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王月花 《成才之路》2009,(14):43-44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幅对联:苦坐苦思苦寻苦觅苦药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不展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让人好笑之余不免深思:是什么让作文如此之难?究其根本,就因为缺乏对写作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相似文献   

2.
陈淑兰 《海南教育》2014,(10):30-31
学生作文写作之难,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来形容: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究其原因,主要是作文指导规范太多,要求过高,如要求作文应有创新意识、个性特征、想象力、幽默感以及美的语言等等,超越了学生所能达到的"最近发展区",学生尝不到"跳一跳,  相似文献   

3.
有一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副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人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这就是同学们写作文时的真实写照。同学们都怕写作文,一提起写作文就头疼。不少学生在写作文时像数金币一样数自己写的作文字数,数完了接着再写,写一段再数,  相似文献   

4.
王文斌 《教育》2008,(9):53-53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断肝肠。”作文真的如此愁苦吗?学生怕写,老师怕教。常言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爱上作文呢?  相似文献   

6.
作文难,是学生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作文课上,老师把题目在黑板上一写,最愁最苦的便是学生了,叶圣陶说过:“多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作文也是如此,要使学生对作文一再一筹莫展,我认为贵在教师的相机诱导。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难点。有位作家,曾用这样的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作文果真如此痛苦吗?学生怕,老师也怕;学生怕写,老师怕  相似文献   

8.
古往今来,写作教学一直是个常说常新却又始终令人纠结的话题。写作经验、作文秘诀层出不穷,可谓仁智互见,却难有被广泛认可的可操作性强、实效性好的系统教学程序。这种状况一来意味着写作教学存在着有待开发的无限广阔空间,二来也导致了写作教学长期以来难以避免的杂乱无章。有人曾写一副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描述学生写作时的苦愁状态,可谓传神。  相似文献   

9.
杨春艳 《考试周刊》2009,(39):85-85
在一幅描写学生写作难的漫画中,作者用了这样一幅对联描绘一个冥思苦想的学生: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难道写作文真的如此让人惧怕吗?学生提到作文就皱起眉头无从下笔,教师提起作文也是苦不堪言,往往教学精力用了不少,教学成效却迟迟不见,结果造成地人人畏惧作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当中.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副对联:苦做,苦等,苦愁,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干肠.横批是:写不出来.从这幅对联我们就可以想像到作文对学生有多难,也就怪不得长期以来,学生作文假、大、空现象严重,情不真,意不切了.新《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文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要求,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笔者认为要写出这样的文章重在激发学生练笔的兴趣,即想写、会写、有内容可写,让学生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我笔抒我情".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8,(25)
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写好作文不是一件易事。有位作家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针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现就对如何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谈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不如人意,学生发愁,感到作文难写;教师更愁,叹息作文难教。但是,提高作文水平没有捷径可走。因此,只能是四个字:多读、多写。  相似文献   

13.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学生愁——不会写,不愿写,提笔发愣,落笔发呆;教师愁——指导难、批改难。作文个性化,感情真挚化那就更难!其实细细品味,如此之难主要是因为素材的缺乏,积累的空白,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的忽视……  相似文献   

14.
作文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学生愁——不会写,不愿写,提笔发愣,落笔发呆;教师愁——指导难、批改难。作文个性化,感情真挚化那就更难!其实细细品味,如此之难主要是因为素材的缺乏,积累的空白,生活体验,情感表达的忽视……  相似文献   

15.
明天,我在教的三年级一个班下午有两节作文课。今天课间刚好听到一个小男孩在喊:"不好啦!明天有作文课啦!作文难作文难!见到作文心就烦!"乍一听,我感到很纳闷,怎么这么怕作文?后来和他一聊,终于明白:这个孩子在外面上习作辅导班已经半年多了,但每次写作仍愁没啥写的。  相似文献   

16.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每每读到朱老先生的这两句诗,我便思考我们作文教学的"源头活水"在哪里。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农村初中作文教学,有这样一幅描写学生作文时愁苦情状的对联,上联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下联是: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眉批是:写不出来。如何为作文教学注入"活水",这一直是所有语文教育工作者致力探索的课题,笔者在这点上也做了些尝试,取得一些收获。  相似文献   

17.
<正>一、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有位作家,曾用这样一幅对联形容作文时的情景: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纲愁线愁情愁理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写不出来这副对联形象地描述了当代中学生写作困窘的情景。中学写作教学已经走入应试教育的误区,新的"八股文"应运而生。虽然作文在高考中地位越来越重要,虽然广大语文教师大胆地进行作文教学改革,但据调查情况看,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仍然很低,中学写作教学的高耗低效,成为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痼疾。  相似文献   

18.
赵馨 《考试周刊》2008,(52):35-35
一提起语文,很多学生头脑中马上会出现"作文"二字,也正是这两个字令千千万万的学子望而生畏,他们写起文章来往往是应了一幅对联:"苦坐苦等苦思苦想苦茶入口苦不堪言,愁情愁理愁物愁景愁眉苦脸愁断肝肠",横批是"写不出来"。好不容易"憋"出来了,却与众人雷同,如刻画人物的肖像,总是"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或"苹果般的圆脸",写高兴是"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相似文献   

19.
很多教师反映小学三年级语文难教。其原因是小学三年级开始作文,大多数学生很难“写一段内容具体、条理清楚的话”,甚至部分学生似乎根本不懂作文(这里指山村小学),形成了教师愁教,学生愁写的现象。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初步总结出作文启蒙以下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一言难尽:畅谈“难写”作文 师:(板书:“难写”的作文)今天,我们专门来聊一聊“难写”的作文。先请大家说一说,什么样的作文,你觉得很难写?生:我觉得经常写的、老掉牙的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