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晋南朝士族盛行门第婚姻,国婚是此时门阀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国婚在东晋南朝的流变则充分说明了门第等级婚姻及身份内婚制的灭亡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2.
南朝国婚形态是东晋的继续和发展。门阀制度和人物风尚对南朝国婚影响甚大。南朝国婚和东晋时期一样重视门第等级和人物才能品性等素质,但南朝国婚婚选倾向荫华势弱之族和清虚退让之士。南朝国婚门第观与人物观的变化反映了门阀制度和门阀士族走向衰微的历史趋势。  相似文献   

3.
东晋是门阀政治发展的鼎盛时期,士族以家族为单位加入,长期操纵政权,并享有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特权和优势。由于婚姻能保证血缘的更替,它成为士族维护自身地位的主要手段。士族的婚姻等级森严,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封闭的身份内婚,主要有与皇族的国婚和与士族的门第婚两大类型。  相似文献   

4.
士族是地主阶级中的特权阶层,在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经济利益和家族地位以及扩大家族的影响力,婚姻中实行严格的身份内婚制。而南朝时由于改朝换代以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变化,士族通婚的对象逐渐扩大,封闭的婚姻圈被打破,士族所具有的特权也随之逐步丧失,士族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5.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维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6.
论南朝襄阳的晚渡士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在南朝三吴地区的侨姓、吴姓士族日益腐朽的时候,襄阳、江陵地区的“南来北人之武力集团”异军突起。襄阳、江陵的武力集团包括两个阶层,一是次等士族,二是高门士族。关于次等士族的问题,陈寅恪先生在《述东晋王导之功业》一文中已作了精辟的论述。本文则准备讨论高门士族,亦即所谓晚渡士族的问题,以期对南朝士族和南朝政治的研究有所裨益,祈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到了唐代,随着旧士族政治、经济特权的丧失,其对婚姻的维护更为重视,在婚姻上保持了婚姻重门第及婚姻论财的习俗,并以此来纯化旧士族的门第,雏持传统的社会声望.同时,由于种种原因,旧士族一反常态,冷淡"国婚",使其与皇室在婚姻关系上的矛盾激化.唐王朝通过三次官修谱牒和下诏禁止卖婚、禁止一定范围内的通婚等措施,试图打破旧士族的婚姻壁垒,建立起与官品秩序相一致的通婚秩序.  相似文献   

8.
典签作为身份低下者参平成为南朝政治的重要特色,它既加剧了南朝政治的动荡,又抑制了门阀士族的腐朽;典签、主帅、斋帅三个各词应有所差别,不应完全视为同等。  相似文献   

9.
庾子山究竟属于南朝士族中的哪一阶层,这是目前研究界尚未重视的问题。杨白桦在《论哀江南赋及其序》中,把子山作为“士族名流”与“高门甲族”等同起来;日本学者横山弘在《庾开府传论稿》中,又把北来贵族看作一个整体。因了“北来贵族又是南朝贵族制的轴心”,故称子山“基本是处于南朝世族的中枢之内”。然而,南朝士族内部,不仅有北来贵族和江南士族之分,还有高门甲族、中等士族、寒士等严格的等级差别。由此区别,他们在政治地位,社会地位以及处世态度上,不仅同中有异,有  相似文献   

10.
东晋皇室婚姻是东晋士族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东晋皇室婚选标准,皇室婚姻的特点及皇室婚姻与政治关系的进行探析,试图说明,在研究东晋士族婚姻和门阀政治时,皇室婚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魏晋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的产生、发展与衰落都与皇权政权密切相关。九品中正制在发展过程中,走上了与门阀士族政治相结合的道路,并服务于门阀政治。然而,皇权一直对它顽强地发挥影响与作用,并最终在皇权的作用下不得不走向衰微。魏晋南朝时期,尽管门阀大族努力经营自己的政治模式,但皇权政治仍然是社会历史的主线。  相似文献   

12.
南朝寒人势力在政治上的兴起,文化素养和参政议政能力的提高是其重要因素。自永嘉之乱,来自北方的门阀士族大多迁徙到江南地区,北来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江南地区文化取得长足发展,寒人也从中受益,南朝寒人兴起也正是门阀士族对江南地区文化开发的重要结果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东晋南朝时期门阀制度的社会基础的基本特点,包括政治、经济、思想和伦理四方面。作为东晋南朝社会主体的世家大族集团(即士族),为维护其特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官吏的选举、庄园经济的经营、世代家学传统、宗教信仰、编定家谱、以及限定通婚范围等方式,严格区分了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界限,使东晋南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典型的门阀等级社会。  相似文献   

14.
士族政治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它源于西汉,形成于东汉,至东晋发展到高峰,在南朝时趋于衰弱,最后亡于唐宋。在这段长达近九百年(约公元25年——907年)的历史中,长期垄断了中国封建政治舞台,对中国政治、文化、社会、经济影响之深,令人叹为观止。自东汉至隋唐,政治舞台风风雨雨,改朝换代之事屡见不鲜,然士族地主垄断、控制政治之局面却从未改变。东汉至隋唐的政治斗争,表面以各政治集团的胜负为胜负,实为各士族集团的胜负为胜负。因此,对士族政治这一特定的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对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社会、经济的意义不言而喻。古籍称士族之名繁多,有士族、氏族、世族等;又有冠族、名族、势族、甲族、盛族、右族、世胄等;还有旧族、右姓、郡姓、旧门、高门、名门、盛门诸多称呼。其名虽多,均可用“士族”二字概括。  相似文献   

15.
吴兴沈氏与刘宋皇权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兴沈氏的出现是江南士族正式登上南朝政治舞台的标志,在刘宋强化皇权的斗争中,沈氏人物沈演之,沈庆之,沈攸之我不置身其中,而沈氏家族的政治地位也由最初的君主私人亲信的身份向“王朝之臣”转化,南朝四代,沈氏累世贵显的地位由此奠定,沈氏家族的崛起与南朝皇权政治的复归息息相关,同时也反映了南朝历史中南方因素的加强。  相似文献   

16.
南方土著豪族的崛起及陈朝的建立,被视作东晋南朝三百年间政治社会上的大变动。然而在文化上,陈朝却认同士族文化。推究其因,与陈氏出身有关。陈霸先在萧梁时期的地位虽然一度接近专役户、军户,但其身份仍为士族。陈文帝更是自列于士林,并委任侨、吴高门与皇子游处,涵养其风仪。陈宣帝的太子按照士族的政治观念来处理东宫政务。陈朝的士族文化认同,由皇室对士族仪表与知识的认同,演进至对政治文化的认同,这促成了陈朝的政权性质趋同于晋宋齐梁,从而使江左王朝的政治传统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7.
南朝时期,皇权重新主导了官方文化事业建设,官方组织了参与程度深浅不等的各类史学撰述活动,在国史、起居注、典章制度、谱学等史学领域取得不俗成就。南朝官方史学发展,离不开门阀士族的广泛参与。门阀士族以浓厚的撰史意识和活跃的史学实践,完成了南朝史学官修与私撰的良性互动,推动了南朝官方史学乃至整个南朝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陆机和王融是魏晋南朝时期两位有代表性的士族文人,他们的文学地位、家世传统、人格性情和人生经历都有相似之处。但文学思想、创作内容和风格上却迥然不同,这其中受到了潜在的士族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状况的影响。通过两人的对比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究魏晋南朝时期的士族演变史对士族文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朝的武职官,官位较高,在朝中的班次较前。地方武职官,较之民政官,品秩更高,职权更大。所以武职官政治地位较高。由于政治地位占优,经济地位也占优。但魏晋南朝人们对武职官则是轻视与鄙薄。这不在于武职官的地位,而主要关乎人们的观念。这些观念与士族的文化条件有关,也与这一时期的清浊观念有关,还与个人好尚有关。实际上,士族也离不开军功,武力。  相似文献   

20.
瑯琊王氏起源于西汉,发展于曹魏和西晋,极盛于东晋,衰落于南朝。为整个魏晋南北朝第一流高门士族,研究其政治地位的变化,具有典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