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3 毫秒
1.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碰撞和大融合时期,是现代小说的黄金期。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新的一页。他的历史小说创作以现代视野审视历史、融贯古今,解构人物,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厚度,又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思索,独成一体,成为20世纪现代历史小说创作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语言问题决定着历史小说创作的真实性程度及艺术成败。凌力历史小说注重探索语言的“历史/现代”形态;适度掌控叙述节奏,形成适中有度、放任中有收束的叙事风格,含蓄蕴藉的情感表达方式;努力发掘语言背后的历史情韵与文化意蕴等,形成了鲜明的诗性特征,为近年来历史小说创作的语言探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新历史小说与现代史的另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历史小说”之“新”,不在其题材之新,而在于它提供了新的历史叙述方法,新的历史观念和新的艺术表现手法。在新历史小说中,将家族史与现代史结合起来写,立足于民间和边缘化立场叙述中国现代史成为一种极普遍的创作现象。新历史小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现代史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5.
高阳以“文化历史小说”开创了当代历史小说创作的新门类。其渊深的家学深深影响了高阳的生命体验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审美探求。具体表现在:以仁心美政为核心的社会理想奠定了充实的入世精神,淡逸冲和的生命意趣培养了空灵的艺术情调。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中国传统彩陶文化及色彩在现代陶艺的作品创作中的应用为基础,论述了中国彩陶传统装饰文化艺术与现代形态造型艺术的互补,揭示了传统彩陶艺术与现代社会人生往复流转、浑然一体、互依互生的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把传统彩陶装饰元素当作陶瓷艺术造型主体精神的形式载体之一,创造出具有强烈民族特性的全新的中国现代陶艺作品,从而创立一种具有民族风格和独特个性的艺术语言表达形式,是中国现代陶艺家共同追求和探索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郭沫若的历史小说同他的历史剧一样,在陈述历史的同时,也同现代文化语境达到了精神上的契合.他的历史小说在对封建的批判和对中华民族脊梁式的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注入了五四以来的民主、科学精神,实现了作家识破历史密码以透视现实社会与人生价值的自觉追求,反映了作家在现代意识的观照下,试图用理性审视来寻求现代国家、人生的救赎之途的创作旨归.对历史上旧的统治者"天命"、"做假"的戳穿与对脊梁式人物身上的负面因素的揭示,是实现其创作目标的两大武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吴趼人的三篇历史小说--<痛史>、<两晋演义>和<云南野乘>的创作与发表过程作了梳理,阐述了近代历史小说在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下,对传统历史小说"实录"原则的突破与补充.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艺术史上宝贵的财富,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发展影响巨大。通过对中国画线条艺术的表现特征进行较为深入地剖析,对中国画的构图布局从"疏密关系"与"虚实关系"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论述以及对中国画色彩特征的细致研究,诠释了中国画在现代平面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并以此说明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应立足于传承、发扬民族艺术文化,设计出具有民族意味的平面设计作品,让具有中国精神的设计文化在世界的设计舞台上独具魅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的创作是随着“五四”运动的大潮而产生的。本文认为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创作已经舍弃了传统历史小说“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桎梏,从开启民智、振兴国家的目的出发,“以古讽今”、“以古鉴今”,既注重文学的艺术创造性,也注重文学的社会教化作用。对今天的历史小说创作也很有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1.
日本当代著名作家伴野朗的创作起步于中国,创作灵感也来自中国生活的体验.他以中国帝王将相、刺客、侠士、"反骨"、谋臣等为题材的作品,表现了中国历史人物的魅力;以活跃于古代国际舞台的英雄为主人公的历史小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影响力.历史小说与历史题材推理小说齐头并进,古代题材与现代题材双管齐下,使伴野朗在古今中国历史文化的广阔天地中挥洒自如,在战后日本的中国题材的文学创作中承前启后、独具一格.  相似文献   

12.
二、三十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历史题材小说创作呈现出繁荣的景象。鲁迅和施蛰存的历史小说创作分别代表两类不同的艺术价值取向;鲁迅的历史小说,表现出深广的现实社会内容,施蛰存的历史小说,侧重表现个体人物自然性心理冲突;两位作家创作意旨、手段、切入点、文化个性之差异体现出不同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3.
姜亚菁 《农村教育》2006,(10):62-63
在50—70年代的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现实主义是主流。虽然历经曲折,在各个阶段有不同的特征和表述,然而仍作为最主要的创作方法指导着这个时期创作,特别是主流话语的创作。一、政治权威话语50-70年代的中国处在一个被称为“泛政治化”的时代.“‘泛政治化’即政治化过度和过量带来的倾斜和失误.一方面是政治文化的僭越性扩张、侵入、冒进和占据了其他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最终成为一种对其它生活和文化精神领域话语的取消和替代;另一方面社会生活和文化精神的参差多态的复合体(多以的共同体)被任务的纳入到政治的有限框架后,其意义也就被缩小了。”  相似文献   

14.
姚雪垠以历史小说《李自成》彪炳于世 ,张一弓以当代题材《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享誉文坛。他们的创作都处于一种“不吐不快”而又“心有余悸”的尴尬境地。为了摆脱这种困境 ,姚雪垠向现代求援 ,以期求得政治上的庇护 ;张一弓则向历史求助 ,以此来增加政治上的保险系数。他们在达到目的的同时 ,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思考这种文化现象的成因及其带来的艺术上的巨大损失 ,对当前文学创作的繁荣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宅第门饰艺术中的铺首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民居建筑大多具有"内敛"的特征."门"作为民居内部与外界的间隔,在其装饰艺术上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其中中国门饰艺术中的铺首形象特征,突出地显示了"真"、"神"、"美"的气势,是民间艺术的一大创作,也是民间传统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形象载体.这些门饰都隐含了某种古老而又深沉的观念,体现了民众朴素的思想情感,对人们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建筑艺术遗产.  相似文献   

16.
文化变革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文化政治化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要实现文化变革,首先要对文化政治化进行辩证的反思,在自我反思和批判中推陈出新。文化现代化是中华文化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文化政治化到文化现代化也就成为中国文化现代转型的目标追求。  相似文献   

17.
1 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是在东西方文化的撞击与渗透之中诞生与成长起来的一种新型精神文化。作为现代中国文化背景观照下的特殊文学样式,虽然努力汲取外来文化营养,丰富和深化自身,重铸新的创作模式,以跟上世界文学新潮,同时,又由于它是在本民族文化土壤上扎根与生长起来的,必然和民族文化传统相维系,保持独有的民族文学特性。在中西文化的撞击之中,融合新知,走出了一条民族化的创新之路。作为在现代文化背景与社会历史条件下诞生和成长起来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既有新文学的本质特性——强烈的现实性和战斗性,渗透着创作主体的情感  相似文献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总结我们党 80年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从文化建设这一视角出发 ,党要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代表 ,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党与知识分子的关系 ,正确界定知识分子的阶级属性 ,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作用 ;同时还要努力探索文化事业自身的规律 ,严格划分政治问题与学术、艺术问题的界限 ,坚决反对文化政治化  相似文献   

19.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不仅扩大和深化了表现领域,获得了批判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持和精神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注重情节演绎的叙述模式,拓宽和丰富了历史小说的写作途径与探索空间,实现了历史小说在文体和审美形态上的创新与多样化。  相似文献   

20.
创造有正大气象的中国现代艺术文化 ,是现代中国艺术界的主题。但在艺术教育及创作领域 ,存在文化意识缺失的现状 ,严重影响了我国艺术的健康发展。深入探讨新时期我国中学艺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具体问题 ,应通过对基础教育现状的分析 ,以文化继承与创造为根本出发点 ,以文化在教育实践中的全面介入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