员自身素质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大家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运用生物力学中的三维摄像和表面肌电测量方法,通过分析肌肉的运动状况,寻求多种卧推动作之间的差异性,进而探求力量训练的新型动作模式。结果显示:对力量训练的研究可以从动作的细节方面和技巧方面入手,比如:动作的规范性;运用运动学和肌电学参数系统分析力量训练动作,是探求力量训练动作模式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吉林省高水平轮滑运动员心理疲劳的研究表明,家庭经济条件因素对心理疲劳水平无显著影响。运动员性别、年龄、运动等级、训练年限和文化水平等变量对心理疲劳存在显著性差异。希望通过本调查研究引起轮滑教练和运动员对心理疲劳问题的足够重视,掌握运动性心理疲劳的成因和应对措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训练和比赛。  相似文献   

10.
运动节奏存在于任何一个体操动作之中,对动作技术形成起着关键性作用。本文对运动节奏的规律、作用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与研究,并探求训练运动节奏最有效的教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江苏省竞技体育在奥运会成绩变化、世界冠军、亚运会成绩和全运会成绩的全面分析,结合与北京、上海、广东、辽宁、山东等全国竞技体育强省间的比较分析,对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实力进行评定,进而揭示江苏省竞技体育竞争优势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体操二线教练员队伍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五城会"20个城市的教练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摸清了我国体操教练员队伍的现状,找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结果表明:1)我国体操教练员队伍的年龄结构不甚合理,总体趋于年轻化.2)我国体操教练员队伍的学历层次整体偏低.3)我国体操教练员参加培训和进修的机会偏少,尤其是基层教练员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教练员.  相似文献   

13.
对第五届全国城市运动会体操运动员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五城会20个城市的体操运动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并对这些运动员的一些基本指标和比赛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从年龄与训练年限上看,此次比赛的男女运动员正处在初级训练阶段和中级训练阶段之间.2)参加五城会体操比赛的运动员的文化程度为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生.3)从总体上看,我国男女青少年体操运动员的动作质量、规格和基本姿态较好,但是部分省市队仍需努力.  相似文献   

14.
北京奥运会的筹办和成功举办为中国艺术体操搭建了腾飞的舞台,籍此证实了中国艺术体操项目的整体水平和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在国际艺术体操领域的地位和声望;为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的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国际环境,争得了更多的政策和资源支持;提高了艺术体操大型赛事组织能力、运动员赛事交流数量和科研成果向训练实践转化效率;帮助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队伍迈出新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十一届全运会将对江苏省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一次全面检验。运动队的备战与夺金压力必然会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笔者从我省体育后勤保障系统的角度,对备战十一届全运会的后勤保障工作的特点、重点、措施三个方面谈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  相似文献   

16.
摘要:深入剖析世界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及我国竞技形势,有利于切实提高我国艺术体操训练的科学化水平,圆满完成2020东京奥运会备战目标。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帕累托分析法,分析2012伦敦奥运周期、2016里约奥运周期及2017年世锦赛艺术体操世界区域和国家竞技实力格局,探讨世界艺术体操优势集团国家竞技实力结构特点,纵向梳理2009-2017年间中国艺术体操队在世界级赛事上的竞技表现,横向审视我国艺术体操项目竞技形势,预测未来局势,并提出可行性的项目发展对策。研究结果显示,世界艺术体操竞技实力格局周期波动较大;2020奥运周期奖牌竞争将更加激烈;新周期,应准确把握艺术体操国际发展趋势、切实加强艺术体操人才梯队建设、不断提高艺术体操训练科学化水平,争取顺利实现我国奥运备战目标。  相似文献   

17.
基层体操教练员训练成绩与科研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南京等六市基层体操教练员科研工作的问卷调查和对训练成绩的统计分析,讨论了教练员的训练成绩与科研的相关性。指出教练员科研工作对体育运动业绩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将科研与运动训练紧密结合,用科学的方法指导训练,是提高训练成绩和运动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通过查阅全运会、奥运会相关资料,对十运会等4场重大比赛现场进行技术统计,同时发放问卷,调查分析四川省艺术体操竞技水平的现状,为四川省艺术体操竞技水平后备人才培养机制提高竞技水平使其继续保持集体项目优势等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9.
十运会江苏田径项目国内实力定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统计分析等方法以江苏省田径竞技一线与二线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对江苏省田径项目在十运会上夺取金牌、奖牌数、全国排名做出实力定位;提出加大后备力量培养工作力度,搞好人才引进,努力提高教练员队伍素质,狠抓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不断更新训练方法与手段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第11届全运会江苏省男子网球队夺冠的制胜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男子网球队获得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男子团体首枚金牌,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辉煌成绩,这和江苏男子网球队具备的各个方面的制胜因素是密不可分的,江苏男子网球队夺冠制胜的因素主要包括:冬训因素;优化、创新训练系统因素;赛中工作因素。冬训因素主要包括:1)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积极备战;2)以“创新化”、“个性化”、“科学化”三大训练理念指导冬训;3)以赛带练,促使赛练脱节向新型赛练观转型;4)以复合型训练团队保障的科技备战。优化、创新训练系统因素包括:1)建立新型动态训练模式,促使训练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型;2)构建以运动员为核心的训练体系,完善选手个性化培养模式;3)突破传统周期训练模式,建立以小周期板块为主的新型训练模式;4)革新训练理念,促使执教方式由经验型向学术型转型;5)重视专项体能,促使训练体系由低效能向高效能转型。赛中工作主要包括:1)排“难”;2)除“紧”;3)控“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