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产学研:推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引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技术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相结合又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关键。文章分析了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产学研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推进产学研进一步合作的相关对策建议:确立企业主体地位;完善高校科研体制;重视科研平台建设;加大专项经费投入;以及改革科研运行机制等,通过这些举措,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2.
以新认识新思路新举措力促产学研结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指出,要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这强调了技术创新必须主要依靠企业的资本投入并为企业赢得市场,同时也强调了产学研结合是实现技术创新的关键。近年来,教育部与广东省大力推进产学研结合,华南理工大学作为地处广东、以工见长的研究型大学,既看到了继续发挥多年产学研结合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韩国以"龙头企业+中小企业+高校院所"为一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效解决了其高校科技成果存在的市场导向不足,中试、集成不够两个问题,还培养了一大批产业技术创新人才。在借鉴韩国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路径及做法的基础上,建设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基础的技术创新体系,通过共同研究、协同创新进行产学研深度融合,可为我国高校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人才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4.
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关键是要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本文通过分析当前我国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和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必要性,尝试从促进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提升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服务能力、营造产学研协同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对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出一些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5.
拓宽产学研结合路子,发挥大学技术创新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主要介绍华中理工大学拓宽产学研结合的路子、推进技术创新的做法。其特色可以概括为:构建“三个层次,三条主线”为网络的发展体系。三个层次:一是营造学校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建设校内产学研结合模式;二是投身社会产学研结合实践,进入国家技术创新主战场;三是进一步拓宽视野,探索国际产学研结合模式。三条主线:一是人才培养,为提高创新能力培养大批高素质的创新人才;二是科研攻关,为企业技术进步提供大量的创新成果;三是科技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化。  相似文献   

6.
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促进科技、教育与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技术创新模式,使教育和科技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变为"协同合作"。推动产学研合作教育必须从主体协同、资源协同等方面着手构建协同机制,促进高校、企业、政府等主体之间以及相关资源之间产生协同效应,确保产学研合作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7.
研究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是新时期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的积极探索。在国家方针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的企业、高校以及科研院所倾注优势资源,并依托政府、科技服务中介组织等的全面支持,共同开展技术创新方面的活动,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效能,激发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科研活力,最终实现经济结构优化与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了拓展发展空间、推动产学研合作,国内许多高校与地方政府或企业共建了科技创新机构。这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也提高了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率和办学水平。通过对珠三角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发展现状和成效的研究发现,这些创新机构虽然对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也存在着重视和投入不足、发展水平参差不齐、身份定位不明确、配套政策不健全等问题,必须站在战略高度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勇于创新,做好顶层设计和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技创新机构的建设发展。  相似文献   

9.
高校作为科研力量的汇聚地,在"双创"背景下将技术转移作为和市场需求对接及产学研合作的重要桥梁,有助于提升高校技术创新能力。目前高校技术转移主要采取传统技术转移模式、技术孵化器模式、技术转移平台模式及技术创业企业四种模式,高校应建立政策支持体系下多渠道、多主体的技术转移模式,促进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医学院校正在加快校企合作的深化,促进产学研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这是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也是促进医学院校人才培养体系发展的创新实践.在阐述产学研相关概念的同时,结合我国高校产学研人才培养的现状,以广西医科大学产...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产学研合作由自发性探索上升至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更多样化.产学研合作的快速发展是我国企业实施自主创新的需要,也是政府在财税政策、科技计划等方面支持的结果.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助于企业技术创新,对高校的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也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高校要为科技创新多作贡献南京大学张林印寿荣科技创新的主体在企业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我国科技资源的分布与技术创新的需求不一致性,决定了技术创新必须实行产—学—研三个系统的密切合作。这样,高校与企业的科技人员才能在技术创新中发挥潜力和优势。高校的科研...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结合是高校服务社会的要求,是高校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的必由之路,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能够为高校的学科建设、教学和科研、科研管理体制、科技平台等提供正确的导向和强大的发展动力。大连交通大学以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铁路跨越式发展为契机,产学研结合,不断促进学科建设,改革教学、科研组织制度,开拓和打造产学研结合的平台,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科研工作实施途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学研究领域,各类高校定位不同。高职院校应构建以“应用性”为主旨和特征的高职教育科研工作体系;建设以“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坚持“产学研”结合,实现科研与行业、地方经济的对接;重视科技创新文化建设,提高师生的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5.
地方     
《中国科技奖励》2012,(11):10-10
江苏省召开科技创新人会 江苏省委、省政府于10月11日上午在南京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江苏省委书记罗志军、科技部党组书记王志刚、江苏省省长李学勇出席会议并讲话。大会出台《关于加快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提出了6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提出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又是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力量。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是实现教育与经济、科技结合的有效途径。本文从我校产学研合作实践,讨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建设的优势和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探索多层次、多渠道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与途径。为地方高校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和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从科技创新向科研创新继而向管理创新的过渡,要真正实现高校、科研院所成为知识的发现和传播主体,企业成为需求和投入以及科研成果转化与使用的主体,政府转变职能、成为创新管理的主体,迫切需要重构一个新的科学合理的体制和机制,从而提供产学研协同创新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高等学校是知识创新的主体,是区域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当前我国高校在区域科技创新方面存在一系列突出问题: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高等学校自身定位模糊,在区域创新体系中不能明确责任;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力量过于分散,未能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要解决这些问题,高校必须坚持走产学研道路,明确定位、突出特色、自主融入区域科技创新体系,整合科研资源,形成科研团队.  相似文献   

19.
李洁 《文教资料》2014,(16):124-126
高校是知识的主要生产者和提供者。对科学知识的传播、整合和流通起着重要作用。政产学研是政府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投入各自的优势资源和能力,共同进行技术开发的协同创新活动。要不断加强高校的科研管理,完善科研项目过程管理、完善科研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探索高校在科研管理过程中产学研合作方面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促进科技不断发展进步。  相似文献   

20.
基于国家科技奖励的数据分析,窥探产学研合作的新发展并揭示其背后的政策启示。数据统计分析表明,以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为代表的科研主体仍然是主要的获奖主体;以自然科学奖为代表的基础研究方面,产学研合作较为薄弱,特别是企业参与尚十分缺乏;以科技进步奖和技术发明奖为代表的科技应用层面,产学研合作较为紧密,现有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已经产生较好的绩效。未来,国家应进一步推行和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政策,释放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转变为促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强劲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