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主观情思的艺术奇葩--析《聊斋志异》的男性叙事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聊斋志异》中描写仙狐鬼怪与凡人婚恋情爱故事的篇章,多以男主人公的视域为界限,形成特定的男性叙事视角。这种叙事视角的形成与作者的创作目的密切相关,是由作者情感表达的需要所形成的一种角色化叙述。它更艺术更真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理想,也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在叙事艺术上与现代小说的接轨,是小说叙述艺术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2.
道德叙事法以其贴近生活、注重情感、取材便捷、实效明显等特点成为广大教师经常使用的德育方法。“所谓叙事即叙述者通过一定的媒介和方式进行的故事叙述过程。道德叙事是指教育者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话语,借助对道德故事的叙述,促进受教育者思想品德成长、发展的一种活动过程。”道德叙事不同于道德知识的灌输,它更注重叙事过程中人们的情感体验和道德领悟;  相似文献   

3.
基于大型体育赛事多元媒介协同传播的现实,文章以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为研究对象,采用个案与观察研究方法,阐述运动场域社会团结感的跨媒介叙事建构路径、内在逻辑与未来想象。研究发现:由“元故事”向“故事世界”演进的跨媒介搭建过程中,存在着主流媒介“自上而下”与社交平台“自下而上”两条协同并进的情感建构路径。文化、技术和用户共同构筑了东京奥运会中国故事情感共鸣的内在逻辑。“爱国主义”和“英雄”故事原型奠定了情感唤醒的内生逻辑;大数据和算法推荐机制为情感扩散提供了技术逻辑;通过辨识他者的情感表达,用户于互动中锚定群体身份、形成情感社群。面向未来,主流媒体可从丰富情感连接触点、开辟情感互动新场景和树立情感互动规范三个方面发挥跨媒介叙事建构性功能,打造规范性表达、互动和评价的情感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教育叙事,是适于广大教师的一种常用的简便易行的研究方法。 所谓“教育叙事”,指的是教育工作者用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的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思考。教育叙事,叙的是教学工作中的真实的细节、事件或者故事,其核心内容在于叙事与表达感受,其关键之处在于感受,如表达自己的启发、感悟、反思、经验等等;叙事是手段,表达感受是目的。  相似文献   

5.
明清话本小说中存在大量再嫁故事,此类故事因情节结构和情感表达方面的共通而形成一些各具特点的叙事模式。这些叙事模式可以分为再嫁复归、再嫁守节、私通再嫁、被逼再嫁和自愿再嫁五种类型。明清时代,妇女再嫁十分普遍,种种再嫁叙事模式正是对妇女婚姻生活丰富性和复杂性的审美再现,而不同叙事模式间的情节内容和情感表达的差异与话本小说作者的创作倾向密切相关。从整体上看,再嫁叙事模式更倾向于对妇女再嫁的理解和同情,这是市民情趣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英雄人物叙事教学是以英雄人物为载体,将教学内容寓于英雄人物故事之中,通过叙事形式将其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思想政治课中开展英雄人物叙事教学有助于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思政目标;有助于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价值认同。探究英雄人物叙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实施路径需要从确定叙事主题,选取英雄人物;创设叙事情境,叙述英雄故事和解析叙事内容,感悟英雄精神三个环节入手,以充分发挥英雄人物叙事教学在思想政治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三国演义》的故事时间与篇幅之间的关系作了多种抽样分析 ,指出 ,《三国演义》叙事速度的控制 ,体现了作者的道德伦理情感和审美理想 ,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之间比例的变换与调节 ,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选择与评价 ,其间所遵循的尺度不仅是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历史价值和故事价值 ,而且是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所体现出来的道德伦理价值和美学价值。因此 ,叙事并非纯形式问题 ,创作主体及其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最重要的因素始终影响并存在于叙事之中。  相似文献   

8.
简单地说,教育叙事就是以叙述的方式讲述教育中发生的故事。叙事者以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它不直接定义教育是什么,也不直接规定教育应该怎么做,只是给读者讲一个或多个教育故事,让读者从故事中体验教育是什么或应该怎么做。“让教育者的声音被人们听到”是教育叙事所追求的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小白兔姑娘》是河北作家雁翼创作的儿童诗集,它采用了独特的叙事策略。诗集用第一人称限制叙事的方式,从神话传说故事中提取素材,将听来的故事转述给读者。独特的儿童视角使故事的呈现过程具有鲜明的儿童思维特征。诗集采用以情节为中心的叙事结构模式,具有很强的故事性。往事回溯式的叙事方式表现了雁翼浓郁的怀旧情结,增加了诗歌叙述主体情感表达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10.
<正>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议论的文章,常常会涉及对周遭景物的记录与描写景物描写的对象非常广泛,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去描写它们。那么,如何能让我们笔下的景物更加生动,以此更好地表达我们的思想情感呢?在借助景物描写抒发情感之时,不妨从下文描述的几个角度着手,让景物描写更生动,让情感表达更充沛。  相似文献   

11.
将叙事疗法理念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有助于建立更积极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跳出“二元视角”看待问题。文章通过阐述叙事疗法的基本理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展示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成效,通过发现丰厚的支线故事,引导学生看到自己被忽视的闪光点,促进师生情感的双向奔赴,进而激发学生内在成长动力,从而提升思政育人效果,拓宽“大思政”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2.
沈晔 《英语教师》2023,(7):101-104
阐述多模态、叙事法和多模态叙事法的概念。介绍多模态叙事法的设计原则。以新译林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4 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从神秘故事、故事复述、传统故事和自制故事等四个方面具体分析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多模态叙事法教学设计。指出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多模态叙事法的教学设计,有效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3.
陈祥 《新作文》2004,(4):31-32
把音乐转换为一种作教学方法,是因为音乐与写作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第一,从创作目的上讲,二都是用来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们思想情感的艺术活动。第二,从创作过程看.二都存在着选材、立意、构思等思维活动程序,均存留有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思辩空间。第三,二在表达方式上均采用叙事,评说,抒情等方法,所不同的是一个用旋律表达.一个用字表达。因而,使用恰当的音乐手段来参与学生的作创作过程,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相似文献   

14.
叙事作品中情感成分是决定能否吸引读者完成阅读的关键。情感无疑是依附在语词之上的,不同的语言编排,即叙述方式,将产生不同的情感效能,因而情感达成和叙述的距离有着内在的联系。传统叙事作品是以现实的真实性为基础,它导致一种梦幻式阅读效果,是实现故事和情感而排斥叙述的,因而是零度的叙述。新潮叙事作品则是另一种极致,追求多种叙述的变化,弱化情感,实质上拆除与读者的情感桥梁。我们发现一种“间离式”叙事作品正在这两个极致之中,寻求适度的叙述距离,成为叙事作品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15.
叙事,也就是将一些事件作有次序的描述,这是人们最自然、素朴的说话方式。当叙事中加入了情节,使得叙事内容有开头、发展和结尾,就形成了一个故事。故事以其既有的自然语言型态而成为教师得以畅言所思与所行的声音,协助教师组织其思考与情感,为自己的行动赋予意义,并寻找自己作为教师的定位。这寻求声音与位置的叙事行动,也成为改变的力量。文章从作者环境中的故事出发,以多位教师的故事阐释故事的力量,更期待教师的专业社群叙说更多的好故事,引领教师以实践的力量创造新的专业故事。  相似文献   

16.
【考点综述】 记人叙事类记叙文,是指只摄取生活中的一个或几个片段来刻画人物形象,讲述故事。以表达作者的情感倾向或对人生的思考的一种文体。  相似文献   

17.
道德叙事:当代学校道德教育方式的一种走向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叙事是一种久远弥新的道德教育方式。继价值澄清、认知推理等努力之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美国品格教育(character education)为代表的西方学校教育将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道德叙事产生教育作用的内在机制是:叙事的过程实质上也是价值传递过程;道德知识与科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区别;道德叙事契合了儿童道德形成过程的叙事性思维(narrative thinking)特点。我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叙事策略包括指导学生阅读美德故事,挖掘教材中学故事的道德教育价值,等等。  相似文献   

18.
《钟情丽集》、《贾云华还魂记》等中篇传奇小说的叙事模式建构,在叙事风格上,受话本小说创作和以诗文为文学正宗思想的影响,形成"以文缀诗"的特点,而这些诗文在小说中承担了实现情感沟通、调节叙事节律和形成意象叙事的功用;在故事模式方面,完成了"才子佳人"婚爱故事模式人物形象的定型和情节设置的定型。这些特点对后来的言情类小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道德叙事是儿童道德成长的重要方法,它具有叙事情境的完整性、叙事情感的交互性与叙事旨趣的道德性等三个特征。故事叙事不是盲目随意的,而是遵循一定的叙事逻辑:叙事目标要根据儿童发展水平而设定;故事文本要针对儿童兴趣与需要而合理选择;叙事方法要依据召唤结构进行选择与设计;道德反思要以分享讨论的方式开展。教师或家长要充分利用日常教学中的故事进行叙事活动,组织儿童开展故事叙事的社团活动,鼓励儿童改写、续写和创作故事,推动互动式亲子共读故事与利用电子媒介来讲读故事等多种途径进行道德叙事。  相似文献   

20.
<正>主题小黑板读写君:亲爱的同学们,欢迎来到写作沙龙。本期,我们讨论的主题是“多感官角度叙事”。现在,请代老师带领大家探讨这一主题。代老师:“多感官角度叙事”指的是在叙事文学或其他文学作品中,通过描绘和强调多种感官经验,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来丰富对故事的描写和表达。这种叙事方式能使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场景和事件,从而更深入地沉浸其中,体会情感和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