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李金芳 《考试周刊》2011,(78):75-76
本文介绍了初中数学中“设而不求”的解题技巧,具体有以下四种:比较化简中“设而不求”,分式方程中“设而不求”,几何求证中“设而不求”,问题转化中“设而不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我国行政文化的不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化是行政体系的深层结构,是行政活动的灵魂。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行政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有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重人治而轻法治”,“官本位重而服务意识差”,“重本位得失而轻全局利益”,“重形式而轻效能”,“保守而缺乏创新”,“重内部而轻外部”,“重共性而轻个性”。本的目的在于探讨我国行政化的不足而促使其发展。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得而V”是先秦散作品中较为常见的句式,对涉及这类句式的句,今人一般把其中的“可得而”视为助动词性结构,把“可”和“得”一同解释为“能够”、“可以”。本对此不以为然,在通过广泛考察先秦散中“可得而V”式的句子的基础上,认为“可得而”不为助动词性结构,其中只有“可”是助动词,可释为“可以”、“能够”,而“得”则为一般动词,其基本义为“得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作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深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5.
国人喜欢用“革命”“变革”等词,而不太喜欢用“改良”一词,似乎“革命”“变革”总能破除旧的“生产关系”。从而极大地解放“生产力”,而“改良”似乎只是对旧“生产关系”的修修补补、小打小闹,如同隔靴搔痒.显得矜持而保守。  相似文献   

6.
从中国语教育史看语课程形态,“写”和“读”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是众所周知的;而“写”和“说”的关系,虽然不像“写”和“读”的关系那么“亲密无间”,却也合而复分,分而复合,若即若离而又难解难分,其中奥妙,引人沉思。  相似文献   

7.
如何转变“启”而不“发”的局面崔士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是教师与几个尖子学生的一问一答.而多数学生处于“旁听”的局面,问及原因,教者大多数苦于对学生“启”而不“发”,如何转变这种“启”而不“发”的局面呢?笔者认为——一、沟通情感,打好“启”而...  相似文献   

8.
研李二题     
李白的人生理想是“功成身退”,但已大不同于道家的“功遂身退”,而更多的带上了儒家“安社稷”,“济苍生”的积极人世和任侠“不爱其躯”,“羞伐其德”的重义轻取的思想色彩。在他心目中,“功成”是必具的前提,“身退”是后续的归宿。事实上,他一生未能实现“功成”,因而也一生从未真正“身退”。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独具特色。主要表现在豪迈而奔放的气势,热烈而自信的抒情,丰富而奇妙的想象,大胆而合理的夸张和形象而生动的比喻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N而V”中之“而”异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般认为,“N而V,C”句中的“而”有“如果”的意思.本文以替换和层次分析等方式考察,发现。而”并无。如果”的意思;“而”应是连接N,V,其探层仍是表示两种性质或行为的联系,“而”有突出V和取消N,V独立性的作用;所由构成的“N而V”格式,大都用于叙述一般性现象或事理,具有极浓的书面语体色彩。  相似文献   

10.
由久暂章法切入分析学作品,可以有“由暂而久”、“由久而暂”、“暂久暂”、“久暂久”四种不同的时间设计。而新诗中形成“由久而暂”结构较为常见,因此就会造成“时间定格”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久”时间对“暂”时间形成对比或调和的烘托,而且此“暂”时间不仅兼具个别性与代表性,形象独特、情意丰富,并且置于诗末方才出现,更是容易引起读的注意。凡此种种,都让这个“时间定格”益发鲜明而独特,美感极为强烈。  相似文献   

11.
辞章乃由“意”与“象”结合而成,而此“意”与“象”两者,形成双向互动的关系。如是由“象”而“意”,即为“读”(鉴赏)的过程;而是由“意”而“象”,则为“写”(创作)的过程。因此读与写是分不开的,而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先针对辞章的内涵(词汇、意象(狭义)、修辞、文法、章法、主题(主旨)、文体、风格等),用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加以统合,再举“意象”、“章法”与“主题”(主旨)为例予以说明,凸出读与写双向互动之情形,以作为语文读写研究或教学之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没料到教师生涯中那一次困窘.竞给了我受用终身的财富!我由此而寻到一条从“山穷水尽”的“教而困”到“柳暗花明”的“教而乐”的通道.这通道可概括为“教而困,而学,学而思,思而教”12个字。前后的两个“教”字,形同义异:第一个“教”,指“教学”;第二个“教”.指经过学习和思考“豁然开朗”之后的“再教”。这时的“教”,知识内容已焕然一新:这时的教师,是知识更新了的值得刮目相看的“新我”了。  相似文献   

13.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当读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时,总觉得有些不对劲。通过分析才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语序有误,应作调动。理由有二:   二、原句也不能跟它的下句协调一致。下句:“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均无贫”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只能与改句中的“不患贫而患不均”相扣;“和无寡,安无倾”也是既不能与原句中的“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扣,又不能与“不患贫而患不安”相扣,也只能与改句中的…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中小学存在着重“管”轻“理”、以“管”代“理”的现象。有的校长认为制定的条条框框越多,执行得越严格,就是管得好,把师生管得规规矩矩、唯唯诺诺,就是管理成功。这实际上是过分重“管”,而忽视至关重要的“理”,误以为校长治校就是校长管校,习惯于用权力意志取代民主意识,结果劳心良苦,而治绩甚微。实践证明,只有把“管”与“理”两方面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做到“管”要依理而管,“理”要为管而理,才能产生标本兼治的管理效应,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提高育人质量。   一、“管”与“理”的关系 …  相似文献   

15.
认为“卡夫丁峡谷”是喻指资本主义制度而不是指资本主义发展中的波折,实施“不通过”行为的主体是俄国农村公社而不是俄国,“不通过”的方式是“绕过”而不是“跨越”,“不通过”的条件是多方面的而不是单方面的。  相似文献   

16.
“獭祭鱼”之“祭”,《辞源》及故训皆释为祭祀,供祀,“祭”在甲骨文中无“示”作意符,其字形显示的本文与祭祀无关,而指杀戮,“祭”由杀戮引申而特指杀猎物或牲畜而祭,即血祭,后词义扩大而泛指祭祀,“獭祭鱼”等语例中“祭”表示杀戮,正是该字本义是杀戮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17.
“塞翁失马”的寓言故事家喻户晓,“塞翁”一词也成了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的代名词。然而本人在备课中,却发现该文存在严重的疏漏。一、质疑(一)文中的“善术者”是指谁?是塞翁还是塞翁之子?从开篇“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一句看,意思是“善术者”的马丢了,联系标题“塞翁失马”,那“善术者”就是“塞翁”。但“塞翁”之所以被世人当作具有辩证思维的智者,是从他“马无故而亡”而不忧,“其马将胡骏马归”而不喜,“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而不愁时反复说的两句话,即“此何遮不为福乎?”和“此何遽不能为祸乎?”正是…  相似文献   

18.
企业都希望强大,也需要强大。强大离不开“强”和“大”,强大是由“强”和“大”组成。“强”,是指实力、先进性、竞争力、成功率;“大”,是指规模、市场占有率等。“强”的优势在于“大”,又需要“大”的支撑;仅仅有“大”而不“强”,即有规模而无效益。从哲学上讲,“强”与“大”的关系可谓“质”与“量”的关系。企业的发展从本质上讲也是由“强”而不是由“大”决定的。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之所以能打败国民党的反动军队,也证明了“强”可胜“大”。现在我们在经济上一直强调要走内涵扩大再生产而不是外延扩大再生产的发展道…  相似文献   

19.
辞与赋     
学界历来“辞赋”连称,但实际上“辞”、“赋”虽指同一对象,二者的涵义却大不相同。称其为“辞”主要是从语言特征上讲的,而称其为“赋”则是从吟咏方式上讲的。“辞”、“赋”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辞”乃经人为加工而形成的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而“赋”则是从“辞赋”的“不歌而诵”的特征讲的。  相似文献   

20.
诗歌中蕴涵的思想、情感、情境是深沉含蓄的,经过挖掘整理之后,再去有意创设修饰那种思想、情感、情境,烘托渲染那种意境的氛围,笔者叫它“创意”。把所创之“意”想像成一幅幅画面,在头脑里“过过电影”,笔者称之为“创意教学”。创意教学,关键在“创”。所创之“意”比诗歌本义要显露鲜明,丰腴而不富余,细腻而不烦琐,夸张而不夸大,生动而不失真,形象而不走“神”,有所修饰而不是有所修改,已着我之色染我之情。“创意”就等于把诗歌变换(而不是改编)成剧本,有一个类似“剪辑”组合画面的过程,也讲究镜头的特写、推、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