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2010年8月24日伊春林都机场特大飞行事故成因的分析,总结出该事故留给民航气象观测的启示:从加强工作责任心,认真执行民航地面观测规范,扎实做好复杂天气的观测,及时准确地发布特殊天气报告、主动做好天气信息通报,加强疑难天气的观测,加强低能见度的观测和报告,加强拂晓和黄昏时天气的观测,加强业务学习等,积极做好民航地面气象观测工作。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17,(21)
每年夏秋季节,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都会受到台风灾害,台风往往伴随着众多复杂天气现象,如风切变、强对流、暴雨、大风等天气,对飞行安全构成极大威胁,给民航气象观测保障工作也带来挑战。因此,对台风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使用云图、雷达等资料针对2013年23号台风"菲特"的特征,以及对气象观测的影响进行分析,试图加强对台风特征的认识,提高民航气象观测与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20,(2)
民航气象观测报文为机场建设、空管运行、飞行计划制定以及航空飞行安全管理提供了关键的参考依据。目前民航气象观测报文传输过程中可能发生数据异常情况,会对航空安全运行造成严重影响。本文结合工作实践,详细探讨了对气象观测报文的监控与分析策略,对确保报文质量,提高气象观测数据的可靠性与准确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民航气象观测是气象服务行业基础工作中的一部分,气象资料对飞机的安全飞机及着陆等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民航机场观测资料记录管理问题、观测设备及技术问题、特殊气象对民航气象观测工作的影响等问题,并针对不同问题提出改善措施,对提高民航气象观测工作质量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民航气象观测业务培训模拟系统在2016年年初搭建完成通过项目验收并投入使用,在应用过程中受到教员和参训学员的普遍好评。实用性强,操作方便,与岗位业务紧密相连。系统人工观测部分注重基础,自动观测部分注重现场和历史天气的模拟,因此起到较好的培训效果。本文主要介绍系统的功能与使用,以及对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析,便于日后系统功能更加完善,操作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济南国际机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济南地区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观测资料,分析了2013年1月29日~2月1日济南机场一次持续性大雾天气过程,探讨此次持续性大雾过程的形成和持续原因。  相似文献   

7.
气候天气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综合气象观测能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关于气象预报方面的指导。我国的气象观测事业历经长时间的发展,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成就。例如DZZ4气象观测设备,已经能够有效地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精准气象观测和预报,对于综合气象观测工作中主要技术的实现过程和作用原理要素展开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8.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4年6月21日锡林郭勒盟暴雨天气过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高空横槽和地面低压配合、切变线的触发、偏南水汽的输送以及高层辅散、低层辐合等是形成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2012年2月23日在浙江省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冰雹天气过程,本文结合温州市常规及非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此次冰雹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低空急流、南支槽、低层切变线等是此次冰雹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干冷空气入侵释放不稳定能量是此次天气过程的触发机制;不稳定的大气层结、对流有效位能、水汽条件等对冰雹天气过程的发生非常有利;雷达回波资料、卫星云图对冰雹天气的强度、落区及其预警预报等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天气观测是人们探索天气并影响人们工作和生活各方面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需要提高中国的气象观测服务水平,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基础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综合气象观测服务的控制与控制。  相似文献   

11.
《科技风》2017,(5)
本文首先简要探讨了云的形成及分类,接着分析了民航气象观测中云观测技巧,最后给出了几点云的编码技巧,以期提升云观测质量。  相似文献   

12.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对巴彦淖尔市1991年—2020年及2021年上半年的沙尘天气过程特点从环流背景、传输路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近30年巴彦淖尔市沙尘天气呈波动减少趋势,北部地区沙尘天气发生率高于南部,春季最多,占比70%;2021年沙尘天气频发、时间早、强度强、持续时间长,出现近10年最强沙尘暴和近30年第二...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NCEP/NCAR提供的FNL资料、NCEP逐日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卫星云图等资料,采用天气诊断等方法,对2013年8月16日东北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及多普勒雷达数据对浙江北部地区2022年4月25日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 hPa高空急流、500 hPa槽、700 hPa切变线、地面热低压是此次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强对流天气自西南向东北移动,先后影响杭州、湖州、嘉兴等浙江北部地区,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较长。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发生在高空槽前、低层切变线南侧的强盛西南暖湿气流中,是由地面低压倒槽内的中尺度辐合线触发。由于湿层浅薄,水汽条件一般,此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以雷暴大风天气为主,局地伴随短时暴雨和小冰雹。从雷达数据分析,强对流天气东移发展过程中可见弓形回波、速度模糊等雷暴大风天气特征,强对流天气伴随回波带的移出而结束。  相似文献   

15.
利用基础气象资料、天气雷达回波等对2013年2月18日夜间至19日凌晨长江下游一次大范围的暴雪天气过程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研究。分析表明,此次暴雪天气过程是中高层短波槽东移,配合低层低涡东移以及东路冷空气扩散南下导致的显著降雪天气,短波槽前西南气流的强盛对强降雪的出现有重大的影响。同时,结合民航气象工作实际,对此次过程的气象保障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气象观测是人们认识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手段,气象观测信息和数据是开展天气预警预报、气候预测预估及各类气象服务、科学研究的基础,是推动气象科学发展的原动力。综合气象观测系统是现代气象业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提高气象预报预测准确率的重要基础。本文主要依据河北省新乐市气象局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的具体情况,对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控制的关键之处、提升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管理能力的建议两方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对综合气象观测业务的良好发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7.
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是认识和预测天气变化,探索气候演变规律、进行科学研究和提供气象服务的基础。为适应地面气象观测自动化的发展,提高测站业务,报表的预审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8.
利用延吉机场自动气象观测系统(MTELED)实时观测数据和人工实时观测,针对2018年7月26日吉林省延吉市延吉国际机场出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本文主要针对气象要素中的云、温度、气压、风的变化,分析其原因,以供观测员在今后遇到此类天气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针对天气变化预测机场延误,提出建立天气交通指数模型的观点。在民航行业起到一定的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田成娟  朱平 《青海科技》2010,17(5):61-6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卫星云图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0年7月6日晚发生在我省东北部的短时强对流天气过程的环流背景、影响系统以及与物理量场的对应关系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西南暖湿气流与西压槽底分裂冷空气在我省东北部交绥是导致我省东北部地区短时强对流天气的主要原因,各物理量场的合理配置和高能、高湿是此次降水出现必备的动力和能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