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不同水平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心功能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崔振海  尹斯年 《体育与科学》2000,21(6):28-32,35
本文旨为探讨在长期武术运动训练中,运动员心脏形态、结构、功能发生的特异性变化。通过对不同运动技术水平的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动力性负荷实验,结合超声心动图仪的检查,发现长期运动训练使得武术套路运动员心脏机能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由于训练全面,尤其是对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视,优秀运动员的心脏收缩能力、心肌弹性、心肌厚度、泵血能力等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
针刺内关穴对中长跑运动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观察针刺内关穴对中长跑运动员心肌泵血功能和血液供应的变化及心脏功能的恢复作用,探讨其对提高中长跑运动员心功能的可行性及其作用机理。对20名中长跑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的测试结果表明,针刺内关穴可以激发心脏心力储备的潜力,提高运动中心脏的舒张机能和泵血机能,有助于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湖北体育科技》2018,(9):785-787
目的探讨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心脏形态和功能的特征。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31名优秀男子赛艇运动员和13名普通男大学生的心脏形态和功能。结果赛艇运动员心脏结构指标IVSd、relative IVSd、LVPWd、relative LVPWd、LVIDd、LVIDs、RWT、LVM、LVMI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relative LVIDd、relative LVIDs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赛艇运动员心脏功能指标LVEDV、LVEDVI、LVESV、LVESVI、SV、SI、CO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EF、FS、CI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子赛艇运动员心脏呈向心性肥大改变,心脏泵血功能显著高于普通人,具有较强的心功能储备。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和方法:采用超声心动仪对比检测30名校园足球运动员和健康对照者的左心室功能,探讨足球运动训练对心脏形态功能的影响,为校园足球运动员的机能评定、选材和训练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和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足球运动员的左心室壁厚度较大,为9.5±1.2 mm,对照组为8.2±1.3mm,其中有5名运动员的最大LVWT超过了预测值的上限,提示左心腔扩大(54.4±2.1mm;范围为52~60mm)。表明:与普通大学生相比,高校足球运动员在身体发育基本指标和心率、左心室结构和功能指标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而有训练的足球运动员学生的LVWT值更大,左心室腔扩大和泵血功能增强。长期有规律的足球训练对心脏形态功能具有一定的影响,这是运动员对足球专项训练特点良好适应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陈剑  徐明  金坤 《体育科研》2019,(2):82-86
目的:探讨上海游泳队优秀游泳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特点。方法: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分析32名优秀游泳运动员(男12人,女20人)和40名普通人(男20人,女20人)的心脏形态结构与功能。结果: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主动脉根部内径(AoD)、左房前后径(LAAPD)、左室舒张末期前后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前后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左室舒张末期后壁厚度(LVPWd)、左室心肌重量(LVM)、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均大于普通人群(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左室缩短分数(LVFS)低于普通人群,男子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女子组无明显差异(P>0.05)。男女运动员左室每搏输出量(LVSV)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P<0.05),而左室心输出量(LVCO)与普通人群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上海优秀游泳运动员心脏发生耐力力量型生理性重塑,心脏泵血功能显著增强,具有较强的心力贮备,可作为优秀游泳运动员选拔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运动员的心脏结构及泵血功能进行测试,发现不同艇种的划船运动员左室泵血功能不存在明显差鼻;不同性别的划船运动员之间各项指标相对值没有显著差异;男子划船运动员与男子游泳运动员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男子划船运动员的左室泵血功能和心脏左室结构均优于男子田径运动员,女子除每分输出量(CO)、左室后壁舒末厚度(LvpwD)两项指标划船运动员优于田径运动员外,其它指标也没发现显著性差异;划船运动员左室泵血功能指标普遍高于正常人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男速滑运动员左室形态与机能十二项指标的主成分分析,可确定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评价男速滑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心缩力贮备水平。泵血综合能力,植物神经系统机能,收缩期射血效率。  相似文献   

8.
选取江苏女足队员18名,普通专业健康女大学生18人作为对照组,进行心脏泵血功能的比较.测各组每搏射血量、每搏功、心脏指数、总外周阻力的情况.结果发现:每分射血量(SV)、总外周阻力(TPR)、血管顺应性(C)、心肌收缩力指数(HI)、每搏功(SW)、每分功(CW)都有明显的变化,其中SV、C、SW、CW显著高于普通女大学生;TRP显著低于普通女大学生.研究认为:长期大强度的运动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脏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观察了20名不同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在一个周期训练中血浆内皮素(ET)的变化.结果提示:高水平男子皮艇运动员血浆ET水平与运动训练持续的时间及运动负荷成正相关,说明长时间、大强度训练能有效增加高水平运动员血浆ET的含量,运动员的心脏内分泌功能对周期训练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心力储备和泵血功能,然而也不排除运动员有心脏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
跆拳道运动员不同运动负荷状态下心脏泵功能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长期的运动训练可引起心脏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发生重塑,而这些适应性变化又与运动项目、运动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生的确切机制还尚未完全明晰.实验通过观察不同负荷方式运动对跆拳道运动员心脏泵血功能的应激性反应,用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来分析其产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名陕西省跆拳道队男子一级运动员分别通过最大有氧功和最大无氧功测试,分别于运动测试前后测定心脏泵血功能参数.结果 在最大有氧用力中.在Co、CWI、C、CI、MAP显著增大时,TPR却发生显著降低,sv变化不显著.在最大无氧用力中,TPR降低较少,MAP上升较高,心输出量、CI也未明显变化,每搏输出量在最大无氧用力中较最大有氧功运动略上升.结论 在最大有氧用力中心脏承受相对低的后负荷,相对高的前负荷的刺激,而最大无氧用力中心脏克服相对高的后负荷,这是两类不同形式运动对心脏形态和功能长期适应性变化机制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1.
运用超声心动图技术对世界冠军关虹等15名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心脏大小、形态、功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特征是在心脏大小改变不显著的基础上,心脏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心脏射血时间的显著提高,并伴有平均周径缩短率mVCF明显下降.通过对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超声心动图特征的认识为其选材及训练监控提供了心脏机能评定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山东省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心脏形态及功能的特点和规律;方法:对山东省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进行心脏超声学检查;结果: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在左室结构及功能等方面与普通人群有显著差异(P<0.05),两种运动项目运动员之间在心脏结构和功能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尤以男性运动员更为明显;结论:游泳、铁人三项运动员存在心脏左室重构及左室舒张功能增加,且表现出项目和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3.
针刺内关穴对改善运动中心肌缺血和心脏泵血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柏  王瑞元 《体育科学》1993,13(6):61-65
本文采用超声心动图 M 型和 B 型相结合的方法。对10名体院大学生进行了针刺内关穴前后大强度运动过程中心室壁局部运动(RWM)以及心脏泵血功能变化的研究。实验发现,针刺内关穴可以提高运动时 RWM 的运动幅度,改善心肌的血液供应,表现为 RWM 的一致性增加,使心肌收缩的效率提高,心脏泵血效果好。提示:针刺内关穴可以作为改善运动中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泵血功能的有效方法,应在训练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速滑运动员左室功能的二维超声心动图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ALOKA、LS、SSD—228型超声心动仪,进行了纵向追踪,系统测量93名速滑等级运动员。发现其心脏结构和左室泵血功能均呈现进行性增强与提高,基本期(含比赛期)训练效应最突出;对全面认识和客观准确评价运动员机能水平、指导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运动与运动员心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证实,心脏不仅具有泵血功能,而且具有内分泌功能,且是多种性激素的靶器官。这对于从分子生物学水平深入探讨运动员。心脏的适应性机制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
运动对无氧阈、最大吸氧量的影响与心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两年游泳系统训练后,男女运动员VO2max绝对值和相对值都无显著性变化,无氧阈明显提高。表明,AT的显著改善并不需要VO2max明显提高。训练后,AT和心泵血功能都有显著性提高,并且CO与AT的相关比CO与VO2max相关更为密切,提示,AT提高与心泵血功能变化有关,心功能可能是影响AT的重要因素。训练使心脏舒张功能得以改善,这是心脏对运动的又一适应。  相似文献   

17.
速度滑冰运动员心脏超声心动图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究速度滑冰运动员形态结构与功能特征,利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对21名速滑运动员的左心室进行检查。发现以左心室后壁收缩末期厚度为代表的左心室收缩幅度指标明显异于普通人,女运动员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老年妇女从事杨式太极拳前后的某些心功能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20名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1个月的老年妇女进行了心脏结构和功能等指标的测定,结果发现:杨式太极拳可提高老年妇女的心室厚度和收缩幅度,尤其是提高左室后壁厚度和收缩幅度,说明心室壁血波供应得到改善;可使受试者安静时的心率、血压均明显降低,每搏输出量和射血分数均明显升高,揭示老年人从事杨式太极拳练习可改善其心肌血液供应,提高心肌泵血功能。  相似文献   

19.
顾荣瑞  张欣铭 《体育科学》1993,13(6):74-75,78
本研究对业余体校青少年中长跑运动员在正常训练的同时,利用体外反搏作为辅助训练手法,进行实验观察,结果表明:运动员心脏的泵血功能和运动成绩,实验组比对照组有明显的提高,而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20.
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14名太极拳练习者运动中和运动前、后的HR、血压、心脏泵血功能等各项生理指标的测定,探讨了40式杨式太极拳对老年人心、血管机能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40式杨式太极拳属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2)练习40式杨式太极拳能够减少外周血管阻力,改善外周循环,对老年性外周循环障碍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3)超声波的实测证明40式杨式太极拳对心脏的泵血功能有良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