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古代民间武术的兴衰荣败与统治阶层或支持或限制的态度休戚相关。统治阶层为了维持安定就以禁武政策为主,防止民间“以武犯禁”;遇有战事就利用民间武术,提倡武事,“御贼备战”。民间武术发展就是在“禁”、“放”夹缝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古代体育乐舞文化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我国古代的体育文化尤其是研究古代乐舞对后世体育的影响,不能不深入研究体育乐舞的源流及发展演进。在原始社会,舞蹈与体育二者是不可分的。乐舞是一种人们通过身体运动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心世界情绪的活动,且有增强体质的作用。古籍中就有“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的深刻表述。远古时期,“武”“舞”不分,刘师培在《古乐原始论》中论及舞的功能时说:“伸展俯仰,升降上下,和柔其形体,以节制其筋骨,应步伐整齐,施之战阵而不衍”。说明远古时武、舞统一,且远古人们在“舞”的过程中交流着“武”,提高了  相似文献   

3.
以往研究在评价清代禁止民间习武政策时,多因循“封建统治者惧怕颠覆政权——严禁民间习武——阻碍武术发展”的解释范式而予以批判,却忽视了禁武法令中“打降”二字所隐含的另一个武术世界。厘清“打降”二字背后的史实,是理解清代禁武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梳理清代禁武政策的基础上,从打降的产生、武艺及组织、社会危害、整肃治理等四个方面,深刻揭示清代禁止民间习武的原因。研究认为:(1)清代统治者正式干预民间习武始自雍正五年上谕的发布,此后历朝均沿袭该政策。该上谕原本无题名,其本意是“禁打降”,而非“禁武诏”或“禁武令”。“打降”最初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江南地区,是对恃武为恶的打手组织的总称。(2)雍正只能算清代首位以国法形式禁武的统治者。从明末至清初,以海瑞、于成龙为代表的江南官员早已开始治理打降。但打降屡禁不止,清代中后期逐渐进化为秘密会党并蔓延至全国。(3)学界应摒弃“封建统治者惧怕颠覆政权——严禁民间习武——阻碍武术发展”这一解释范式,清代禁止民间习武是当时部分习武群体恃武为恶的行为与统治者维持社会治安的需要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侠与武关系辨——与陈蓓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侠”作为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一种独特的人物,在武术文化的研究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由于武侠小说、影视的风行,侠与武的关系被长久的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明确“武”字的确切含义及其在人类社会中的意义,采用文献资料与逻辑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对“武”字的基本含义和哲学意蕴进行考辨。结果显示,后世关于“止戈为武”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止”字的释义上。语言文字学界从字的象形会意视角将“止”字释义为“足,足趾、行”,认为“武”字的本义是“征战、征伐、示威”;而武学军事学界从战争观、军事观、武德观视角将“止”字释义为“制止、止息”,认为“武”字的本义是“止息干戈”。文章认为,两种不同层面的观点均非是对“武”字圆满阐释,“武”字真正的含义应该是“动武”与“止武”的辨证统一。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军事学家孙子在《孙子兵法》《行军篇》中提出的以:“合之以文,齐之以武”为核心的治军思想,对我们研究现代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管理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一、孙子治军的目标孙子非常重视治军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孙子兵法》中多处论及治军的目标、原则、方法等。如:《火攻篇》中的“安国全军”,使自己的军队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具有“上下同欲”的政治信念孙子在分析战争致胜的因素时,提出“上下同欲者胜”《谋攻篇》的著名论断。对“上下同欲”研究者有不同的解释,但实质上可以解释为“…  相似文献   

7.
“百戏”,是我国古代艺术表演、运动竞技的综合表现形式。举凡歌舞乐奏,杂技幻术,角力较武,赛车走马,无不囊括其中。“百戏”又叫“角抵戏”,肇始于先秦时期的“讲武之礼”,经秦代的增广,形成了“角抵戏”。两  相似文献   

8.
该文主要让人们了解太极拳是武术的一个重要拳种 ,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 ,以套路、推手也即搏击为其运动形式。论述了在习练太极拳时首先要了解它的内在联系和运动规律 ,并要熟知 :“武”是太极拳的内涵、“舞”是太极拳的表现形式、没有技击含义的“舞”不是“武”、“武”和“舞”是互为基础 ,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等。正确认识太极拳中的“武”与“舞” ,尤其是“舞”在太极拳运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意义。从而 ,因“舞”而健身和有“武”而防身的双重价值得以实现 ,使太极拳运动得以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9.
乔汉 《武当》2014,(2):36-37
很长时间以来,在中国武术文化界存在着武术去“武”化的两种现象,一种是文的,说文解字把“武”字解释为“止戈”;一种是实践,把武术作为一种健身操,虚练套路,追求动作高、美、难,亦或是像京剧中的武打比划,谈起武术的实战性,只言我们追求的是养生,现在不是冷兵器时代,或者是我师父、我师爷当年功夫如何如何,而内家拳派习练者,常挂在口头上的是张三丰创太极拳,“欲令天下众豪杰延年益寿,不徒作技击之末技”。  相似文献   

10.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从“实武”、“虚打”、“侠”的文化内涵和“侠”的表现形式四个方面,以传统武术文化为视角审视中国武侠电影中的传统文化精髓。研究结果表明: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中“实武”的基础和文化根源;“虚打”是以“实武”为基础的电影创作成分;“侠”的文化内涵与武德在本质上存在一致性;“侠”通过“武”的形式与观众价值观念和心理需求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11.
进士科是古代科举考试中的主要科目,进士科考试以诗文为主,人所共知;若说进士科考“武艺”,知道的人就不一定很多了。 据史载,最早在进士科中增设武考内  相似文献   

12.
李阳冉 《精武》2008,(9):53-53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侠文化是一个游离于边缘但又不可或缺的文化系统。早在《韩非子·五蠹》中就有“侠以武犯禁”的记载,这是最早“侠”与“武”二字的同时出现。在往后数千年的文化传播过程中“武”、“侠”二字的合谈便悄然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里,“武”作为“侠”的体现.“侠”成为“武”的内涵使得二者不能分离。青城绿林派于清朝末年起义形成,由于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使得此派武术融合了南北武术风格中的实用元素,并在时代变革时期将中闰侠文化的精神在流派形成前后多有显现.并融合在流派内容当中。  相似文献   

13.
侠客是我国古代出现的特有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的出现是以武术为载体,来实现行快仗义之活动而得到社会关注的。所以讲在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侠客起到了较大的正面作用,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但是也必须承认,由于侠客本身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神秘性”,使人们对其内幕了解甚少,本文着重谈谈侠客的基本特征。一、侠客产生的历史背景侠客,在古代有多种称谓,诸如侠、游侠、任侠、剑士、剑客、刺客等等。最早提出“侠”这个概念的是我国的韩非于,在《五熟中有“儒以文乱法,快以武犯禁”句,明确提出了“侠”的特征是其武力触犯…  相似文献   

14.
对“武”字寓意的全面解读,影响着中国武术核心价值的体现和发展战略的定位。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甲骨文“武”字的形质意象进行系统梳理与分析,“止戈为武”“执戈而行”“武舞同源”和“神之足迹”都是从象形角度对“武”字内涵的多维阐释。根据形以呈象、象以尽意的思维逻辑,解读甲骨文“武”字不仅要“观其形”,更要“察其象”和“会其意”,对应“形、象、意”的不同维度,甲骨文“武”字分别呈现“征伐、权力、威势”三重寓意,即以“兵足”之形,呈“权力”之象,寓“威势”之意。只有站在“势”的高度通览“武”字的多重意涵,才能准确把握尚武精神的实质和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也只有从至尊之“势”出发,才能会悟古人赋予甲骨文“武”字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15.
孙建国 《武当》2010,(12):20-21
“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仙家之间秘传的一种吐纳养生大法,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因其简单实用的功效而备受儒、释、道、医、武各家的推崇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存真是史料之本─—也谈史料学与中国古代体育研究杭州大学翁士勋记得前几年史学界曾刮起一阵风,用所谓“新三论”来研究历史,否定史料必要的考证。但后来并不见到有什么突出的文章。最近,拜读武江生、贺凤翔两先生的大作《史料学与中国古代体育研究》(载《体育文史》...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符号学的角度对中国武术在发展过程中的符号形象进行解读,对“扬武”和”禁武”的原因做出解释,总结得出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具有超自然力量符号、暴力符号、等级符号和民族符号四种符号形式。最后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武术的发展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古代文人与习武任海春秋战国时,“文武分途”之初,不少土人,如儒家的祖师爷孔子及其弟子子路、冉求、樊返及稍后的墨子等,都是文武兼能的。孔子有一句名言:“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史记·孔子世家》)。孔子不仅这样说,而且也这样做。他精于射、...  相似文献   

19.
武.COM     
吾人 《中华武术》2002,(6):15-15
武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也是一个当代的体育项目。顺应时代、结合时尚,是武术全面发展的必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与“博武网”合作,从本期开始,联合推出“博武专栏”,进行武术信息化、时尚化的探索。栏目将秉着“出精品、显特色”的思路,倾力为读者打造出第一流的精品栏目。专栏内容主要包括“博武视点”“博武人物”“网友趣文”“博武论坛”等,短小精悍的文章,根据每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栏目安排,竭尽所能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烹制”出精致可口的“精神美餐”来。同时也欢迎读者朋友来电来函,给我们的栏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助于栏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20.
吾人 《中华武术》2002,(7):41-41
武术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形态,也是一个当代的体育项目。顺应时代、结合时尚,是武术全面发展的必然。为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我刊与“博武网”合作,联合推出“博武专栏”,进行武术信息化、时尚化的探索。栏目将秉着“出精品、显特色”的思路,倾力为读者打造出第一流的精品栏目。专栏内容主要包括“博武视点”“博武人物”“网友趣文…‘博武论坛”等,短小精悍的文章,根据每期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栏目安排,竭尽所能为广大读者朋友们“烹制”出精致可口的“精神美餐”来。同时也欢迎读者朋友来电来函,给我们的栏目提出建议和意见,以助于栏目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