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翻开高考试题,我们就会发现,近几年高考的文言文文段大多是来自《二十四史》的人物传记式文段。这些文段大都谈及人物官职的变动,因而掌握其中表官职变动的词语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结合中学教材、高考试题和自己平时的阅读,对常见的表官职变动的实词归纳分类,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语段阅读全部取材于传记文学。在传记文学阅读中,涉及到较多的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弄清这些词语的不同含义,对文章的阅读理解大有裨益。下面参考有关资料,对这些词语分类解说。(一)表示征召、举荐官职的。①举(举荐)辟(招用)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范晔《后汉书·张衡传》)②征(征召。特指君招臣)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二)表示任命官职的。①拜(授予官职)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除(任命,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文天…  相似文献   

3.
多项选择题中备选答案的几个干扰项(即错误答案)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扩大缩小判断范围、偷换概念、正误混杂、扭曲原意(或与“文段”中言语环境特定的含意相背离),这些常见的干扰因素使一部分语文水平低或缺少应答选择题能为的考生失分较多。以题1、2为例。其考查的内容与文段阅读紧密结合,它要求考生不但要对文段中文字表面的意思读懂理解,还要能结合文段提供的言语环境,对蕴含于文字深层的含意把握准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7,(20):137-138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的复习,要依纲(考试大纲)靠本(课本),以教材为原点,以点带面,全面辐射,以《张衡传》为例,就复习了"人物传记、科举制度、官职任命、调动、官职称谓、纪年的常识"等内容,让学生把零散琐碎,杂乱无章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5.
“压缩语段”题,有一句话概括文段(句)的意思(主要内容)、一句话新闻、拟定一个标题等三种类型。要分清这三者,应该掌握以下几点—— 1.主要内容:概括文段(句)要点,全面而具体,不得遗漏一方。 2.一句话新闻:提取文段(句)中最重要的且具有新闻效应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三言"中官职名称具有袭古性。袭古的官职名称可以反映出其职能的转变以及整个官制体系的变动,以及这些较古的官职名称系统的特征,但也会出现官职名称和其职能之间出现错乱的情况。  相似文献   

7.
针对论述类文本阅读中文段层次梳理题层次划分不准确、答案组织不严密的情况,通过把握陈述对象、紧扣文段主轴、关注内在逻辑等方法的分析,阐述如何针对不同文段,把握"立足基本内容,尊重文本个性"的原则,精准划分文段层次,组织准确答案。  相似文献   

8.
蔡强 《学语文》2005,(1):0-31
近十年来的高考文言文阅读材料均为人物传记类史料。其中不免涉及人物官职的变动情况。而考生却对有些有关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的含义不了解(比如“除”、“知”的含义)或是一知半解(比如“拔”和“擢”的区别),以致影响阅读的速度和答题的质量。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对高考文言文中常见的有关官职变动的词语进行了分类总结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虽不免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9.
蔡敏 《初中生辅导》2013,(Z1):28-32
文言文阅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运用,要求同学们有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我们怎样才能打下坚实的文言基础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准确熟记文学常识对于与所选文段有关的文学常识,应该准确熟记,这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很有帮助。识记这些文学常识可以从名(姓名)、时(时代)、地(籍贯)、评(评价)、作(作品)五个方面进行把握。  相似文献   

10.
人物传记类的文言选文历来受各地命题者青睐,此类文章出现在高考中的频率颇高。其中所选的传主常在朝中任职,因其身世曲折,所以经常涉及其官职的变动,如果大家把握了这些官职变动的词语,就能有效地破解高考文言传记的阅读。下面笔者就古代官职变动(任、免、升、降、调动、代理等)的词语辑录如下,望有助于考生备考。  相似文献   

11.
学生对文言文掌握的程度怎样?如何把课内知识转化成解决课外阅读问题的能力?如何提高考生的文言文应试能力?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的洪镇涛(特级教师,武汉市中语会理事长)、胡明道(高级教师)、朱长华(青年教师)三位老师一致认为:“精练”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最重要途径之一。根据教学需要,他们编写了以“内容精当,针对性强,系列化”为特点的《文言文阅读训练》。全书分为“文段、短章阅读”和“文段对比阅读”  相似文献   

12.
博士官名。战国前期亦称"通士"、"达士",为博学者泛称,后,齐、魏、秦诸国置之为官职。掌议政、顾问,秦灭六国后,兼制礼。隶属奉常(后改太常),以仆射为诸博士长官。汉文帝增置诸子"专书博士"与"专经膊士"。武帝建元五年(前136)置儒学五经博士,又兼藏书、教授、试策、出使等事务。多由察举、试策而任此  相似文献   

13.
宋朝有册封来华朝贡的海外贡使的习惯。大体而言,宋朝授予海外贡使的官职类型主要有文散官、武散官、检校官、环卫官、寄禄官、武官阶、勋、爵等,级别高低不一。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960年—1022年)所授予海外贡使的官职级别要高于后期;文散官、武散官、检校官、勋的级别比较高,爵的级别比较低;授予交趾贡使的官职类型最为丰富(其中所册封贡使刺史之州名一般为交趾所辖州或者宋朝少数民族羁縻州),南海诸国的类型比较单调,多为武散官和环卫官。所有官职均属荣誉性质的虚职。  相似文献   

14.
读者来信     
罗先南 《历史学习》2001,(11):28-28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必修本)第一章第一节有“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一览表”,其中涉及的官职较多,有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统、副将等。本拟对这些官职作一简要介绍,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清代的官制与兵制。  相似文献   

15.
一、识记为先,积累文言知识学会文言断句首先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认知规律,加强文言知识的积累。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虚词是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也是做好文言文断句的关键环节。许多文言实虚词经常成为文言断句的基础标志,成为文段句读的切入口。"曰"就是现代汉语的"说",是直接引语的标志,后面常常需要停顿。"谁"何为""安"这几个词在文言文中常是疑问句的标志,在这些词前后也常常停顿,由此为突破口,文段不难断开。另外,盖、夫、凡、也、矣、欤等语气词出现常常作为文言断句的标志,也应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笔者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地的60多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命题情况的分析,对2008年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作如下预测:一、分值继续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最高的为兰州市,分值为23分(两个文段),最低的为6分,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为14.6分。比2006年的平均分值高出1.5分。文言文分值的这种上升态势,与有关人士呼吁加强文言文教学是非常合拍的。二、选材呈"内""外"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正官职变动常见称谓一直是古代文化常识中经常考到的一部分内容,古人提到官职变动时都有哪些常见的称谓呢?一、表任职、授官的任(担当,担任)《史记·蒙恬传》:"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毅,蒙毅,人名)授(授官,任命)《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除(任命,授职)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相似文献   

18.
高者文言文阅读材料往往是选自史书的人物传记,而且多为官吏的传记,常涉及其人宦海生涯中的升迁、调转、罢免等事,了解一些常见的表示古代官职变动的用语,对于准确把握人物生平、宦海沉浮,进而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翻译能力大有裨益。常见的轰官职变更的术语有七类:一、表授官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宋史·辛弃疾传》)。  相似文献   

19.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加强学生的阅读训练,尤其是选择精彩文段多读,很重要. 一、含义深刻的文段需多读  相似文献   

20.
《后汉书·天文志》(中华书局1965年点校本)关于"执金吾耿秉"的记载有误,当作"征西将军耿秉"。综合校对《后汉书·耿秉传》、《后汉书三国志补表三十种》、《资治通鉴》等文献,和帝永元六年,耿秉所任官职为征西将军,非执金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