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尚锋,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社会学博士,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择校行为的信任逻辑"。为孩子上学择校,是很多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否需要择校?选择什么学校?如何才能择校?择校的效用到底有多大?人们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教育资源上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2.
苏尚锋,首都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院副教授,教育社会学博士,主持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项目“择校行为的信任逻辑”。 为孩子上学择校,是很多家庭都要面对的问题,是否需要择校?选择什么学校?如何才能择校?择校的效用到底有多大?人们对这些现实问题的思考决定了他们在学校教育资源上所采取的行动。  相似文献   

3.
韩伏彬 《培训与研究》2007,24(9):92-93,132
择校制度是美国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议题。美国目前已形成特许学校、磁石学校、学费券、家庭学校等多种教育形式共同发展的多元化格局。本文以特许学校为例,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美国择校制度的演进,择校制度的推行以及择校制度的效果,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当前初中择校仍是大问题,主要原因是义务教育资源不足、配置不均衡,导致老百姓只能被动选择学校。从初中择校的各种表现可以看出,目前存在两种择校现象:一种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所引发的,属于被动择校,只有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之后才可能消失;另一种则是老百姓自主选择教育的行为,是老百姓行使教育选择权的必然结果。要从根本上治理择校,就必须“消灭”薄弱学校,下大力气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择校是目前我国所存在的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尽管在1986年颁布的有关法律中明确规定了"就近入学"的政策,但由于我国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择校现象依然存在。择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使重点学校和贫弱学校的差距不断拉大,"马太效应"得到彰显。为了在一定程度上使这种现象有所遏止和改变,促使教育资源中师资力量的逐渐均衡,  相似文献   

6.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学区,家长拥有了更大范围的择校权。当然,择校也有一些限制,并不是完全自由的。在法律和制度允许的范围内,美国家长可以考虑选择的学校有三类:一是公立学校,二是私立学校,三是家庭学校。其中,家庭学校(即在家中上学)是一大新生事物,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择校对国外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择校通常被定义(School Choice)为:“家长运用其权利,为子女选择他们认为最合适的学校”,其内涵狭义上是学生家庭对公私立学校的选择,后来逐渐发展到更为广泛的含义,即包括所有旨在减少对学校和学生约束的政策。[1]不仅是家长的教育选择行为,而且是许多国家政府所提倡的。从我们掌握的资料看来,各有关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择校政策,择校形式亦是不拘一格,如教育券计划、免税制(Voucher plan)(tax、选择制学校、磁石学校、特许deduction)学校、开放入学制等。由此(charter school)给各有关国家基础教育所带来的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孟令武 《教育探索》2000,(12):70-70
当前,在基础教育中,存在一批被称之为“薄弱校”的学校。这一现象,是学校建设中的一个引起人们关注的现实问题。薄弱校由于办学条件、领导力量、师资水平比较差,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薄弱校的现状与学生家长的期望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由此出现了沸沸扬扬的择校现象。择校现象又引发出基础教育收取高额学费等诸多弊端,阻碍了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不言而喻,加强薄弱校的建设,是制止择校现象的有力措施,是实现社会主义教育平等原则,充分发挥我国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是提高我国基础教育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  相似文献   

9.
学校选择制度新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和学校选择制度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如何缓解乃至化解日益尖锐的择校矛盾也是广大研究者正在极力解决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多关注于“择校”现象的利与弊的分析,对“择校”与教育公平的内在联系探究的并不多。立足于有些学者提出的在系统观念下对现代教育公平的概念的重新理解,通过对择校和教育公平的理性分析以及我国具有实行学校选择制度的可能性的分析,试图阐明在一定的前提下,学校选择制度将可以成为我国实现教育公平的未来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0.
磁石学校:美国的特色学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择校是指任何用于学生居住地与就读学校所在地之间的关联、旨在降低传统公立学校地理位置限制性的政策措施。为了给择校的学生提供可供选择的多样化学校,各种具有特色的学校应运而生。磁石学校(Magnet School)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一、美国:通过选择居住地来间接实现择校 在美国,公立中小学都实行按家庭所在学区就近入学的原则。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居民,原则上其子女只能到附近的某一所或几所学校就读,一般不允许自行择校。以纽约为例,纽约市教育局将全市划分成几十个学区,然后按照住所到学校的距离、交通状况、学校设施利用情况、社区具体需要等因素,决定居住在某一地区的学生上哪一所学校,除非学校被列入“需要改进的学校”名单,一般不能跨区上学。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绥化市择校之风盛行,片面追求上重点的现象愈演愈烈,导致一些学校生源减少、师资流失,使得薄弱学校雪上加霜,更加薄弱。择校成为薄弱学校走出困境的严重障碍。各级政府从政策导向和财  相似文献   

13.
择校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事物,能够出现并且有很大的发展,说明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教育公平是择校问题出现的基础,成本和收益是家庭进行择校的重要依据,供给和需求是学校选择出现的重要原因。缓解择校问题,可以从促进学校的多样化、政府通过财政支持消除教育的不平等、转变教育管理机构职能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4.
<正>导致北京市小升初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有三个比较确定的主要原因。一是资源不公,变相的重点学校制度,导致学校之间差距过大,从而造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二是规则不公,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的多元择校政策颠覆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基本原则。三是"政府失灵",政府和主管部门缺乏  相似文献   

15.
所谓择校,就是指在义务教育阶段家长基于某种特殊需要为子女在官方所定就学区域以外选择学校的现象。中国自1993年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以后,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16.
美国择校制度产生至今已有三十年了,其成果是显而易见的,文章通过追溯美国择校制度从无到有的发展,以特许学校为例,从微观角度去看美国择校制度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发展前进的,试图从中找到一些经验和方法能为我国所用。希望不仅能对处理我国择校现象有所帮助,而且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一、美国“择校”中遇到的主要问题 “择校”,不管其形式上是采用特许学校、学券制还是采用磁石学校、学费补贴的方式,都质疑了传统公立学校的价值及其运作方式,而制定“择校”政策的核心,便是在特定的、限制性的背景下,不同群体相互作用,达成共识的理性过程。政策优先顺序的更换和替代,实际上反映了占据统治地位的观念对政策的裁量。整体上,美国各州关于“择校”的立法过程遇到了三个方面的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秀芬 《云南教育》2007,(8X):46-47
择校现象一直存在着,并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而且择校现象愈演愈烈,可以说,只要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存在差别,只要公民有不同的教育需求,只要教育资源不公平,择校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9.
当前,对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择校收费”现象的一般解释是,由于政府将优质教育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窗口学校和优质学校,造成了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并由此引发了择校热。这样的解释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择校收费”现象形成的政策根结。  相似文献   

20.
郑金城 《师道》2007,(11):33-34
六年前因为成绩非常糟糕,我以一名择校生的身份进了一所离家很远的二流中学。交了几千块择校费,按照中考成绩的高低又被安排在学校的非重点班。在我们那边关于重点与非重点,择校与非择校的争议还没有广州这么激烈,我们也就莫名其妙地觉得成绩不好的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