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双关     
在特定的语境里,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某一词语获得双重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汉语在音义上有一字多音、同音多字、一词多义等现象,这为双关辞格提供了条件。按表达方式分,双关有以下三种类型。一、借形双关。例如:"虽然  相似文献   

2.
双关     
在特定的语境里,利用语音或语义的条件,使某一词语获得双重的意义,这种修辞手法叫作双关。汉语在音义上有一字多音、同音多字、一词多义等现象,这为双关辞格提供了条件。按表’达方式分,双关有以下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双重语义即指修辞学中双关辞格所具有的语义。鉴于一些修辞教科书在讲双关辞格时,只说有谐音、会意两种,前者利用词语的同音、近音条件形成,后者利用词语的多义条件形成,而很少从语境制约的角度看问题的情况,本文列举大量事实论证了双重语义的形成条件及语境制约的具体情况,并说明了双重语义的构筑者“利用双关辞格中所关联的两种事物之间存在着的相似、相关关系,通过相似联想和相关联想,把它们用同一词语或句子承载起来,借助相应的语境实现其两种指涉义”的原理  相似文献   

4.
双关是各种语言中十分重要的一种辞格。双关可以从不同角度归纳出不同的类型。依据材料分为 :语音、语义、语法、语境和汉字双关 ;依据材料所处的位置分为语素、词、词组、句子、句群、语段和语篇双关 ;依据语义的数量分为双解双关与多解双关 ;依据表达者对语义的态度分为选择双关与合取双关 ;依据语义的指涉对象分为单向双关与双向双关 ;依据双关效应的实现步骤分为一次双关与多次双关 ;依据双关运用的方式分为单纯式双关与融合式双关  相似文献   

5.
张学会 《文教资料》2007,(33):63-64
谐音双关是利用同音异义词,紧扣双重语境,增添不同的感情色彩,取得修辞的特殊效果。谐音双关在我们的身边被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6.
英语双关利用词或词语的同形异义或同音(谐音)异义以形成幽默诙谐的效果,但有时人们在识别英语双关时会产生分歧。美国教授阿奇博尔德·希尔提出了构成英语双关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即:双重语境、铰链和触机,有助于英语双关的识别。  相似文献   

7.
何津 《海外英语》2014,(22):237-238
英语双关利用词或词语的同形异义或同音(谐音)异义以形成幽默诙谐的效果,但有时人们在识别英语双关时会产生分歧。美国教授阿奇博尔德·希尔提出了构成英语双关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即:双重语境、铰链和触机,有助于英语双关的识别。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考英语越来越注重考查熟词生义,熟词生义的学习和融会贯通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一环。文章运用原型范畴理论,对高考真题中出现的熟词生义进行分析和解释,发现高考英语中出现的熟词的语义范畴存在原型效应,即熟词多个义项是通过"原型义"扩展、引申而来的,并得出以下五点教学启示:重视熟词原型义项,激活学生认知思维,构建熟词义项网络,鼓励"英英"词义阐释以及结合语境分析生义。  相似文献   

9.
英语修辞格 Pun是指利用一词多义或同音、近音词来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以使话语收到言此道彼,轻松俏皮的效果.这一修辞手法有三个条件双重情境、铰链和触机;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大类;在运用中有双关语义分离、双关的持续、双关的变迁以及常见的错误等.  相似文献   

10.
修辞格“双关”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修辞格Pun是指利用一词多义或同音、近音词来同时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以使话语收到言此道彼,轻松俏皮的效果。这一修辞手法有三个条件:双重情境、铰链和触机;分为谐音双关、语义双关两大类;在运用中有双关语义分离、双关的持续、双关的变迁以及常见的错误等。  相似文献   

11.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英语言语行为动词同样具有一词多义现象。本丈通过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隐喻、转喻的认知手段及原型范畴理论,对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现象进行了语义认知结构分析。通过分析讨论,我们发现英语言语行为动词的多义结构是一个词的中心意义或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或辐射的过程,是人类认知范畴和概念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双关语作为"言在此而意在彼"的一种修辞方式,利用一个词语或词组所关涉的表里两层意思来达到一箭双雕的修辞功能。作为一种重要的修辞方式,无存在汉语修辞还是在英语修辞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然而要想进一步了解双关语,我们不得不首先对其特点做一了解。本文乃借助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之一《罗密欧与朱丽叶》从语音上的相关性;语义上的多歧义性以及双重语境三个方面来对英语中的双关语特点作一浅要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双关语是最难翻译的修辞现象之一,英语双关语的翻译策略通常有以下几种。对等翻译法将双关语译为相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建立在人类共同认知基础上的双关语和部分结构双关语;变通对等法是通过创造双关语译为不同的双关语,主要适用于思想主题意义不大严肃的文字游戏类双关语。体现不同文化特色和语言特点的双关语有时也可以通过语音、语义或形式手段译为类双关语,还可以通过释义、加注等方法进行补偿。双关语的翻译还包括谐音法、省略法、移植法等。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世界的方式,与词汇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在论述隐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隐喻理论的词汇习得与教学:重视基本范畴词汇习得及其隐喻意义;借助隐喻深入理解一词多义,把握多义词的语义理据;熟悉英语的隐喻思维,注意英汉词汇隐喻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5.
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研究语言象似性在词义演变过程的作用。通过对一词多义历时演变方式的分析,发现词汇的基本义和衍生义之间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理据关系,表现为象似性。这种象似性以事物之间多种相像关系为依据,是隐喻产生的基础。在词义演变过程中,人们利用隐喻达到词义的引申。  相似文献   

16.
以认知语言学为视角,可探讨黔东苗语“hfud(头)”的一词多义拓展机制,其语义的演变轨迹为:“(人/动物)头→智力、才能→(单位/部门)领导、头目→(空间/物体)顶端→(时间/事情)起点”,反映了隐藏在转喻和隐喻背后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认知视角下的多义词是包含多个相互关联的意义的词语的语义网络。每一个多义词都是一个意义范畴。有的意义接近原型,有的意义则通过概念隐喻、意象图式转换等认知机制,从原型意义中分离出来,成为引申的意义。认知语言学认为多义词的所有意义都可以通过表示与意义临近的关系的节点向外辐射,形成辐射状语义网络。多义词的语义网络不仅可以揭示多义词由原型义向边缘义引申的脉络,而且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理解多义词意义的发展轨迹。多义词语义网络的构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语言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原型范畴理论,多义词语义范畴构建的过程就是其原型义项依照辐射方式和连锁方式向其他义项延伸扩展的过程,而每一个义项的衍生都具有某种语义理据性.二语习得中,原型范畴理论,和理据性分析有助于学习者架构语义联系网,使所学词汇表征意象化和具体化,拓展多义词的习得深度.  相似文献   

19.
言语义是词义的一种变异,反映了认知新视角,具有临时性和创造性特征。语境与词义的内在可变性有机结合,则形成了言语义的衍生机制。言语义在语言交际中具有特殊的语言学功能、修辞功能、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被公认、通用后,言语义回归为词的新义项,形成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