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团体辅导从心理咨询手段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本文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模式,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常见心理问题进行分析,探究团体辅导在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中的积极作用和具体应用设计,并对团体辅导在大学生心理调适中的应用提出了几点思考,已期待为今后运用团体辅导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调适提供可借鉴的具体研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小庆 《科技风》2014,(17):209-209
文章旨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模式改善大学生的寝室人际关系,探讨团体心理辅导模式在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中的影响与效果。研究选取16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开展人际关系相关主题的团体辅导活动,并借助量表测试数据分析,对团体辅导的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团体心理辅导对改善大学生寝室人际关系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团体辅导从心理咨询手段转化为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提供帮助。本文对团体心理辅导进行简要的叙述,说明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组织和设计模式,并从实践角度探讨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积极作用。希望本文能够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有效的解决大学生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将班级团体心理辅导引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在校大学生班级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内容和方法进行设计,并给出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效果评价方法,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条有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的影响过程,检验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干预效果,探索提高大学生自尊水平的团体辅导方案。方法:以团体辅导理论为基础,对招募并访谈产生的32名大学生进行成长性、结构化、封闭式的异质团体辅导8次共计24小时。运用《自尊量表(SES)》做干预前后效果评估工具。结果:自尊量表测量前后均值分别是27.45±4.36和29.79±3.77分(t=2.05),前后差异显著。结论:团体辅导能够通过团体氛围促进成员交流、通过人际沟通完善自我意识、通过人际互助和团队合作体现个人价值,进而帮助大学生提高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7.
李娟 《科技风》2012,(17):229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团体心理辅导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效的教育途径.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20名大学生进行8次的人际沟通能力训练,大学生通过团体辅导,了解和接纳自我,学习一般的人际沟通技巧和人际冲突的解决技能,提高了人际沟通能力.为以后更有效地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团体结束后对其进行了思考和总结.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进行概述,说明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指出目前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说明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在文章的第二部分,作者采用实例叙述的方式,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促进作用;最后,作者对团体心理辅导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总结。希望本文能够为高职院校团体心理健康课的发展和学生素质提高提供帮助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的进行阐述,并对高职院校施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可行性和优势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何苏 《大众科技》2013,(4):217-219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生成功成才的推动力,是解决就业工作难题的一个关键,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想尽办法来帮助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文章将团体辅导的方式应用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中,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的设计原则、步骤进行了阐述,并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方案的详细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分析了微博、微信具有时效性、互动性、平等与自由性、信息的碎片化等特点,指出其对大学生思想和行为上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就如何利用微博、微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杨玉红 《科技风》2011,(20):251
社会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如何促进大学生成长,尤其是心理的成长,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热切关注的问题。团体辅导作为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具有教育、发展、预防和治疗的功能,在学校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本文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探讨团体心理辅导这种形式对大学生心理成长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姜艳 《科教文汇》2008,(26):32-33
目的: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效果,为高校创造性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供经验。方法:采取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32名大学低年级学生进行为期7周的交往能力训练。结果:大学生通过团体活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提高了沟通水平与合作意识,提高了交往技能。结论:团体心理辅导是大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对提高大学生交往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比如说常见的新媒体微博和微信,这些新型工具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微博微信的分析,讨论了微博和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陈新端 《科教文汇》2014,(18):10-1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新型的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明显。比如说常见的新媒体微博和微信,这些新型工具影响着学生的思想,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微博微信的分析,讨论了微博和微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并且提出一些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娟  宋伊琳 《科教文汇》2011,(26):181-182
本文通过对学业困难大学生的心理成因进行分析以寻求新的解决方法,运用团体心理辅导技术对学业困难大学生进行了提高心理素质的训练,以探讨通过团体心理辅导促使学业困难大学生的改变与成长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崔杰  高杨  辛会芳 《科教文汇》2010,(36):12-14
本研究利用人际关系量表旨在调查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现状,根据自编团体辅导方案对人际关系困扰较多的学生进行干预,以此来提高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结果显示当前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总体较好,性别、生源地以及民族之间人际关系困扰差异性显著,而学科差异不显著。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对人际关系困扰较多的大学生进行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团体辅导是改善民族院校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教育启示:结合民族特点改善民族院校大学生的人际关系;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民族观和宗教观教育,提升民族大学生的政治素养;增强民族融合,组织行之有效的大学生团体活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团体辅导改善贫困生人际关系的效果;方法:通过推荐招募的方式,以32名贫困生作为实验组,32名同质学生作为对照组,实验组运用团体辅导的方法,进行6次辅导,采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在辅导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评定;结果: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得分无显著性差异,辅导后得分有显著性差异,常态学习下的对照组在各量表下的得分的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性;结论:团体辅导能有效改善贫困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20.
宋英 《今日科苑》2007,(20):287-287
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模式已不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针对大学生严重的就业心理压力,有必要探索多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模式的大学生职业教育是是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自我认知、探索职业世界、人职匹配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进行合理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升大学生就业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