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盖伦 《大学生》2014,(20):31-33
正张天一有些厌倦自己身上的诸多标签了。比如,"北大卖米粉硕士""90后",还有新鲜出炉的"反互联网思维"。他在最近的文章中写道:"我想,我还是喜欢当个厨子。"采访的那天,黑框眼镜,银色链子,穿着经常的那件黑T恤,这些已经成为他的标志。T恤正面写着"霸蛮"二字,他认为这两个字准确地概括了湖南人的性格,背面是他自己的粉店名字:伏牛。这件T恤也是伏牛堂员工的工作衫。正值上午,顾客不算太多。张天一在电脑上奋笔疾书。他新浪微博的认证身份其实是作家,他曾出了两本书,现在在写第三本——伏牛堂的创业经。  相似文献   

2.
<正>"吃圆的,还是吃扁的?"张天一推了推鼻梁上的黑框眼镜,一边舀粉下锅,一边用带着"米粉味"的常德腔,和老乡打招呼。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环球金融中心一个40平方米的门面里,24岁的湖南常德伢子、北京大学法学院即将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张天一开了一家常德津市牛肉粉店。4月4日,张天一的"伏牛堂"常德津市牛肉粉店低调开业,和他一起创业的三个小伙伴更是有硕  相似文献   

3.
杨国栋 《教育》2014,(11):6-6
卖肉夹馍、卖菜、卖米粉,这些本都是小商小贩的生意,最近却吸引了名校学子、名企员工等高学历人才加入:薪酬优厚的IT人卖起了肉夹馍,自号“西少爷”;社会学专业毕业生辞职做起了“青年菜君”;法学硕士离开高档写字楼转而卖米粉,创办了“伏牛堂”……(2014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  相似文献   

4.
正将心比心,在开米粉店获得成功前,"岗位无高低,分工有不同",教科书如果是自己身边的亲人或朋友,北大研究上从小教授的道理每一个人都懂,可是做生毕业了却去卖米粉,确乎会有点"离经起来肯定不容易;因为,我们的社会对于叛道"的意味。因为在我们内心划定的条"成功"有着特定的标准答案,进而对于框里,北大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闪耀着的"幸福"也有着与此挂钩的判断标准。然应该是光荣与骄傲、高薪与金领等词汇,而,成功不成功,幸福不幸福,个人自有感从这个角度看,卖米粉似乎算不上有前途知,绝没有统一模式;就像张天一在论文与"钱途"的选择。致谢词里写的,"无论未来如何,能够做自  相似文献   

5.
<正>走出机关搞创业,摆地摊、种菜、做房地产,直到8年前进军猪肉市场,目前个人身价近百亿……近日,被媒体称为"北大杀猪才子"陈生的独特创业经历,引起广泛关注。名校毕业,却做着在一些人看来颇有些"不入流"的猪肉生意,陈生不是第一个。15年前,他的师弟陆步轩,就曾因生活拮据卖过猪肉;一年前,另一位90后北大法学硕士张天一,和3个合伙人在北京开起了米粉店。事件被媒体曝光后,有关"名校毕业生卖猪肉卖米粉,是否属于人才浪费"的争论,至今没有停歇。抛开吸引眼球  相似文献   

6.
青春是什么?     
<正>我今天站在这儿,觉得自己也变得年轻了,因为和你们在一起。年轻就是竞争力!青春是什么?很多人站在不同的角度,对青春有不同的理解。从年龄角度来说,青春是年轻人的骄傲,但对老年人来说,我觉得他们依然保持着青春,因为青春代表一种活力,只有这种青春的感觉,你才能挑战自己。北大的张天一,大家可能觉得他很成功,读了一个法学硕士学位。今天去卖米粉,这其实也是一种挑战,放弃  相似文献   

7.
痛点加痒点     
徐玲玲 《大学生》2016,(Z1):30-32
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多创业者着眼于互联网营销发展的餐饮业,2014年黄太吉、雕爷牛腩、西少爷肉夹馍、伏牛堂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2015年在这个蓬勃的市场中,像西少爷、伏牛堂等一样利用互联网思维立志做餐饮创业的人不少,牵连万千的"吃的事业"有了更广阔的发展:O2O外卖、食材电商……看看2015年创业的青年菜君、王辣辣酸辣粉、私家小厨娘、飞饭网的创业故事,再看看其他没能顶住"寒冬"而倒下的餐饮创业者,我们不难发现,青年菜君、王辣辣酸辣粉能创业成功并不断发展,有着他们的创业新思路。餐饮是刚需,毕竟每个人一日三餐都要吃饭,纵观上述几个创业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  相似文献   

8.
那一年.我刚调入一所乡村学校,承担一堂市级公开课,执教《卖木雕的少年》。课前,曾有老师提醒我,不妨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复印后分发给学生,省时又省力。可我固执己见,偏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没想到第二天一检查,我大吃一惊。全班54个学生,只有几个学生带来了文字资料,其他学生一无所获。问其原因,才知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另两个学生的资料还是家长带着去亲戚家上网查来的。  相似文献   

9.
那一年,我刚调入一所乡村学校,承担一堂市级公开课,执教<卖木雕的少年>.课前,曾有老师提醒我,不妨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复印后分发给学生,省时又省力.可我固执己见,偏让学生自己去收集相关资料.没想到第二天一检查,我大吃一惊.全班54个学生,只有几个学生带来了文字资料,其他学生一无所获.问其原因,才知全班只有一个学生家里有电脑,另两个学生的资料还是家长带着去亲戚家上网查来的.  相似文献   

10.
冯欢 《高中生》2012,(28):56-57
张蕾实在想不起母亲的模样了,只是依稀记得,那天是山寨的赶场日,母亲揣着家里卖米粉仅剩的100多元钱,清早就出了门,天黑了也没回来。8岁的她和7岁的弟弟饿着肚子,一起蜷缩在屋子的角落里。父亲张正学靠在床上,空洞的双眼直勾勾地望向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陆步轩,我还在卖猪肉。"近日,"北大屠户"陆步轩又在社交媒体上火了一把。将生鲜生意做成品牌,一年18亿元销售额,这些业绩让舆论场上过往对名校生卖猪肉的质疑几乎完全消失了,他也似乎完成了又一次人生逆袭。自陆步轩初次走进公众视野,已过去近20个年头。从毕业初期生意失败无奈卖猪肉,深陷"读书无用"论的漩涡;到放弃公务员、重返屠宰场  相似文献   

12.
王欣 《大学生》2013,(22):78-79
正我在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认识了这位被称为是北京"最后一位修笔者"的张广义爷爷,他在北京从事卖笔修笔行业已经有60多年。初起家张爷爷1930年出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人。张爷爷的父亲一直在北京做文化用品生意,卖各种各样的笔,张爷爷从小就看着父亲在笔店里忙活,耳濡目染,也与钢笔结下了不解之缘,用张爷爷的话说是"也就爱上这行业了,这也是就业嘛,为生活"。所以在1947年张爷爷17岁的时候就  相似文献   

13.
周日,我陪妈妈去买菜,在小摊上看见了一些绿油油的小豆芽。"这些豆芽是怎么长出来的呢?"向卖豆芽的阿姨请教后,我满怀激动,一回到家就开始实施起了我的"造芽计划"。我先挑选了一些没有破损、又大又圆的绿豆,把它们放在一个干净的碗中。然后倒上水,等碗中的水没过了绿豆,准备工作就做好了。第二天一睁眼,我便迫不及待地跑下床去看心爱的豆子。"咦,碗中的水怎么  相似文献   

14.
成长     
<正>故事梗概:天一成长在单亲家庭,母亲早逝,父亲靠卖夜宵养活家庭,平时对孩子疏于管教。天一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经常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对学习的认知也存在偏差。在梦境里,语文、数学、英语课代表和代表"吃喝玩乐"的同学们都在劝说他,天一感到非常困惑,挣扎在理智的边缘。最终天一清醒了,认识了真正的友情,走进了亲情的怀抱,懂得感恩,励志勤学。演员:天一:高中生,单亲家庭,迷途少年,自制能  相似文献   

15.
看不见的爱     
像往常一样,中午午餐,我又去了那家小吃店,要了一碗面条。刚吃了几口,就看见进来一对中年夫妇,男的有一只眼睛看不见了,身后背()着一把二胡;女的是个盲人,在男的搀扶下,摸索着坐到我对面的椅子上。大概是街上卖艺的吧,我想。“大碗豆花米粉,两份。”男的将二胡靠在墙角。刚坐下来,男的又起身去拿筷子,顺便付了钱,又向店员说了几句什么。一会儿,米粉上来了,却是一大一小两碗。男的仔细地将豆花弄碎、拌匀,然后将大碗递给女的。女的吃了两口,问:“你呢?”“我也是豆花米粉,大碗的,足够了。”我有些吃惊——“这种不是大碗的。”坐在我旁边的一…  相似文献   

16.
文艺青年卖米粉"多年以后,你会不会想起那样一个夜晚:在北京‘螺蛳粉先生’家门外的空地上支起桌椅,我们三五个好友在月光下,就着灯光,来一碗火辣的螺蛳粉。我们一起喧嚣,一起欢乐,一起书写那些肆无忌惮的青春……"  相似文献   

17.
换位思考是写作的另一通道,为了能够阐述清楚明白,请看下例:从前,有一位老奶奶,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卖雨伞,小儿子开洗染店。天一下雨,老奶奶就发愁说:"哎!我小  相似文献   

18.
不是施舍     
夫妻俩在楼下卖米粉已有时日。简易的摊档,热情的笑脸,吸引了不少顾客。我去得多了,发现总有位衣衫陈旧的老人在摊档一隅等候。夫妻俩忙着手上的活,边微笑着客气地对他说,老人家,你稍等,这就给你搞。一会儿,夫妻俩中的一个就麻利地拌好了盒中的米粉,递给老人。老人接过,默默地转身离去--他似乎从未付过钱。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染布的老板,二儿子是卖伞的商人,她整天为两个儿子发愁。天一下雨,她就会为大儿子发愁,因为不能晒布了;天一放晴,她就会为二儿子发愁,因为不下雨,二儿子的伞就卖不出去了。老太太总是愁眉紧锁,没有一天开心的日子,弄得疾病缠身,骨瘦如柴。幸遇一位哲人,哲人告诉她,为什么不反过来想呢?天一下雨,你就为二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卖伞了;天一放晴,你就为大儿子高兴,因为他可以晒布了。老人家,你应该高兴啊。无论雨天还是晴天,你的儿子们都会有生  相似文献   

20.
思想教育课     
妈妈想给女儿上一堂思想教育课,在去教堂做礼拜的时候,她给女儿一枚25美分的硬币和一张1美元的钞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