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中国微博年度报告》指出舆情热度靠前的50起重大舆情案例中,微博首发的有11起,占22%."日常生活媒介化,媒介生活日常化",新媒体已经深深嵌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同时,人们对舆情事件的报道要求更苛刻,当报道滞后甚至出现偏差时,有可能会被无限放大,在社会上形成广泛负面舆论.如何引导"围观",成为微博时代党报面临的重要课题.突破口——浅阅读、深报道舆情事件舆情事件中党报要进入"围观",同时要引导公众对"围观事件"形成的观念.这就要从受众"浅阅读"习惯人手强化报道的深度.进入"围观"党报才能了解舆情事件所在,引导"围观"才能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2.
陈朝阳  苏可儿 《今传媒》2020,28(5):12-15
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不平等的信息传受关系格局,网络赋权给予了公共话语更多的表达空间,在此背景下网络舆情也随之呈现出新的规律和特点。作为公共舆论的集中场域、社会结构性暴力的减压器、舆论监督的重要渠道和网民的主要求助平台,承担多元化媒介身份的微博跻身成为信息传播系统中的重要一环,成为舆论形成、发酵、撕裂、次生分化与重组的重要阵地。本文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事件"(以下简称"新冠"肺炎)为例,依据微博的媒介属性和公共文化属性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微博的媒介角色进行全面分析,旨在对微博舆论场域的舆情引导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构建多元包容的话语语境和健康的舆情生态,缓和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二元对立。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网民规模的扩大以及移动手机媒介的迅猛发展,微博、微信等自媒体逐渐成为公众进行意见表达的公共话语空间以及网络舆情的爆发地,自媒体时代媒介功能的变迁、受众网络舆情的诉求,给地方政府部门带来了压力,也为网络舆情的应对带来了机遇。通过对商丘市政府部门对"治污关店"事件网络舆情的处理措施进行了个案分析,提出了地方政府部门应对网络舆情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50年前,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一书中预言了"地球村"。这是一个了不起的预言。不可否认,现在的媒介十分发达,不仅有传统的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还有新兴的微博、微信等。他们相互交织,既有较量对抗,也有互补融合,呈现出一种全新的舆情:舆论空间多元、社会思潮多变。在这种态势下,现实社会客观上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依托于党报等组成的"主流舆论场";一个是完全借助于微博、微信等而存在的"民间舆论场"。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舆情背  相似文献   

5.
在转型时期,社会大众长期以来积压的心理诉求难以得到满足。微博在新媒体环境下应运而生,频频曝光社会问题,成为网络舆情集聚的焦点。2013年3月24日,"云南昭通城管打人事件"在微博曝光后,网友的不满、指责、谩骂频现,舆情在微博的裂变式传播下被无限放大,舆论呈现一边倒态势,形成舆情的集聚。本文结合"昭通城管打人事件",深入探讨了微博舆情集聚现象的成因、特征、对策,以期为微博舆情的良性发展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等发布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微博发展报告》表明,我国大学校园微博用户已逾3000万,平均年龄为20.84岁,青年学生群体已成为新媒体应用与发展的主力军。在当前高校突发舆情频现的背景下,大学生在社会化媒体的围观、转发、点赞、吐槽等“微传播”助推着舆情发酵,对舆情走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新信息技术革命掀起的媒介环境变革正在对传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带来新的冲击。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新兴的"自媒体"传播形式,微博不仅带给我们一种全新的媒介体验,在公共舆论方面也彰显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10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指出,微博在网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已成为重要的信息发布载体,随着影响力的扩大,正逐渐改变网络舆论载体格局.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15,(11)
本文通过对2014年"东莞扫黄"事件中微博热点及微信议题的样本分析,比较了移动舆论场中微博、微信在舆情产生及推动中的作用及影响,认为舆情事件中微博议题迅速消散,微信议题周期更长,呈现出更强的扩散化、延展化、边缘化倾向,"去议程化"高于微博场域,并认为微信相较微博更能承担舆情事件中答疑解惑、避免谣言的理性责任,实现舆论引导的合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网络数据抓取以及人工识别的方法分析"乐清女孩乘滴滴顺风车遇害"事件中媒体的微博及其评论,探讨媒介框架对社会事件中的网络情绪表达的作用。研究发现,社会事件中的情绪表达跟舆情热度一致,情绪随着舆情走向逐渐消退;媒介框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网络情绪的类型与唤醒度;媒介框架与受众认知的一致度决定受众的情绪指向,与公众信息需求和利益冲突的媒介框架可能导致网络情绪指向媒体。  相似文献   

10.
根据人民网舆情观察室2016年3月30日公布的“两微一端”媒体融合传播排行榜公布的数据显示,进入总榜前一百名的媒体几乎都开设了官方微博账号(有极少数是以节目主持人个人名义开的微博)。微博平台凭借其信息发布便利、传播快速等特点,在媒体融合过程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选取前三十名媒体微博进行研究,分析其媒介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董玉芝 《传媒》2015,(12):75-76
微博作为新型的自媒体媒介传播形式,给人们交流带来了便利,能更好地引导网络舆情,但同时也可能会成为谣言的集散地,甚至产生群体极化现象,这就对微博用户的媒介素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依据微博用户的分类分层特征,针对不同用户提出媒介素养的提升策略和建议,以期受众能更好地利用微博,充分发挥微博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吕菲 《今传媒》2012,(7):21-23
近年来,随着微博的迅猛,政务微博也得到重视。尤其是2011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元年",微博已经成为中国第二大舆情源头,仅次于新闻媒体报道,中国舆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的转向微博。但是不成熟的政务微博还存在很多问题,而对于政府,如何利用微博进行舆论引导也是摆在他们面前的重要公共课题。  相似文献   

13.
传播学视角的微博媒介自律机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乙坐 《今传媒》2011,(5):49-50
微博是大众传播信息的重要载体,是及时反映社情民意的网络平台,更是构架党和政府部门与普通民众交流的桥梁和纽带。微博媒介自律是微博媒介运营商作为社会组织所必须履行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从传播学视角出发,探求科学理性、切实可行的微博媒介自律机制,为建立科学的网络舆情监测引导机制提供必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4.
2010年被称为"微博元年",伴随着微博的诞生,"微博意见领袖"的相关研究也拉开了帷幕。8年来, Web2.0时代逐渐到来,微博在社会事件逐渐开始发挥作用和影响力。一些舆情案例中出现"微博意见领袖"的身影,相关研究数量呈上升趋势。不少学者着眼于基于微博这个平台的"意见领袖"研究,致力于其概念界定、识别标准、行为特征、变化趋势等研究。本文将对2010年以来的"微博意见领袖"研究进行一个简要回顾和整理,总结出其研究思路和特点,并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5.
梁芷铭  黄坤相  周玫 《传媒》2015,(14):70-72
信息化时代,公众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渠道更为丰富,政府面临的信息传播环境也发生了极大变化.通过微博平台,政府开展舆情采集、信息发布、官民互动,公众的民主意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娱乐化倾向、官本位意识、管理滞后等问题也在消解政务微博在舆论 导向方面的作用.提高官员的媒介素养和服务意识,提供积极健康的内容,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建立和完善政务微博的舆情监控与引导机制,是解决目前政务微博困境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中国,一种全新的媒介形态正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它就是微博.与国外的推特相似,微博是一种微型博客网站,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手机等设备在该网站上发布140字以内的短消息,实现信息的共享与互动.作为2009年刚刚诞生于中国的一种新型媒介,微博在运营模式、制度管理等方面还不成熟,但是其在本土化生长过程中被赋予了更多的"中国特色",并在不断完善自身的同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微博的"中国力量".  相似文献   

17.
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璐  吴林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15):120-129
[目的/意义]微博是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传播的重要媒介。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主题和情感挖掘对掌握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识别与预测潜在问题及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尝试提出一种融合主题与情感特征的突发事件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方法/过程]以寨卡事件为例,通过划分微博舆情演化的生命周期,基于word2vec技术分别提取该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微博主题,采用基于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引入情感词、表情符号等多情绪源,对不同主题下的评论情感做细粒度划分,并计算情感强度,最终实现微博主题与情感的协同分析。[结果/结论]所提出的微博舆情演化分析方法能够揭示面向特定事件的微博在突发事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主题特征、情感类型与强度,剖析网络舆情主题与情感特征的协同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黄莉萍 《新闻窗》2015,(2):43-44
新媒体环境下,随着网络评论和微博、微信等"个体媒介"的"异军突起",政府等公共服务部门日益重视网络舆情的变化。同时,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传统媒介,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守好及打造出更吸引读者的舆论阵地,是媒体人应该思考的命题。在媒介融合的呼声愈来愈强烈的当今中国,传统媒体更应立足于报纸、广播等的"本分",同时放手"利用"新媒体。如,可通过新媒体进行  相似文献   

19.
微博网络中信息的"裂变式"传播模式对已有舆情传播模型提出挑战。为有效地揭示出微博用户关注关系所形成的复杂网络中舆情传播演化的机理,以有向无标度网络为载体提出舆情传播的SIRS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微博的传播特性以及舆情话题的衍生性等因素,并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其结果可以验证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据2012年《中国社会舆情与危机管理报告》的统计,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首次曝光的社会舆情热点事件的比例从2007年的略过半数到2011年的65.2%.从2011年471个有效样本的分布情况来看,新媒体首次曝光的事件有307起,而传统媒介曝光的仅有145起,不及前者的半数,其中微博首曝比例显著提升,达到两成以上.因此,面对微博带来的巨大压力,传统媒体如何与微博进行有机的融合,以寻求新的突破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