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天地》2005,(7):62-62
长沙,三千年沧桑岁月,厚重的湖湘文化底蕴,铸就了他独特的城市之魂和发展之根。外地人评说长沙,一说“长沙很有文化”,一说“长沙人很会玩”,而这种“有文化”和“很会玩”的相互间不经意的碰撞.打破了长沙古城夜色的宁静,文化商人们先后认歌厅、酒吧、大剧场为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他们对文化娱乐功能的趋同以及对文化市场的纯熟把握,竟然创出了别具一格,异常火爆的文化夜市.引发全国文化界.娱乐业的同行们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的文化建设热情日趋高涨。各地政府都大张旗鼓打出了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旗帜。而在民间,这种对文化的渴望也日趋强烈。遗憾的是,一些大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纸媒,近些年来在这一方面表现得相对迟钝。文化版长期让位于娱乐版,被一些有识之士戏称为“精神鸦片”的娱乐新闻则甚嚣尘上。由于时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05,(4):64-64
长沙,三千年沧桑岁月,厚重的湖湘文化底蕴铸就了他独特的城市之魂和发展之根。外地人评说长沙,一说“长沙很有文化”.一说“长沙人很会玩”。而这种“有文化”和“很会玩”的相互间不经意的碰撞.打破了长沙古城夜色的宁静,文化商人们先后认歌厅、酒吧、大剧场为文化载体,淋漓尽致地宣泄着他们对文化娱乐功能的趋同以及对文化市场的纯熟把握,  相似文献   

4.
中国电视剧所扮演的社会角色 ,既是艺术事业 ,又是文化产业 ,然而 ,电视剧的产业经营 ,决不等于企业化和商业化、市场化。电视剧在西方诞生时具有的现代大众文化品格 ,在中国已经发生异变 ,呈现为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通俗文化和大众文化多元共存而又相互对峙、相互较量的景观。以维护国家与社会中心意识形态权威地位的官方主流文化对大众文化的越轨行为和负面影响所进行的强势管理和大力控制 ,以启蒙为传统、以高雅艺术为执着追求的知识分子精英文化对大众文化劣质产品和病态思想理论及其颠覆性所进行的严肃批判和扼制 ,都有益于电视剧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是先进文化前进的需要 ,不能说成是“文化保守主义”、“反市场化”。虚构当今“中国主流电视剧”的特点是什么“政治娱乐化”和“娱乐政治化” ,或者“娱乐电视剧主旋律化”和“主旋律电视剧娱乐化”的神话 ,正是西方现代大众文化思潮盲目乐观的表现。发展中国主流电视剧的文化策略是追求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和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完美统一。面对“文化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电视剧要坚持“民族性”和开放的姿态 ,并且坚决反对和防止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 ,保护自己的“文化主权”。  相似文献   

5.
湖南卫视《谁是英雄》是一档由著名笑星大兵领衔主持、火爆全国的大众娱乐擂台秀节目,荟萃中国奇人绝技绝活。网罗民间平民英雄.关切民间特色文化.成功地打造了平民英雄秀舞台。《谁是英雄》颠覆传统明星娱乐大众,开创大众娱乐大众理念。  相似文献   

6.
传媒娱乐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磊 《新闻界》2006,(2):55-56
以《娱乐至死》与《童年的消失》而为中国读者所熟悉的世界著名传媒文化研究专家、美国教授尼尔·波兹曼2003年10月辞世的时候,他的死讯即使在美国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当时的大众传媒正热衷于施瓦辛格竞选州长的戏剧性进展。不过,这对波兹曼来说可能并不是遗憾却反倒是安慰,因为这恰恰验证了他的理论。他曾预言,传媒对于政治竞选的报道将越来越多地采用好莱坞式的娱乐模式。谁不愿意娱乐呢?尤其在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压力与日俱增的今天。但是,波兹曼为什么会担心娱乐至死呢?在笔者看来,他是对传媒娱乐主义的担忧。一、娱乐:超意识形态心…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中国文化的标识?当我们说传统文化的时候,这是个非常莫衷一是的、模糊的、相当泛化的概念。”梁晓声严肃而坦率,“作为个人,生活在当今中国,他想穿什么样的衣服、吃什么东西、怎样过年、唱什么歌曲,这个没有必要讨论。如果这不影响他文明起来,这完全是个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恶搞”的作者们似乎非常热衷将矛头指向经典文学艺术作品。日本网络游戏《红楼馆奴隶》中,林黛玉被描述成“娼妇与外国人的私生女”;著名油画作品《开国大典》被用作某饭店开业宣传,并加上了广告语“同志们,大锅饭成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被改编成了《潘冬子参赛记》。恶搞者们大呼“恶搞有理,娱乐无罪”,打着“恶搞是一种文化创意”的旗号,颠覆一部部传统经典文学艺术作品。那么,这些恶搞真如所说的是文化创意吗?  相似文献   

9.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  相似文献   

10.
马燕  魏佳 《青年记者》2007,(14):140-141
自从2002年中国引入博客以来,作为一只新锐网络发展力量,博客文化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2005年是博客元年,博客成为最流行的话语。2006年中国博客规模将超过6000万,2007年博客数量将接近1个亿,差不多相当于目前中国互联网用户总数。博客掀起一股热潮,普通大众、社会名流纷纷开博,内容涉及个人心情、娱乐资讯、新闻报料,甚至国家大事。“超级女声”作为文化领域的一次盛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湖南红太阳演艺中心(湖南红太阳娱乐有限公司)是香港中华集团在湖南的外资独资企业,1994年,经省文化厅批准立项,1999年10月10日开业。通过多年努力,终于在湖南创出了歌厅文化品  相似文献   

12.
周作人(1885-1967),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也是著名的书评家。由于他经历的特殊性,对他评价不一。他是“五四”时代的文化健将,在“五四”新文化运  相似文献   

13.
宋妍  贾淼 《新闻传播》2007,(10):46-48
大陆的媒介娱乐文化已经有了十几年的历史了,受众的娱乐欣赏水平随着媒介娱乐文本的不断变迁,也在逐步提升。娱乐文化是一种教育,媒介娱乐文本与受众的媒介素养,在十年间,在良性的互动中获得“双赢”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薛洁 《青年记者》2016,(6):30-31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我国电视媒体日益市场化、商业化,“娱乐化”趋势也日益明显.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电视娱乐文化中由“娱乐”“消费”等关键词构成的当代电视文化在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文化品位等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 消费文化语境里的电视娱乐风潮 大众文化伴随消费主义的浪潮迅速在全球蔓延开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电视娱乐的风行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数量井喷,玩游戏、做任务、谈恋爱、宿军营……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电视被“娱乐”得面目全非的今天,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积极整合娱乐资源,激流勇上,打出海派娱乐文化的鲜明旗帜,以其主流、时尚和亮丽的风格,为中国电视娱乐风尚写下新的注解。  相似文献   

16.
李松 《中国博物馆》2002,(4):29-31,22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开发最早、且绵延不断的文明古国之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传统一直没有割断过。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说:“就中国人来说,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显示出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7.
随着报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都市报的特征也成为各报相继追逐的目标之一。而在都市报的诸多特征当中,文化新闻与娱乐新闻的偏重变化是其中主要的特征之一。那么,在研究都市报的特征,在探讨今后办报方向中,文化类内容的新闻制作应该是怎样一种走向时,对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做一下定性分析,还是有好处的。 笔者从事文化新闻和娱乐新闻的报道工作,从工作的实践当中经常要考虑“文化”与“娱乐”的区别,以求对稿件的处理有章可循。从实践中摸索总结出几种分类的原则,但是从传统思维的角度来说,我现在采用的对这二者区分的方法,只能…  相似文献   

18.
郝国庆  韦玲 《今传媒》2005,(11X):37-39
当代传媒用“娱乐至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构一切,用丧失痛感、近而丧失知觉的“糖衣炮弹”使我们慢性中毒,在这种“甜蜜恐怖”下,任何试图执传媒之牛角进行人文运作的努力都闪现出某种悲剧美。而陕西电视台近年来逆风飞扬,策划了一系列大型文化活动上的一些努力,试图用文化“解毒”娱乐,便体现了这种挣扎。  相似文献   

19.
崔琳 《青年记者》2007,(12):46-46
打开电视,最为火爆的莫过于各种各样的娱乐节目,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无数的“追梦人”被席卷到了这个全民娱乐高潮中。全民娱乐高潮的到来不仅仅是一种热闹喧哗的文化现象,更是一种值得反思的社会现象。  相似文献   

20.
李林容 《青年记者》2012,(19):40-41
尼尔·波兹曼把电视时代称为“娱乐至死”的时代.电视文化导引着整个社会朝着娱乐化方向前进,甚至使教育也娱乐化了.电视娱乐文化以强大的力量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电子文化、娱乐文化和流行文化构成了儿童的童年叙事,今天的儿童从一开始走上成长之路,就自然生成了对娱乐文化的接受和认同,形成了一个特别的电视娱乐文化现象,其产生的不良症候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