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的目标,从“身体——心理——社会适应”三维健康观及体育的特点出发,将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和社会适应等。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建设理念,广大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展其能,各种教学模式、手段都一应尽出,课堂效果褒贬不一,对课的评价没有一个定论。那么,到底怎样进行体育课堂教学呢?笔者认为,新课标颁布后的课堂教学应生活化。  相似文献   

2.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把田径列为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组成部分,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的一个学习领域。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  相似文献   

3.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根据三维健康观(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体育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确立了课程目标,拓宽了课程内容,划分了五个学习领域,并根据领域目标构建了课程内容框架体系。它除了突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的三维健康观外,更具体强调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的目标体现和渗透。通过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  相似文献   

4.
研究性学习的提出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把“健康第一”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指导思想,打破了我国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规定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在构建课程的目标体系、拓展课程的学习领域、划分学习水平、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等方面,改革力度大,有创新,特色鲜明,时代感强。就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实质而言。如何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实施研究性学习,则成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新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5.
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面向未来的时代新人,建构指向社会适应的课程行动框架,是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研究的核心议题。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行动框架建构必须基于国家政策导向、实践问题解决和核心理论支撑,反映三大行动理念,即观照指向社会适应的关键能力、注重身心一体的融合推进、强化终身体育的行为基础,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心理素质于一体,并在动作技能学习、运动参与体验、健康管理应用、社会适应探究四个层次上加以应用与实践。  相似文献   

6.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写进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此,体育课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被挖掘出来,在体育课程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我们知道:新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标准,改变了过去固有的框架,将课程学习的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拓宽了课程学习的范围,真正体现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和“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虽涌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需研究和探索的新问题。例如:体育课堂是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全身心  相似文献   

8.
现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我认为,我们体育教师在实施这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时,要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放在首位。新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阶段,要着重让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要使学生体验到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其重要的因素就是学生要对体育活动有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积极参与他所感兴趣的体育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亲身感受自己进步和成功的快乐,从而获得乐趣。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俱乐部是随着体育目标的更新、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而产生的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当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一大趋势。在体育课堂教学中,采用俱乐部教学形式,对实现学校体育目标、适应社会需要和主体需要、与未来社会接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所谓的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是指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它只是众多教学模式中的一种,其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升体育文化素养,最终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蔡远心 《广东教育》2007,(12):56-57
一、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教学目标的确立 1.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有明确的课程目标体系.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发展的趋势,在确定课程总目标的基础上,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方面描述具体目标.课的教学目标是达成课程目标最具体的环节,因此课的目标应与课程目标保持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体育课程教学目标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即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素质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社会适应目标内涵作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探讨,并提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思路和措施。本文可为编写高职体育课程教学大纲与授课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委颁布实施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强调贯彻"健康第一"指导思想,打破了传统课程按运动项目划分内容的做法,这是中国体育教学史上一个划时代的创举。课程构建了身体发展、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学  相似文献   

13.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强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从而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这五个领域分别是: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但是在具体贯彻执行过程中,除了个别领域外,其它的领域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令人遗憾地值得纠正的教学误区,这些误区可以概括为下列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雍 《考试周刊》2010,(23):148-148
体育课大部分是在室外进行教与活动,它不同于其它课程容易组织管理。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体育教师对课堂的组织管理非常重要。当前把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它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优化体育课堂教学,是提高中学生体育素质的主要手段。下面我结合近二十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体育兴趣教学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国家教学改革工程的不断推进,社会逐渐认识并开始重视国家发展建设与青少年体质健康之间的联系性。小学体育作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初级阶段,肩负着重要的教学责任。目前部分小学体育教学存在教学方式落后的问题,需进行不同方面的革新,包括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手段创新化以及课程教学分类化等,实现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的优化。根据小学教学新课标对体育教学提出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以提升学生的健康知识和身体素质为主要教学目的,课程理念包括对学生进行健康思想的教育、运动兴趣的激发,并尽  相似文献   

16.
正一、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概念的界定体育课堂教学即时评价概念的界定存在不同的说法,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即时评价是指在体育课堂上,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立足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教师对学生和学生对自己或同伴的表现用简洁、准确的口头语言或体态语言进行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巴桑次仁 《中国教师》2013,(Z1):176-176
课程的实施是我区新一轮课改的核心一环。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适应社会是其学习领域,强调课程目标的具体、操作性。为了要切实落实新体育课程理念,完成体育教学任务,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具备自主、创新能力,需要体育工作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以前的体育教学大纲把田径列为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组成部分,是根据运动项目划分的一个学习领域。而《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则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整体健康为课程目标,没有了具体的技能教学内容,自然也没有了“铅球”等明确的教学要求。因此,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中,“跑、跳、投”没有了田径的模样,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课程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三维健康观、体育自身的特点以及国际课程发展的趋势,拓宽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为了更好地上好体育课我们采用了六步教学法。  相似文献   

20.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的“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求,学校体育与健康如何适应社会发展,本文从培养人才素质需求,对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改革思路及做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