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导刊》2004,(1):43-43
南振中撰指出,“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与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主流媒体就难以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影响力,等于自动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之责。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南振中撰文指出,“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就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我们应该清醒地意识到,主流媒体正确引导舆论的力度写新闻报道“三贴近”的程度成正比。如果偏离实际、远离生活、脱离群众,主流媒体就难以形成对社会舆论的有效影响力,从客观效果上看,等于自动放弃了正确引导舆论之责。坚持“三贴近”原则,进一步密切新闻报道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新世纪加强和改进新闻报道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新闻规律对媒体的客观要求,是党报改革的突破点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作为党报记者,如果不能做到“三贴近”.写出的文章就不会有亲和力,不会有说服力,不会有吸引力,就很难发挥党报的喉舌和耳目作用。  相似文献   

4.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本溪人民广播电台的办台宗旨和行为准则。2005年元旦,本溪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台直播类新闻节目正式开播,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  相似文献   

5.
叶璐 《记者摇篮》2005,(7):53-54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强调指出,宣传思想战线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关注民生,在新闻宣传中体现人文关怀,为人民群众说话,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三贴近”的落脚点和归宿。应该说,在当前的新闻报道中,各媒体都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无论从报道形式还是内容上较以往都有很大改进。但是,从传播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这里存在着一个误读,即媒体对“人文关怀”的误解和无意识扭曲。  相似文献   

6.
最近一段时间,我经常在思考记者对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问题。前些天,我翻阅了一本名叫《西口大逃荒》的书,我觉得,倡导记者在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过程中,努力培养与人民群众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是加强队伍建设、提高记者素质的非常重要的措施。要使新闻报道贴近群众,首先必须使我们记者的思想感情贴近群众。《西口大逃荒》的作者马小林、张敬民,是山西省人民广播电台两位青年记者。五年前,他们俩人沿着过去晋西北人逃荒的路线徒步采访。从朔县启程,经平鲁、偏关、河曲、保德等县,然后涉黄河、出长  相似文献   

7.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突发性事件中不少是负面事件,具有来势迅猛、影响巨大等特点。因此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变化的进程以及对公众切身利益的影响都会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成为社会的热点,这一特殊时期,公众对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多年的新闻宣传实践汪明,只有多选择群众关心的新闻题材.新闻报道才会有活力和吸引力。因此,作为鞍山人民广播电台三档主要的新闻节目——《鞍广早新闻》、  相似文献   

9.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本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在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舆论引导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之目的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10.
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三贴近"原则,积极探索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新闻表现形式,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1."三贴近"的本质和核心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抓住这一本质和核心,改进新闻报道就有了突破口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这是对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的一个基本要求。我们的各级党报,是党的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喉舌,我们要面向人民群众办好党报。党报新闻宣传的源泉在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中,党报新闻宣传的直接对象是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2.
新闻报道只有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才能不断增强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实际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要做到“三贴近”,就要求新闻工作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结合起来,在新闻报道中,突发性事件发生时,如何体现新闻报道的“三贴近”,做到非常时期的“非常贴近”是新闻报道中遇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要求新闻工作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高度重视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使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更好地统一起来。强调新闻报道要进一步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群众。指出这是用“三个代表”统领新闻宣传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刘洋 《新闻窗》2012,(5):50-50
中央重点媒体通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产生了一大批“三贴近”的好报道好作品,新闻报道出现了新气象;推动方方面面为群众解决了一大批急事难事,在党、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连心桥;一大批记者心灵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作风得到锤炼,整个队伍精神面貌有了新的可喜变化。实践证明,“走转改”是推动新闻宣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好形式,是新闻宣传的重大创新,受到了全社会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15.
创名牌,出精品优化系列台布局提高广播宣传的整体水平刘玉峻一、成就与问题珠江经济广播电台的诞生,不仅仅是创办了一家经济广播电台,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国大陆创造了一种新的广播模式,其主要特点是使广播更加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在广播...  相似文献   

16.
去年以来,中央主要新闻媒体记者积极参加“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深入基层采写、制作了一大批贴近基层、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少了些刻意包装、多了些原汁原味。少了些“珠光宝气”、多了些“草根土气”.歌颂了蕴含在社会底层的真善美。传播了时代的正能量.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相似文献   

17.
"三贴近"一直是宣传思想战线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新闻媒体从事新闻报道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也是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并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新闻分布论     
郭五林 《新闻界》2004,(6):72-73
中央提出新闻报道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要求,这是新闻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三贴近”提出以后,各地媒体相继喊出“把目光对准基层”、“把版面留给群众”、“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新闻报道平民化”等口号,新闻媒体的贴近性和亲和力明显增加。但笔者通过对多个电视台新闻节目的长期观察,发现新闻媒体在落实“三贴近”时,尽管作出了努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离“三贴近”的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对民生问题愈加重视,惠民政策不断推出,服务职能不断完善,这些内容都是百姓热切期盼的。作为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理所应当地承担着重大政策宣讲、重大战略阐释、重大举措解读等新闻报道任务。由于民生新闻报道更加贴近群众,因而也增强了媒体自身的影响力和亲和力。政府期待、有益公众、自身发展的“三方”共赢需求,促使媒体把加强和改进民生新闻报道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抓紧抓好,致力于服务大局,服务百姓,倾听民声,反映民意,在党委政府与广大人民群众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广播电台的《行风热线》类舆论监督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究其原因是,这类节目充分发挥了广播电台的传播优势,用最贴近群众的方式,成为连接党和群众的纽带,沟通政府和百姓的桥梁。笔者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鸡西人民广播电台《行风热线》节目为例,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