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果关系”是语法中偏正复句的一种形成,常有“因为”、“所以”之类连词将复句联接,所以很明娃。但是,在新闻标题的因果关系中,很少有这种连词出现。因此,容易误用。下面让我们来分析三种误用的现象。 一、把因果关系当成了选择关系 先举一个例子:《报刊文摘》2002年10月30日二版有一则新闻,标题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2.
同任 《编辑学报》2008,20(1):66-66
目前,书报刊上以及<编辑学报>来稿中,简单复句和双重复句中分句之间断句(即用句号)的情况比比皆是.例如,"虽然……但是……"中,"但是"前,:因为……所以……"中,"所以"前,"不仅……而且……"中,"而且"前用了句号.这是错误的.GB/T 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规定:"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用分号".  相似文献   

3.
“比赛未能按时进行,由于天气不好”之类的因果复句时见于卷头报端。这里,“由于”一词用法失当。“由于”是一个因果连词。在句子内部,它和“因为”、“所以”、“因此”、“因而”等所表示的组合关系都是因果关系。但是,它们在用法和表意功能上却不尽相同。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句子中,如果用“由于”,则必须把表结果的分句放在前面,而不能放在后面。开篇例句的正确表述方式应是:“由于天气不好,比赛未能按时进行。”倘若非把表示结果的分句置于前面,表示  相似文献   

4.
一些书刊、电视等媒体中,对有些词语习以为常的使用,其实是误用;一些科技期刊中,对有些单位的使用,也不尽合理。一、一些词的使用和误用1.由于“由于”在报刊中使用率较高,但误用率也较高。“由于”是介词,又是因果复句中的连词。作为介词使用时,其意思表示原因或理由,它和它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中,"de"的使用频率极高,用法很多而且复杂,书面语有三种形式:的、地、得。"的"和"得"在作为语气词、定语标志、"的"字结构和构词语素等方面的分工,书面形式是没有争议的。而观察当今有些媒体尤其是影视字幕用字,笔者发现"的"和"得"的误用现象比较突出。这种状况对文字的规范使用形成了障碍。所以有必要对有些媒体中"的"和"得"的误用问题作一番探讨。一、"的"误用为"得"(一)构词语素"的"误用为"得"  相似文献   

6.
顿号误用在一些报刊上经常出现。通过对报刊上出现的一些顿号误用例子进行归类,如并列词语之间、分句之间、连词之前、多层次的并列词语之间、概数之间、约定俗成的并列词语之间、数字序号后、并列的书名号和引号之间等顿号误用,分析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及订正办法,提出解决顿号误用的一些规范建议。  相似文献   

7.
同仁 《编辑学报》2004,16(3):227-227
问:请问,分号有哪些用法?为什么有时在“但是”“所以”等之前要用分号?答:分号有3种用法。1)复句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可用分号。例如:①硬件,指组成电子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和实体;软件,指那些具有特定功能的专用程序和同计算机有关的各种资料。但是,如果不强调这种并列关系,或者并列分句较短或结构不复杂,可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例如:②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 )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双重复句中,第1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停顿,也用分号。例如:③激光雷达是激光测距原理的具体应用;但其主要任务不是测距,而是…  相似文献   

8.
以《圣经》(四福音书)吴语译本为主要语料,用译经与非译经文献对比、英汉对比考察十九世纪吴方言语法中的欧化语法现象,主要有:"动词+受事宾语+处所短语"常见、前置型复句标记使用增多、"A+Adj+于/如+B"式比较结构常见、被动句使用范围扩大、名词并列项连词的使用,译经文献中这些特殊的语法现象是《圣经》直译时英语对吴方言语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国内作者的英文论文写作中,连词and的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对英文的连贯性和可读性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学习了大量经母语为英文的专业人员进行了语言润色的文章的基础上,就and的几种丢落和误用情况进行了整理总结,为英文论文作者和编辑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0.
一般说,新闻报道反映出四种因果关系: 一是假因果关系.也就是作者把本来没有因果关系的前后两个现象,“乱点鸳鸯谱”地硬搭配在一起,说是由于这,所以那。比如白天黑夜的交替,  相似文献   

11.
“不仅”、“不仅仅”是两个连词,常用于递进复句中,表示分句之间意义上一层进一层的关系;两者置于前一分句,后一分句则常用“而且”、“还”、“也”、“更”、“都”、“甚至”、“反而”、“就是”等关联词语与之相配合、相呼应。例如:  相似文献   

12.
顿号的错用,除本题上篇所谈的两种外,还可以举出以下几种: (一)在复句的分句之间错用顿号复句中分句之间的停顿是用逗号或分号表示的,而不是用顿号表示。如果使用了顿号,那就会将复句误变成单句,将复句的分句误变成句子成分,因而歪曲和错误地改变复句本来的语法逻辑关系,并使句意不确或发生错误。  相似文献   

13.
正复句有2类:一类是简单复句,即复句中只有2个单句;另一类是多重复句,即复句中有2个以上单句。GB/T 15834—2011《标点符号用法》4.6.3.2规定:"表示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中第一层分句(主要是选择、转折等关系)之间的停顿",应用分号。可见,多重复句内部用句号是不规范的。为便于理解,标准列举了如下4个示例:示例1人还没看见,已经先听见歌声了;或者人已经转过山头望不见了,歌声还余音袅袅。示例2尽管人民革命的力量在开始时总是弱小  相似文献   

14.
分析国内肿瘤学期刊论文中P值为零的误用情况,以期增强作者和期刊编辑的统计学观念,促进肿瘤学期刊的统计学规范表达.经分析,国内肿瘤学期刊论文中P值为零的误用情况较为普遍,分析的24种期刊中,有18种(75%)在论文中报告精确P值时出现了P值为零的误用情况,仅6种期刊未出现.提示肿瘤学期刊编辑在处理稿件时需严把统计学质量关.  相似文献   

15.
周斌 《新闻记者》2008,(10):78-81
目前,在一些报刊文章中,望文生义误用成语的现象较多.而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种错误的用法却不断流行.愈演愈烈.为了降低媒体的传播文化不良影响,记者编辑首先要带头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养成"咬文嚼字"的好习惯.只有提高媒体从业人员的文字功底,才是消除成语误用现象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16.
在语言运用中,如果同一个语言单位中存在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或异类错误,这就是一种综合错误。语言单位有多种,主要的是:语素、单词、词组(或叫做短语)、句子、句组(或叫做句群)。综合性错误多见于句子和句组中,而句子又有单句、复句之别,所以,也可以说,这类错误多存在于单句、复句与句组中。本文所要谈的是单句运用中的综合性错误。先看两例:  相似文献   

17.
敬语是基于社会关系的一种语言表现形式.日本人的敬语误用现象与其敬语意识的变化有着密切联系.本文结合现代日本人的敬语意识探讨敬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及误用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8.
"亦步亦趋"不可滥用 2006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出过一道判断题.题目引用了2005年9月21日<中国青年报>的一句话:"你闲庭信步地徜徉在影坛不温不火,却初显大家风范,前辈对你宠爱有加,赞词不断,而你却依然平静如初,亦步亦趋."指出"这句话中存在着别字、用词不当等多种错误",错误之一就是"亦步亦趋"的误用.为什么?首先让我们考察一下这条成语.  相似文献   

19.
正化工类期刊论文的编辑加工中经常会遇到"气-液平衡"和"汽-液平衡"2种描述,有时甚至在同一篇文章中,误用频率非常高。这2个词语均描述化工过程的热力学现象,但使用的情况不同,误用会引起概念混淆。现予以辨析。气-液平衡,英文表述为gas-liquid equilibrium,是指气体溶质溶解于液态溶剂中所组成的液体与气体之间的平衡。必须强调的是,此概念中的气体在该气-液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那么"一词在媒体播报中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误用、乱用等情况时有发生,必须引起注意. 笔者发现,"那么"一词多出自青年影视人员、前方记者和现场主持人以及时空连线中.以8月4日央视五套广州亚运会倒计时1 00天特别节目为例,.时空连线"中几个记者对"那么"一词多次误用,相信收看了节目的细心观众都会有深刻的印象.另外,据笔者统计,央视一个从外地发回的现场连线报道中,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就一连使用了8次"那么",以至于平均两三句话就有一个"那么";而这8次"那么"的使用,竟然没有几次是合乎语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