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我1990年至1993年跟随黄济恩师读书。读书期间与先生成为忘年交,先生真正堪称为良师益友,他好几次称我"老金"。先生住院治疗的时候,虽然去看过他,但没能说上一句话。这是我一生的遗憾和悔恨。在先生日渐衰弱的这些日子里,我曾梦见山顶的冰雪,也梦见恩师脸色苍白,在寒冷中颤抖,我在给他寻找御寒的棉衣。2014年12月30日,我梦见恩师来到学生区,去看  相似文献   

2.
金生鈜 《中国教师》2010,(14):11-12
<正>2001年,黄济恩师80寿辰的时候,我写了下面几个字:"参天地寻真理以诚造就道德文章,撷英华惠后生由宽培育人格学问。"我的国学实在粗浅,只能用这句不对仗的话来表达对于先生的人生之气象的理解,我觉得,"诚"是先生人生之精髓。  相似文献   

3.
<正>黄济先生虽然已驾鹤西去,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先生鹤年已过九旬,他把自己的人生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是"求索人生路";第二个三十年,是"风雨大洗礼";第三个三十年,是"花甲展新姿"。这最后的三十年,用先生自己的话讲,实现了"三黄":"黄济,已到了近黄昏时候,却成了黄金时代。……我将尽毕生精力,使老有所为,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一些工作!"自从黄先生走后,他慈祥的音容笑貌,常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我清楚地记得第一  相似文献   

4.
<正>初次听到先生的名字,是在石中英老师的"教育学原理"课堂上,那是2001年的春天,我读大一。"我的老师黄济先生"是石老师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讲到某个教育概念或教育问题的时候,黄济先生的观点会被引用;讲到为学为人之道时,黄济先生的事迹则会被拿来做例证。十几年过去,石老师那自豪而仰慕的语气,仍然清晰地印在记忆里。当时就想,这是怎样的一位老师,能有这样神奇的魅力,赢得学生如此的敬仰?后来读过先生的《教育哲学通论》,听过先  相似文献   

5.
“先生”考     
新中国成立之前,对教育者的称谓,第二人称一般称"先生"."先生"之称,始于西周."谓师为先生"的原因,是那时还没有形成教师概念,教育者就是本来意义上的"先生".新中国成立之后,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老师"取代了"先生",成为教育者的第二人称.  相似文献   

6.
陶爱翠 《教师博览》2023,(35):33-35
<正>我称黄老师为我的恩师,其实也就是近几年的事。黄老师是1994年我读“中师”时的老师。印象中,他并不是我们在那个青春年少、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期待的老师模样。黄老师教我们美术,课堂上他似乎很随意,很散淡,偶尔还会表达对凡尘琐事的不屑。我画不出好作品,便也不爱画画,  相似文献   

7.
<正>黄济先生是我的恩师!我是先生1994届硕士生和1997届的博士生,毕业后接过先生手中的教鞭,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哲学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7月20日是先生的90寿诞,我特地记叙几件20多年来先生关心、鼓励和指导我成长的小事情,以期向读者说明先生的朴素、慈爱、热忱、正直、谦逊、勤奋、博学、  相似文献   

8.
<正>至今我已从教48年,其中有坎坷、有幸运,最幸运的莫过于遇到张孝纯这位大师级恩师,并有幸结缘于"大语文教育"。—1965年,我升入河北邢台一中(高中),教我语文的老师就是张孝纯先生。当时,有两个明显的感觉:一是先生的课异常精彩,至今仍记得先生讲《〈孟子〉二章》的风采:思想深刻,知识密集,语言典雅,既有"生于忧患"的正面例子,又有"死于安乐"的反面史实。后来才理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伊始,恩师黄济先生驾鹤西去。1月12日为先生送行的那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向先生做最后的告别。先生的遗容安详、平和,恍惚中觉得先生并没有离去,只是在熟睡之中。前来为先生送行的应有上千人之多,其中有许多熟人,但更多的是素昧平生的人,因先生之高德则慕仰之,因先生之明行则而行之。此诚如古人所说的"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先生恰如一座无言的丰  相似文献   

10.
<正>人的一生中可能会有许多的老师,但总有一位是你终生难忘的。他(她)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件事,有可能会激励你一生为之奋斗或者影响你的人生目标。黄骏英老师就是我人生中一位至关重要的恩师。提起黄老师,那还要追溯到50年前。那是1969年的秋天,我们终于结束了赋闲的"七年级",幸运地踏入了"复  相似文献   

11.
说熊十力,就不得不提文学家废名。他们是1949年前中国的两个怪人。熊十力"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废名则是"莫须有先生"的化身。汤一介称老师废名为"真人"。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这样说刘嘉琪:"我最喜欢的老师是音乐黄老师,我的乐感不好,但老师会一点一点地教我学唱,直到现在,我的乐感比以前强多了,这多亏有了黄老师的帮助呀!"柏嘉豪:"黄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最美、最快乐的生活,我喜欢你我的黄老师。"李宇卓:"我最喜爱的老师是黄老师,她每天带着我们排练,每天都要给家长发短信,为的是让家长知道我们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在排练的时候,黄老师看见我们非常累,就给我们买了非常多的小零食,让我们吃一小点饭。在黄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学校的管乐团得了第一名,多么好的老师啊!"  相似文献   

13.
檀传宝 《中国教师》2009,(19):23-24
<正>黄济教授是我的恩师。能从黄先生学教育是我一生的荣幸。我是于1991年秋在北京师范大学上研究生的时候,在成有信教授主持的教育学原理课上第一次正式见到黄先生(校园路上常常遇到蹬三轮的黄教授当不算"正  相似文献   

14.
何兹全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在回顾学术生涯时,反复提起傅斯年先生。20世纪30年代,傅斯年主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同时兼任北大史学系教授,是何先生的老师。何先生说,在学术上,傅斯年是我的恩师,对我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5.
日本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白喉血清疗法的首创者之一——北里柴三郎博士,年轻时曾在一篇论文中,指出他的启蒙老师绪方正规先生在学术上的一个错误见解。在绪方正规先生大学执教二十五周年的纪念会上,北里博士致词说:“反对恩师是一件痛苦的事,但是我们的责任是维护真理。应该说,不指出恩师的错误才是恩将仇报。说到底,我反对的只是学术上的问题,所以我毫无愧疚之心。绪方先生比谁都了解这一点。”与会者大受感动,绪方  相似文献   

16.
<正>杨澜说:"万无一失意味着止步不前,那才是最大的危险。为了避险,才去冒险,避平庸无奇的险,值得。""卧龙"出山开学了,老师又要考查"民"情,为的就是选出最得力的助手。那天我们都被"召见",说是为了担任某项"职位"。我们只好如约来到了办公室,我从不认为进办公室是件好事,因为我从小开始就认为那是做错事的学生才会去的地方。他也去了,老师让他做体育委员。他第一反应就是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盛赞恩师徐特立:“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毛泽东对徐老的赞语已广泛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赞扬老师的常用口语。但毛泽东和恩师符定一的关系,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8.
光阴似箭,转眼间我的恩师齐良迟先生已经仙逝十年了,回忆起在恩师身边的日子,我真是思绪万千。老师的音容笑貌不断浮现在眼前,而老师在案前挥毫泼墨的画面,仿佛就在昨日更加历历在目。齐良迟老师和我的启蒙老师傅石霜先生,一位是白石后人,一位是白石弟子(傅石霜老师早在三十年代同画家陈小溪先生到跨车胡同十五号拜见白石老人,当时白石老人看过傅石霜  相似文献   

19.
"朋友们,大家好!""朋友们,今天我们要学习……""朋友们"是余姚老年大学摄影基础班黄绍根老师讲课时出现频率最高的用语。说起"朋友"的称谓,黄老师有一番说辞:"大家来自四面八方,原本互不相识,为了一个共同的兴趣爱好——摄影,汇聚在一起,共同探讨,相互学习,就成了朋友。所以,我觉得称朋友最为合适。"听听,多么亲切!黄老师讲课时总是笑容满面,精神抖擞,声音高亢激昂,表现力极其丰富。他还不时地卷袖击掌,不停地来  相似文献   

20.
赵娜老师:您好!我是性格内向的四年级学生,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中游,各个方面也都表现平平。虽然不是被老师夸奖的对象,但也不是排在最后的"小尾巴",于是我便称自己为可怜的"中间层":不被老师重视,不被家长表扬,也不被伙伴们关注。哎!想着想着我就自卑起来。到底该怎样摆脱现在的困境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