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新月派是一个以诗歌著称的文学流派,评论者多是从格律诗的角度研究探讨新月派的诗歌,新月派的小说领域一般则是以个案的方式加以论述。本文从诗化的角度切入新月派的小说,从古典诗美与诗化、意境与诗化及虚化与诗化三对范畴入手,剖析了新月派小说的诗化特征。本文切入新月派小说的诗化视角,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新月派的小说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伍子胥》是冯至四十年代创作的小说,它具有诗的特征,主要体现在小说语言上.小说通过别具匠心的人物描写方式及遣词造句形成了舒缓的叙事节奏,运用内心独白、联想以及古典诗歌的直接引用表现出诗化的叙述方式,并提取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传达浓浓的诗情.  相似文献   

3.
孙犁的<荷花淀>被誉为"诗体小说",我觉得该作品的意境是让读者感受"诗化"的最大亮点,我认为意境优美是该作品的突出优点.蕴涵传统文化的意象,引发读者诗歌联想的笔触,无一不引发读者从诗的角度联想,进而在读者的心中播种了诗的感念,使读者自觉从诗的角度欣赏小说,尤其是小说所营造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4.
说<荷花淀>是诗化小说,自有其各种理由,而人物语言的诗化当是不可或缺的一个因素.诗化语言当然可以似诗般的优美,而似诗般以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也许更是诗化语言的内涵.为此,我尝试着以诗化的人物语言作为教学的重点与趣点,结果却得到了另外一番感悟.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迷舟>是格非先锋小说中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扑朔迷离的叙事为特征,将一个本来简单的故事描述得趣味横生,并设置了许多谜团,却始终未解开,颇有可读感.本文试从叙述学的角度对<迷舟>作一个文本研读,探讨作家如何运用各种叙述手段来表现文章主题,以及这篇作品的主题意蕴.  相似文献   

7.
小说要达到"叫好又叫座"的效果.不但需要高超的艺术手法,更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支撑.讲故事简单,但是讲好一个故事就比较难了.故事貌似简单其实具有无限的嵌套性和丰富的层次感,小说需要故事而生存,要给予故事以养分必须有新鲜和动人心魄的弯弯绕绕.本文以"偶然—突变—崇高"这一通俗小说的叙述模式着重分析虹影小说<上海王>的精彩之处.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小说的诗化境界是其具有长久艺术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他的小说的抒情形象是诗人自我意象与外在物象相统一的“诗化形象”;而小说中动人而真挚的情感,又使其小说具有情韵美,并且有着诗的意境,这三者的合谐统一,使他的具有了“诗化美”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一个人的战争》是林白诗化倾向体现突出的一部作品。小说在作者独特的女性视角下充溢着朦胧、飘渺的诗一般浪漫的氛围。在这部林白的代表小说中他叙述风格的散文化、诗歌化,意境氛围的诗情画意,语言的唯美飘逸一起构成了其诗化的创作倾向。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小说模式,建立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她的小说呈现出鲜明的散文化和诗化特征,她在创作实践中创造了一种趋于散文化、诗化的新型小说样式.本文主要从萧红的后期代表作<呼兰河传>人手,分析了这种小说样式的特点,同时也涉及她的其他作品.  相似文献   

11.
<红楼梦>中的叙事可以分为背景叙事和故事叙事两个部分,每个部分分别有两个叙述层,与此相应的叙事者分别是"作者"、"在下"、石头以及故事叙事第一叙述层中的部分人物.故事叙事是<红楼梦>叙事的主体,背景叙事则为故事叙事提供了背景与框架,为小说的叙事虚构世界提供了存在的依据与合理性.而从叙事逻辑的角度看,背景叙事的第二叙述层与故事叙事的两个叙述层又构成一个叙事连续体,三个层面互相依存又互相支撑,共同完成<红楼梦>叙事的任务与目标.  相似文献   

12.
<石点头>中申屠娘子为夫报仇,复仇动机体现了传统女性贞节观,故事叙述强调了女性冒死反抗、鱼死网破的反暴复仇意识,具有鲜明的福建家族制度、血缘观念强烈的地方色彩.同时,这一"假扮新娘在洞房中严惩仇人"母题.来源于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还经由了小说<西游记>、<水浒传>和唐宋代民间传闻等为中介.是一个古远、富有幽默意趣的复仇叙事模式的新交种.  相似文献   

13.
诗化小说即用诗和散文的笔法写成、具有诗的意境和韵味、着重于抒情的小说,也被称为散文化小说或散文诗式小说。它体现了小说与诗歌、散文的相互渗透,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种小说在现代文学中曾经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许多著名的现代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废名、老舍等都写过一些意味隽永、优美动人的诗化小说,他们并不是编织故事的能手,却无一例外地是抒情的高手。建国初期,诗化小说也曾繁荣一时,孙犁、刘绍棠、茹志鹃等都是当时著名的诗化小说作家,创作了好些胜炙人口的诗化小说。但50年代后期起,在写英雄主义和重大题材…  相似文献   

14.
鲁迅的小说被人们称为是叙述的诗,因为其中渗透着浓郁的诗情诗意。鲁迅小说的这种诗化倾向是众所周知的。这篇文章从鲁迅小说的特殊的透视方式、独特的构架形态和语言特点等几个方面,勾勒了鲁迅小说诗化倾向的一个基本的轮廓。  相似文献   

15.
<百年孤独>的叙述语调在保持冷峻、客观的同时,传达给读者一种亲切、熟悉的"听"的感觉,是将小说连为一体的最主要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16.
诗歌渗透于小说,形成诗意化小说.中国古典小说中,<红楼梦>是最富于诗意的.诗意化小说的表现,诸如小说中大量诗词歌赋的存在,创造了许多充满诗情画意的含蓄隽永的意境,以及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等等.这些特点在<红楼梦>中都表现得非常突出.但<红楼梦>诗意化最突出的表现,其他小说未能企及的地方却在于,一方面是<红楼梦>强烈的主观抒情性,另一方面,<红楼梦>体现出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把小说诸元素都诗意化了,诗意化的叙事和故事以及诗意化的人物塑造是<红楼梦>非常突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博尔赫斯的短篇小说<刀疤>中的独特叙述方式体现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颠覆"特征.小说中"刀疤"故事的叙述者将相互对立的人物身份对调,隐藏了自己叛徒的身份,以英雄的视角进行叙述,从而颠覆了正常的叙述视角机制,具有修辞效果.通过"第一人称叙述者"叙述者的不可靠叙述以及叙述接受者的间接干预,小说产生强烈的反讽.  相似文献   

18.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引起战国时期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广泛注意和深刻思考,其故事不仅见录于先秦史籍,而且也见载于诸子著作.与史家记载不同的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给伍子胥故事增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和人物,这不仅丰富了伍子胥故事,而且也使这一历史故事的小说意味愈加浓厚;<荀子>、<庄子>等对于伍子胥形象虽然大多只是简短的点评,并不讲述故事,但都对伍子胥的品格给予了道德评判,形成了伍子胥忠贤、强谏的人物形象.这些引迷和评价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促使伍子胥的忠臣形象成为后来故事发展的内在灵魂;在表现形式上,推动了伍子胥故事的小说化和文学传播,显示出子书向小说转变的趋向;在文体上,则体现了中国早期小说的某些重要特征,如譬喻故事加议论的叙述模式.  相似文献   

19.
汪杨文 《文教资料》2008,(34):28-30
<吉姆老爷>是康拉德的代表作之一,其主题与形式的复杂与不确定性一直吸引众多读者各抒己见.本文着重从结构、叙述和题材这几个方面分析了小说中的陌生化现象,揭示了形式也是内容的一部分,与主题密切相关.正是这种陌生化的手法使康拉德的小说具有了现代主义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中国意象诗的源头是<诗经>而非<离骚>.<诗经>中许多诗篇意象丰富,"比""兴"手法的运用,决定了<诗经>中大量意象的产生.尽管从中国意象诗的漫长发展历程看,<诗经>意象还仅仅处于原始发育期,但其中一些诗即便和现代意象诗的代表"朦胧诗"相比,也毫不逊色.正因为<诗经>意象具备了高度象征性、主观性等古典诗歌意象的诸多特征,才使<诗经>具有生动形象的图画美、蕴涵深广的意趣美、回味无穷的含蓄美,散射着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弄清这一点,对疏理中国意象诗的历史流变,深刘认识<诗经>的诗学价值和美学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